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民国的大师,做学问一流,搞笑起来,也是一流。

比如荣宝斋收藏的这个《祝胡适四十岁寿》七扇屏,看到时差点儿没笑死我。

起因是胡适和江冬秀夫妇俩过四十大寿,那时胡适正因为一些关于人权的言论在上海被围攻,为了安慰他,胡适的一帮文人朋友就联名写了下面的祝寿诗送给他,大家感受一下(建议念出声):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写书法的是毛子水,做诗的是赵元任,联名的是一堆非常有名的学者文人。荣宝斋的展签上写的是七扇屏,后来不知为啥丢了一屏,不过六扇屏依旧搞笑力max。

赵元任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大学问家的诗,果然标新立异:

“今年你有四十岁了都,

我们有的要叫你老前辈了都;

天天儿听见你提倡这样,提倡那样,

觉得你真是有点儿对了都”,

念起来跟单口相声似的……

那这帮精通古文的大师,为啥偏用白话写呢?

当然是因为他们的好朋友胡适,是在中国提倡白话文的第一人。

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第一人。今天,我们能这样随意地写文章,随便地在网上发言,都和胡适离不开关系,否则,你还在学写文言文。以我们普通人的水平,估计都得是半文盲。

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在中国已经使用了两千多年,虽然明清小说中已经普遍使用白话,人们口头也使用白话,但书面上,还是使用晦涩、难懂、陈旧的文言文。

在很多传统学界的人眼中,胡适的白话文言论大逆不道。同为北大教授的辜鸿铭就大骂胡适,说他推广白话文“极端愚蠢”。

但胡适才不管,他自顾自地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白话文诗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诗集——《尝试集》。

2018年中国嘉德春拍上,我看到了《尝试集》的第二编手稿,1918年6月编订,手稿页面上,还有胡适修改增删的痕迹。

翻开《尝试集》的手稿,我仿佛看到中国新文学历史的第一页,在我面前缓缓打开。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1920年亚东图书馆初版


大师胡适年轻时只会打牌?别被骗了!

1891年出生的胡适,在一百年前,是个帅气的90后。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胡适(1891-1962)

19岁,胡适抛弃了他的同龄人,考取了庚子赔款官费生,开启了美国留学生涯。

他先读康奈尔大学,后来又考上哥伦比亚大学,哲学老师是杜威。

在学校里,他坚持写日记。胡适日记后来在网上疯传了一个版本——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山寨版《胡适留学日记》

当代大学生们看后长吁一口气,然后放心地去打游戏。但很不幸,这个段子是假的。

真正的留学生胡适,是这样的: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正版《胡适留学日记》

仅这一页日记:

化学考试满分,每日读拉丁文,看书,做题,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

学霸胡适在日记里写:习惯了每天忙碌的学习生活,一到放假没事做,反而闲的发慌。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胡适:我劝当代大学生长点心

于是,才气极高的胡适,博士论文还没答辩,就被北大校长蔡元培挖回了国。26岁的胡适,成为了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与此同时,他加入著名杂志《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中国第一篇提倡白话文的宣言,在沉闷的中国文学界,是一颗重磅炸弹。

接着,他又出版了《尝试集》,成为白话文运动的主要推手之一。

胡适一夜成名,高颜值、高学历的他成了新青年的偶像。他去桂林旅游,甚至引来千人围观,想看看这个胡教授到底长啥样,是何方神圣。

最早一批过上现代生活的人

今天在台北南岗的胡适纪念馆,我们仍能看到胡适生前爱用的爽身粉、洗手液、抽水马桶,有浴帘的浴缸。这样的日常生活习惯,几乎跟我们相差无几,1910年代,胡适在美国就进入了现代生活,而当时大部分中国人,还在使用土厕所,留辫子,考科举。

留学生涯,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他的思维习惯,他开始思考本国存在的问题。

1915年,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留美中国学生会,就写过一篇年会论文叫《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这里就已经开始把文言称为死的语言,白话称为活的语言。

1916年底,胡适在美国写好了《文学改良刍议》,将稿子寄回给国内的陈独秀。可见他对于中国新文学的思考,是深思熟虑,不是一拍脑袋。

他还一直自己写着白话诗。

胡适写了一首给朋友的白话诗《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里面夹杂了很多外文名词,遭到一些人的吐槽。

胡适不服,写诗反驳:“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戏和叔永再赠诗,却寄绮城诸友》)。

大概从这一刻起,胡适就开始有意识地探索白话诗,后来成为了中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从2018嘉德春拍的《尝试集》第二编手稿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胡适自序:

我初到纽约时,看见那些方块形的房子,觉得没有诗料可寻。不料后来居然做了许多诗。《尝试集》的第一编,除了一首《百字令》,两首《如梦令》之外,全部是在纽约做的。自从我去年秋间来北京,——尘土的北京,龌龊的北京,——居然也会做了一些诗。我仔细想来,这都是朋友的益处。纽约的诗,是叔永、杏佛、经农、觐庄、衡哲五个人的功,北京的诗是尹默、玄同、半农三个人的影响。

胡适在纽约,以及回到北京工作时,一直在写白话诗,陆续写了《黄蝴蝶》《尝试》《他》《赠经农》等白话诗。而这些诗,都是在朱经农、任叔永、杨杏佛、沈尹默、钱玄同、刘半农这些好友的鼓励和赞许下写出来的。

可见,新诗实验里程碑式的著作《尝试集》,并不是只凭借胡适一身孤勇,《尝试集》先于众人,站在了时代正确的方向上,所以获得了大部分的人的认可和推崇。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尝试集》第二编手稿 胡适自序 局部

因为胡适《尝试集》,中国人才开始“写人话”丨画事

《尝试集》第二编手稿 胡适自序 局部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更多精彩内容

这样的老太太世间不会再有——张大千传奇女弟子方召麐

画出伦勃朗之后,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赵孟頫和王羲之?丨画事

抽根烟冷静一下,猜猜这幅达芬奇能卖多少亿?丨画事

看完这些不说人话的艺术评论,感觉说都不会话了丨画事

他活了九十多岁,一心一意当了一辈子“花痴”|画事

这儿有一片拍卖的蓝海,最最适合捡漏!|画事

鲁迅笔下,阿Q打进尼姑庵没抢到的宣德炉,有啥好?丨画事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