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期雨

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管是农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只是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表现更为频繁。要解决这个问题,绝不可能靠一日之功,因为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太多了,需要从政策、技术、市场、经济等诸多方面同时入手,才有可能缓解。

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无序状态,市场的调节作用滞后。计划经济时代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从生产规模、销售范围、销售数量、销售价格等方面早就计划好了,只是按照订单生产就行了;二是冷链、仓存等中间环节建设滞后,农产品大多都有时效性,没有相应的运输和保存条件,滞销就无法缓解;三是销售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大部分的市场信息只掌握在少数中间商手中,农民直销渠道不畅。

要解决生产的过剩和无序状态,仅凭国家和市场的宏观调节是远远不够,而且市场的反应延迟太多,必须建立全国范围的农业合作社(或者叫农协)。合作社要发挥3个作用:一是从生产端入手,帮农民调配农业生产资料,比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不让中间商插手。二是从技术和市场端,给农民提供指导和建议,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避免产能过剩。三是从农产品销售端,帮助农民扩展农产品市场,品牌包装、统一价格、质量控制等。

要解决冷链的仓存的问题,就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投资。在大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国家级冷藏库,低价为农民服务,大力扶持社会资本搞冷链物流,通过直销、宅配、集配、超市、生鲜电商等多种方式扩宽销售渠道;在本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基地,消化部分农产品,这也是趋势,德国农业生产人口约为20万人,可是食品加工业就业超过50万人。

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滞后的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在预估、生产、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要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在农产品的预先评估这一块,要用大数据来评判每一个农产品的预期效益,比如:针对柑橘的种植,全国种植面积、品种分类种植面积、预计产量、进口情况、预期消费规模、预期价格等,让农民看了心里有底。


乡亲乡畔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产品的滞销,让农民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损失惨重,农民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农产品为什么会滞销,如何才能化滞销为畅销这类问题。

农产品为什么会滞销?

有一个例子,2016年的时候,蒜农的蒜薹卖几毛钱一斤,因为不够人工的,许多农民把蒜薹倾倒进河沟里,而城里的蒜薹的价格却是几元钱一斤,市民直呼吃不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很简单,流通领域在作怪。

流通领域的资本,在蒜农那里极力的压价,让蒜农不够成本,宁愿扔掉也不出售给贩子;到了城市,投进的蒜薹数量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又极力的抬高价格。

于是,出现蒜农的蒜农的蒜薹扔进了河沟里,市民咬着牙齿买蒜薹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基于两个原因,第一,蒜农产的蒜薹确实多了,超过了市场需求;第二,流通领域的资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蒜农无情的打压。

因此,要想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了解市场的需求量,适量的种植。

不能今年看到某个农产品卖了好价格,明年就大量的扩大种植量。要知道,要知道,某个农产品的价格高,是因为它的供应量小于市场需求的结果;一旦大于市场的需求,价格就会跌落。


第二,让农产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绕过中间商。

由于不懂得流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的价格和销量,很大程度操控在中间商的手里。因此,要想使农产品畅销,把握价格的话语权,就必须让自己生产的产品直接和消费者见面。

当然,这一条单靠农民自己很难做到,必须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如果做到的上面的两点,农产品就不存在滞销的问题;农民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也就不用担心价格问题了。


老农说乡村

农产品滞销已经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最主要的矛盾,如果大家关心农业,就会发现早期农产品下来时,产品价格一般都较高,并且所取得的效益也非常可观。我下面以厚皮甜瓜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2000-2016年期间,浙江台州地区作为全国甜瓜种植基地,一直有很好的收益,从2017-2018年,甜瓜价格从5月中旬开始下降,价格从初期的5元左右到现在的1.2元,很多大量上市的也基本在这个价格1.2元,从种植面积来讲也在近4-5年增加了2-3倍之多。

从上市时间来讲,陕西阎良地区,用日光温室种植的早熟栽培甜瓜,从初期上市的30元每斤到目前的1元每斤,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从10万每亩到几千元每亩,相差也很悬殊。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说,上市时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从品种上来讲,从11月份开始从国外,如缅甸、泰国种植的甜瓜,再到国内浙江、陕西、河北、河南,一直到新疆地区,基本上可以说甜瓜的品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也没有在品种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品质及品种对价格的影响并不大。



种植面积可以在产地的发展上已经非常突出,也就是面积增加较大,盲目跟风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种植面积是影响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通环节,很多人说,市场价格和产地价格相差好多倍,但如果大家再看看流通环节中存在的成本时,也许你会明白,这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在运输环节中无法获得应得的回报,造成了产地买不出去,流通环节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市场价格高居不下的问题。



因此个人认为,目前种植面积大是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供大于求,其次是流通环节中存在获取的效益较低,再次是同期上市量加大,同一时期上市同类产品加大,没有形成一个分期上市的环境规划。要想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减少单一品种产品种植面积、调节产品上市时间、加大对流通环节的支持以及物联网和电商平台的介入,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手段。


围炉煮夜

怎么才能聪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滞销”可以说是现在农民朋友最头疼的事,农产品的滞销可以说,对农民种植户打击是致命的,不仅是让自己辛勤付出付之东流,而且还让自己身心疲惫,那么该如何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呢?二代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1】国家规划一站式服务

国家专门各省市自行建立,一站式交易市场,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不用经手几次贩卖,直接可以拉倒指定地点,城市所有的采购逗必须通过这个指定地点采购,这样直接减少周转环节,农民可以多卖钱,城市可以减少采购成本。

【2】要让种植农产品有和保障

将农产品种植户纳入政策性农业保护范围,给种植农产品用户吃个定心丸,让种植农产品用户不会因为价格波动太大而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新农村二代

问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作为广大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种植户,最担心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遇到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或者水果蔬菜减产绝收,一年的投入白白打了水漂;另一个就是虽然是个大丰收之年,但却偏偏遭遇了滞销,白给都没有人要,只能人有瓜果蔬菜烂在地里,看着实在让人心疼。那么到底怎么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呢?


农村品出现滞销现象,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市场上供需不平衡,供给端严重过剩,而需求端相对疲软,农产品卖不出去,流通速度减慢,这样以来导致了广大种植户手里的农产品没有人来收购。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还需要从种植户自身来解决,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不盲目跟风,对市场预期做出判断后,再选择种植的产品,不要看着什么农产品今年买了高价明年接着种,这样最容易导致第二年农产品过剩。

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现在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转了好几次手,而且每一次转手都有利润差的存在,一旦那个环节的利润没有办法保证,那么流通就会出现问题,紧接着就出现滞销。应该尽量减少流通环节,这样可以降低农产品销售价格,促进消费者的购买量,减轻滞销困境。同时,在不久的未来,很多农产品都将通过网络上直接由生产者以快递的形式送达消费者手中,让流通更加畅通。

建立农产品快消渠道。各个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帮扶,让农产品的各方面成本降低,就好比现有的蔬菜绿色通道一样,而这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只有什么时候农产品不出现滞销问题,说明我们的机制才建立起来了,相关部门也才算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订单农业。这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非常有效的办法,如果任何一种农产品都用订单模式来生产,那么种植户不仅保证了收益还保证了不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土地资源更是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与分配,按需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