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潘安、宋玉、卫玠、嵇康,最终的命运如何?

清风飞花

自古红颜多薄命,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虽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命运却大多凄惨。

中国古代也有四大美男子,命运亦如是。

古代的美男可不仅仅是颜值高的小鲜肉哦,或才华或武功也是风华绝代的。只是,命运大都悲惨。

卫玠:体弱多病,27岁病死;

潘安:53岁被灭三族;

嵇康:40岁被陷害诛杀;

宋玉:被免去官职,回乡隐居,76岁善终。

可见,四大美男子只有宋玉得以善终,其余皆惨死。

先说卫玠,传言说他是被“看死”的。

卫玠是晋朝人,喜欢跟人谈玄学,据说口才很好。奈何体弱多病。颜如玉,美如珠,人称“璧人”。

卫玠是有多美呢?他就像一个明星一样,走到哪都会有粉丝围观。

据说,有一次他要去京城,结果慕名而来的人如潮涌一般,“观者如堵墙”,想一睹芳容的人像墙一样将他围得水泄不通。

这气势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结果卫玠承受不住粉丝的热情,居然昏了过去,不久便病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

唐朝有人作诗感叹说:“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

这个估计是死的最憋屈的。

再说潘安,50岁被夷了三族,死得最惨。

潘安,西晋人。估计是美男子的代言人了,一般我们说哪个男的俊美,都会用“貌比潘安”这个词。

掷果盈车

潘安也有很多爱慕者,甚至老太太都被他迷住了。每次他驾车出行,那些爱慕他的女子们便把鲜花啊果子啊扔到他的车里(你确定不是扔鸡蛋?),略表心意。每次潘安都满载而归。简直就是去进货的。

虽迷倒万千少女,可是潘安对妻子杨氏却很专情。妻子在世时从不拈花惹草,妻子死之后还为她写悼亡诗。要知道,在他之前几乎没有给女人写悼亡诗的,因为过去女人地位低。从这也可见潘安对妻子一片忠心了。

潘安早期想进入仕途,奈何不被重用。后来终于投靠了以贾南风为首的贾氏集团,一个在当时能呼风唤雨、权倾一时的集团。贾氏集团甚至想把太子废掉,而潘安则不幸地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

他们让潘安先写一篇祭神的文章,然后给喝醉了的太子抄一遍,然后潘安再略加几笔,最后竟成了一篇谋逆反叛的文章。最后,太子被废,他的生母被处死了。

再后来,赵王司马伦夺权,马上就把潘安抓了起来,并诛了三族。

虽然潘安不是主谋,但他是这场风波中的关键执行者,不死也难。享年53岁。

再说嵇康,风骨无双、不愿为官却被陷害从而被司马昭斩杀。

嵇康,魏国人,我们都知道的,竹林七贤之首。他龙章凤姿,风姿特秀。

美得还带着点仙气。听说有一次他上山采药,居然被别人当成了神仙。可见其气质是有多仙儿了。

魏晋时文人比较清高,讲究魏晋风骨。

潘安这个人,恬淡寡欲,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说,跟他来往20年,都没看到他喜愠之色,可见他是有多淡然。

而且,他还比较清高,司马昭专权之后,他就不再为官了。有个叫钟会的人想让他去做官,但是嵇康对他视如不见,不搭理他。于是钟会便知趣地走开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钟会走后便各种陷害嵇康,最终嵇康被司马昭处死,时年40。

最后说宋玉,隐居乡野,得以善终。

命运最好的一个。

宋玉,春秋战国时楚国人,才华不在屈原之下。奈何史料记载比较少,他的《登徒子好色赋》有一段描述了他的美: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他在赋中说,有个女子美得倾国倾城,但是她却登上墙头窥伺我多年,至今不嫁。由此可见,宋玉也是个美男子了。如果不是美男子,吹牛也不敢吹成这样是吧?

所谓学而优则仕,宋玉也想在仕途上大展宏图。

21岁时,便与庄辛联手解决了大夫昭奇的叛乱,被任命为议政大夫。可是到了春申君黄歇的时候,宋玉就被冷落了,被免去了官职。那时宋玉50岁,无奈只好回乡隐居。

福兮祸之所伏,宋玉也因此得以终老。公元前222年,楚国灭亡,宋玉也在同年去世,与国同去。

其实在流传最广的说法中,兰陵王高长恭也是四大美男子之一。

看过电视剧《兰陵王》的都知道,高长恭是武将,同时也是个美男子。谁说美丽总是柔弱的?


兰陵王才武而面美,貌柔而心状,可不要被他的容貌骗了。

可是战场上别人知面不知心啊,谁会知道俊美的脸庞之下还有着一颗勇敢的心?所以传说兰陵王打仗的时候会戴着面具,不然难以震慑敌军。

兰陵王骁勇善战,被誉为北齐战神。可是祸兮福所依,这一荣耀也为他带来杀机。

在邙山大捷之后,北齐著名的昏君高纬就对他说:“陷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兰陵王答:“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正是这家事二字,让高纬起了杀心。

可能在兰陵王看来,自己和高纬是一家人,这国事自然也就是家事。可是他忘了君臣之分。高纬始终怀疑功高震主、拥兵自重的他想要谋权篡位。

兰陵王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开始收受贿赂,表示自己爱财不爱权,还称病从此远离朝政、不理政事。可是这一切都消除不了皇帝的疑心。

最终,高纬借着看望兰陵王的名义给他送来一瓶鸩酒。

兰陵王悲愤至极,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忠心耿耿,却还是要被皇帝赐死。"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他的妃子郑氏告诉他,去跟皇帝求情也许可以免于一死呢。而兰陵王已经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已经没什么能消除这位昏君的疑心了。

于是,将所有债券烧了,饮鸩而死。享年32。

好了,谢谢阅读!

如果我的内容很差劲浪费了您的时间,我感到十分抱歉,以后会多多努力。


国学斋

自古蓝颜多薄命

一代美男卫玠,自幼体弱多病,后来死于一圈好事群众的围观,引出一个成语——看杀卫玠。

宋玉嘛,这位仁兄应该是寿终正寝吧。其实,宋玉的作品是挺多,但他的官方史料记载,其实不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只是:"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仅此而已。

潘安和嵇康的死因比较复杂。先说潘安之死吧。潘安大帅哥被诛,主要是因为他之前得罪了司马伦的宠臣孙秀。而他的得罪孙秀的具体事情,有点难说对错。孙秀曾经是潘安父亲的手下,他为人狡黠,潘安因为看不惯孙秀的为人,他经常借故鞭挞他。谁能想到后来,孙秀绑上司马伦这棵大树,后来混风生水起呢。潘安当初看不惯孙秀给刻意故鞭挞他也不太大。不过,孙秀确实小人。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旧事都是陈年烂谷子了,孙秀还是犹记当年事,他更狠一点,整死了潘安。不过,孙秀整死潘安这事情,除了当年的事情之外,还有一点潘安跟石崇是好朋友。孙秀主要处理对象还是石崇,连带到潘安。孙秀整石崇的因素,除了想得到石崇家美婢绿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石崇和欧阳建曾经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去诛杀司马伦与孙秀。总之,孙秀整石崇和潘安,除了个人恩怨,也有一部分政治因素。

嵇康之死,主要是因为他得罪了钟会。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景元四年的时候,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虽然很难气愤,但是考虑家丑不可外扬。没有第一时间去报官告状。吕巽特别无耻,恶人先告状,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知道了,他便出面为吕安作证。后来这事情折腾到了司马昭那里。此时,之前跟嵇康不对的钟会就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最后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其实,嵇康和潘安的死因差不多,都被朋友连累,然后被之前结怨的人借机报复。


柳氏异闻录

潘:50多岁受刑而死,害死一家。

卫:27岁逝世。病逝。

嵇:40岁过世。受刑而死。

宋:70多岁而亡,善终。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宰相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老母其实已七十高龄。可谓是他害了整个家族。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玠去世时,方27岁。无论是不是因为被 别人“看杀”,还是因劳成疾,还是心病过重,年轻而逝,总是另人痛心的。


嵇康(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这是我最熟悉的一位,可能也是大家更熟悉的。

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2]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263年,嵇康被牵扯到一迷奸案,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时年四十岁。

前面三位都是三国两晋时期的人物,独宋玉是战国时期,所以单独说一下:


气血健康养生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命途多舛,四大美男也是这样。所以有句老话:自古红颜多薄命。这话本来是用在女人身上的,但用在男人身上,也差不太多。

先说潘安,小时候听评书,形容一个人长得好看,就说是貌如潘安,可见这个人确实相貌出众。潘安不但长得好,文采也好,用情专一,对妻子杨氏感情很深。后来杨氏早死,他非常悲痛,先后写了三首悼亡诗来纪念。而在他之前,是没有悼亡诗这个概念的。

虽然是这样,但潘安的命运却不怎么样。他生活在西晋年间,早年不被重用,后过上想出人头地,便投靠了贾南风为首的贾氏集团。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卷入。一次太子喝醉了酒,贾让太子抄写潘安的一篇文章。太子早已大醉,便胡乱抄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添上几笔,却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从而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在这起阴谋中,潘安虽不是主谋,但显然起了很大的作用。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立刻抓住潘安,并灭了他的三族。潘安的命运虽然有些可悲,但总是因为自己立身不正,也怪不得别人。

同潘安一样,宋玉不但外貌出众,而且文采很好,他写的《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作品,至今仍被传颂。宋玉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出道很早,21岁时,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被任命为议政大夫。但是,春申君黄歇当政,宋玉逐渐被冷落,50岁时被免去一切职务,回乡隐居。公元前222年,楚国灭亡。同年,宋玉去世,享年约七十六岁,最终与国家共存亡。但即便这样,宋玉的命运在四大美男中,还算是较好的。

卫玠,晋朝玄学家。他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据说,他体弱多病,母亲便不让他多说话。但有时亲友请他说几句,都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没有不赞叹的。后来,卫玠应召入朝,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冼马。永嘉四年,中原地区战乱渐起,卫玠搬到南方,得到大将军王敦的赏识。但卫玠看王敦不象忠臣,于是谋求离开他,到建邺去。很快便因劳累成疾,于永嘉六年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卫玠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有人问杜乂可否和卫玠相比。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这样,卫玠虽然早死,但后来的名声很好,很受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人们评论中兴名士,以王承和卫玠为第一。

但也有人说,卫玠是被看死的。他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身体虚弱,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人们便说是看死了卫玠。唐朝仍有人感叹卫玠之死,诗云“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

嵇康是三国时魏国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据说是历史上最帅的男子。《晋书·嵇康传》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世说新语中记载他“风姿特秀”,总之是没人能和他相比。据说,有一次嵇康进山采药,被人遇上,以为是山中的神仙,可见是风度翩翩。嵇康本人也是很有本事的,《晋书》记载,他“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王戎与他同为竹林七贤,曾说“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足见嵇康淡定。

嵇康为人傲岸不屈,风骨无双。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后司马氏专权,便隐居不仕,屡拒为官。钟会听到他的名气,便去拜访他。当时,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对钟会视若未见。过了一会儿,钟会起身离去,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后来钟会构陷嵇康,被司马昭处死,时年仅四十岁。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但司马昭并不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见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没有好好教他,现在《广陵散》要失传了。”说完从容就戮。他死后,当时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也意识到错误,但已经追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