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文/臉譜君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稱帝之後以柔術治理國家,面對斷壁殘垣的國家現狀,他勤於國政,改革開拓,開創了東漢的光武中興。毛澤東評價他“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劉秀作為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恐怕是中國歷史上,創造最多成語的皇帝,被後人稱為“成語大王”。劉秀的許多成語都是來自對當時局勢的分析,和對大臣們的勉勵,從他所說的這些成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過人的才智和偉大的胸懷。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一、敝帚自珍

建武十二年,劉秀派吳漢和劉禹前往四川征討公孫述,兩軍在成都城外大戰數日,公孫述兵敗身亡,其手下見大勢已去便棄城投降。漢軍副將劉禹率兵浩浩蕩蕩地進城,將公孫述家人全部殺害,還縱兵大掠四處焚燒。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光武帝劉秀得知這一消息時,大為震怒,特別下詔“這座城池已經投降了,滿城老婦、孩子還有數萬人,一旦縱兵進行放火亂殺,誰聽了都會心酸氣憤。通常之人,即使家裡有一把破掃帚,也十分珍惜,可你卻這樣不愛護子民的生命財產!你怎麼這樣殘暴,竟忍心做出如此的行為?”隨即撤了劉禹的職務,並嚴厲批評主將吳漢。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二、置之度外

東漢建立之初,天下的割據勢力嚴重,農民軍較為活躍,劉秀用了五年的時間,基本統一了全國,只剩下甘肅的隗器和四川的公孫述這兩大軍閥。二人表面對東漢稱臣,但實際上各懷鬼胎。劉秀整頓和休養苦戰多年的軍隊,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後來部隊休整得差不多了,劉秀終於發兵,消滅這兩國。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是出自劉秀之口,在《後漢書·馮異傳》中有這麼一句詔文“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馮異曾經是王莽的手下,後來又依附於劉秀,為東漢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劉秀登基後,派馮異率軍西征,鎮壓赤眉起義軍。在回溪之地,赤眉軍佯敗大破馮軍。馮異退守澠池一帶,重召散兵,又叫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敗赤眉軍。劉秀聞報大喜,當即下詔論功行賞,以表戰功。

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的皇帝,被稱為“成語大王”

除此之外,與劉秀有關的成語典故還有推心置腹、樂此不彼、糟糠之妻、聚米成山、披荊斬棘、有志者事竟成、克己奉公等等。

參考文獻:

《後漢書》

注: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