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读】YouTube枪击案:自由不会无代价

目前凶手身份已经确认,是一位名为Nasim Aghdam的女性,动机是对YouTube的视频政策不满。Aghdam在YouTube上有自己的频道,但目前已经被YouTube关闭。在其自己的个人网站上,Aghdam称自己是伊朗的激进分子,还是一名动物权利保护者,她宣称YouTube删除了她上传的部分视频,并认为YouTube在视频审查方面进行独裁。

一、舆论分析

1、传播趋势

【大数据解读】YouTube枪击案:自由不会无代价

从上面的舆情趋势可以看出,自网络媒体平台于上午4日3时最先发布该消息后,各大新闻门户网站也对相关事件进行了跟进报道,通过近5个小时的新闻传播和舆论发酵,期间声量走势虽轻微波动但仍持续攀高,于3日8时达到舆论高峰值。

2、信息类型

【大数据解读】YouTube枪击案:自由不会无代价

3、媒体观点

【大数据解读】YouTube枪击案:自由不会无代价

以上是针对该事件的媒体报道详情,截止至发稿前,被报道次数最多的是“ YouTube总部枪击事件致多人伤 女性抢手自杀身亡“,第二的是“美YouTube总部枪击案多人伤 警方以家庭纠纷调查”,排在前4位的报道量均已达两位数。

4、 地域分布

【大数据解读】YouTube枪击案:自由不会无代价

由地域分布图不难看出,参与此次事件讨论的微博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京,占比遥遥领先,其次是广东省,占比最高地区的讨论人数的比例占总量的52.2%。

4、高频词汇

【大数据解读】YouTube枪击案:自由不会无代价

在对所有报道中出现的字眼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youtube,枪击,总部,抢手,事件,受伤,女性,死亡,美国以及突发。

二、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YouTube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圣布鲁诺市。据美国ABC7、洛杉矶时报网、社交媒体推特等发布的消息,圣布鲁诺市警察局当天中午12点46分接到多个针对这起枪击的报警电话,两分钟后警方就赶到现场,看到很多人正拼命逃离,现场十分混乱。

新浪科技:“今天下午,就在我们员工的午餐时间,我们收到消息,在圣布鲁诺市的YouTube总部发生枪击事件。执法机构和我们的安全团队已经合作疏散了大楼内人员,以确保在那所有人的安全为首要原则。目前我们所知的最好消息是情况已经得到控制。基于最新的信息,我沉痛地告知大家,此次暴力事件中有4名人员受伤。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帮助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度过难关。   我非常感激所有公司内外的人员给予的帮助和祝福。我尤其感谢现场急救员和我们自己的安全团队,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保所有人的安全。我知道大家依旧处于巨大的震惊之中。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将持续帮助谷歌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从这场无法想象的悲剧中走出来。让我们大家携手共度难关,并支持苏珊和YouTube团队”

三、网友观点

惋惜

@想要喜欢我么:生命不分国籍 盼好[心]

@中二病控:还是希望一切平安吧

欣慰

@稚仙仙z:感谢中国持枪犯法 控制枪支才能这么安全

@Rebekahlu:美国太危险了[允悲]不过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坏人 只能说自己保护好自己吧 中国不允许持枪这点还是很好的

四、复兴观点

4月3号,美国YouTube的一场枪击案又一次去震惊了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大家深表惋惜的同时也十分关心事件当天的具体情况,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枪击案发生的全过程:

当地时间下午1点35分:北加州警方证实了这起这起枪击案。圣布鲁诺市长康尼·杰克逊(Connie Jackson)称,接到多起911报警电话,报告了这起枪击案,警方和消防人员已采取行动。

据当地电视台从直升机拍摄的画面显示,现场指挥人员将群众疏散到一幢建物部的外面,由警方车辆保护着这一区域。圣布鲁诺警方称,目前尚无法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下午1点50分:圣布鲁诺市警察局在Facebook上提醒市民,远离事发地区。此外,并未公布其他更多信息。谷歌在Twitter上表示,正密切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 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人们有序地离开办公大楼,双手高举,便于警方检查。

下午3点10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该事件表示关切。他在Twitter上称:“我们与受枪击案影响的每一个人同在,并为伤者祈祷。同时,对执法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政府部门重申,枪手基本确定是一位女性,但似乎已死于“自杀式枪击”,另有其他四人受伤。

下午3点55分:一名YouTube女员工戴安娜·阿斯匹格(Dianna Arnspiger)表示,她看到了一位女性在公司总部开枪射击。戴安娜称,当时她在二楼,忽然听到了枪声。然后就跑到窗口,看到了一位女性在开枪。接着,戴安娜大喊:“有枪手”,然后所有人就开始逃离。戴安娜和其他人在一个会议室里藏了一个约小时,期间有人不断拨打911求救电话。戴安娜回忆说:“当时的场景太恐怖了。”

下午4点05分:一名YouTube员工回忆说,总部内响起火警警报时,人们并未意识到这是一起枪击案。高级软件工程师扎克·沃海斯(Zach Vorhies)称,当时他和其他几人正淡定地离开大楼。忽然看到一个人(枪手),在院子里高喊:“冲我来,或者来找我。”(Come at me, or come get me)。沃海斯被吓傻了,接着就看到了一名带着枪伤的受害者。然后,看到了一名配备突击步枪的军官穿过安全门。

下午4点40分: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将该事件称之为“恐怖的暴力袭击”。他说,谷歌将竭尽所能帮助每一位受害者及其家属。同时,也会帮助受该事件影响的每一位员工恢复健康。

警方表示,枪手是一位女性,在枪手自杀前,有三人受伤。

下午5点40分:

两位执法部门官员表示,相关部门正在调查该事件,目前初步定性为“家庭纠纷”。

此次事件的爆发,让美国是否该“禁枪”的讨论甚嚣尘上,说到公民有权持枪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我想美国人是非常清楚的。禁枪、限枪讨论由来以久,民主党就秉持限枪的主张。记得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就痛心疾首谈到枪支泛滥问题,但无论贵为总统的忧虑痛心、还是部分民意的“强烈要求”,美国目前之所以没有修改宪法条款,仍旧维持这种有“危险”的自由现状,除了存在宪法修改程序上的复杂与困难,以及据说美国非常有势力的全美步枪协会游说活动,而根本的基础的在于,美国公众根深蒂固观念,即民众要有权利并应能力反抗政府暴政,说白点就是公民持有枪支,政府至少不敢乱来,为此必须承受枪击案的代价。而作为一个民主政体的国家,各级政府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其民众对于国家,政府还抱有如此警惕,不被枪击的恐惧所吓倒,轻易让渡自己权利,确实令人敬佩。因为让渡自由容易,但一旦让渡出去了,就无法再收回来。

在公共生活中,保障一项自由,总需要承受一定的代价。枪击案,是持枪自由的代价。还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结社等等自由,均存在代价问题。但我们往往被告知这种代价过大,要限制,如言论、出版、集会自由,有煽动分裂、颠覆的危险,游行有阻碍交通,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结社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宪法的条款,要有法律进行依法规定。所有的一切,为了公共安全的维系,均交给政府,于是美国就成了公民枪杀公民的治安问题。

说到底,安全,除了要政府保障外,公民应有权并要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安全。

文/冯丹丹

图/网络


【大数据解读】YouTube枪击案:自由不会无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