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一起案件,连日来引发关注。去年12月19日,广州医生谭秦东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称在老年人群体中热销的“鸿茅药酒”,实际上是酒剂类中药,成分中含有多种毒性中药材,并在标题上指鸿茅药酒是“毒药”。今年1月10日,谭秦东在自家楼下被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警方带走,目前被羁押在凉城县看守所。

此事引发社会关注。4月15日,凉城警方发布通报称,对谭秦东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系因其行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并表示“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如图所示,自4月15日06时起,“医生吐槽鸿茅药酒是“毒药”被跨省抓捕”的事件热度开始攀升,五小时后出现了一个小高峰,16日凌晨该事件热度再次回升,经三小时发酵达到顶峰。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关键词方面,该事件相关报道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词语分别有“医生”、“抓捕”、“吐槽”、“毒药”、“广州”、“损害”、“抹黑”、“科普”等词语。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媒体观点方面,被报道频率最多的分别是“医生发文指鸿茅药酒是’毒药’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警方’鸿茅药酒’声誉被损害案已移送检方审查起诉”、“医生因发’鸿茅药酒’网帖被跨省抓捕”、“医生吐槽’鸿茅药酒’被跨省抓捕:文中没虚假事实”等报道。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性别分布上可以看出,关注此事件的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90.3%,而女性仅占比9.7%。

网友观点

@酷酷的千里马如果觉得是诽谤就去法院告,这才是真正的法治,而利用地方公安抓人,那是滥权破坏法律的土匪行为!

@心理专家吴桐内蒙警方接连两次为企业出头抓捕质疑者,绝非偶然。十九大精神很明确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当然要高于经济利益。漠视人民健康,对企业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这是公然对抗十九大精神,公然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世界世界说为什么不检查酒而先抓人呢?中国的食品到底怎么样了?为什么不能听起批评和质疑的声音?!

复兴视点

此次事件主人公谭秦东所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该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人们最先提出质疑,就是相信谭秦东的网文并未捏造事实,虽然标题使用了情绪化的“毒药”一词,但内容“只是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

针对此事,4月15日上午,凉城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2017年12月22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到凉城县公安局报案称:互联网上有人对“鸿茅药酒”进行恶意抹黑,称鸿茅药酒是“毒药”。

网上的大量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给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2018年1月2日凉城县公安局对此立案侦查。

25日经检察机关批准对其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谭秦东在申诉书中写道,他写《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主要是忠告那些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不要饮酒,更不要盲目轻信“鸿茅药酒”的虚假广告宣传。他还表示,其并非鸿茅药酒的同业竞争者,“发帖不以任何商业利益为目的”。

对于其网帖中的“毒药”二字,谭秦东曾在采访中表示,文章标题拟定上或有不妥之处,但在文中没有捏造任何虚假事实,不能仅看标题定其损害商品声誉的罪名。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他在申诉书中表示,作为医生,他清楚“药酒是药不是保健品,有具体适应症、禁忌症和严格的剂量要求,‘对症是良药,滥用如毒鸩’。如果厂家在广告中夸大疗效,淡化适用症、禁忌症和严格的剂量要求,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良药’变‘毒药’绝非危言耸听”。

对于此事光明网有言论表示,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在此事并不具备犯罪须具备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前提下,动用刑事手段,而不是让涉事企业自己到法院提起诉讼维权,显然不应该。

本质上,这里面反映的“民事纠纷刑事化”办案倾向,不可不警惕。刑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终手段,可现实中,有些纠纷本来是普通的民事纠纷,完全可以靠民事诉讼之类的方式解决,却出现了以刑代民的情况,在一方报警后,个别警方不当地插手,混淆了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的界限。

更有律师表示:根据已披露的信息,谭某的行为应该不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谭某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知识,文章是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其表述本身具有一定依据。仅是标题“毒药”中带有夸张成分,在客观上,没有对鸿茅药酒的成分、功效进行捏造虚伪事实的行为,不符合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构成要件。”

另一方面,鸿茅药酒声称的损失金额较大,导致该案被认定为刑事犯罪。但前提是鸿茅药酒需要能够证明谭某的文章与经济损失之间的相关性,并拿出证明。

鸿茅药酒给外界的印象是在广告推广上投入巨大。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据《南方周末》报道,据近十年的职能部门的公告文件做出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广告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10省市18次采取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这不禁让人疑惑,鸿茅药酒广告违法2630次,却安然无恙;谭医生一篇2000多点击的小文章,却被千里跨省抓捕。这背后是否有失公允?同时这也绝对不是公众期待的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文/宋佳颐

图/网络


【大数据解读】医生吐槽鸿茅药酒 跨省被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