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機械行業 你還能幹什麼?

機械專業是工科裡被黑得最多的,本來還過得去,但和同是工科的IT行業比,好像就相形見絀。

離開機械行業 你還能幹什麼?

現在想來,這種誤解的來源還是學校老師和社會脫節,站在狹義的機械和國企就業的角度來理解的。

我大學的時候也以為機械製造就是機械加工,車銑刨磨鑽之類的活,機械設計就是設計機器和夾具,就業的方向只有去工程機械比如中聯重科、徐工、柳工、三一之類,或者各種裝備製造業比如瀋陽機床、廣州數控等等才算是本行,曾經一度很抵制。這些行業的工資當然是很低的,一方面是傳統行業,國企居多,人員機構龐大、效率低,另一方面,行業發展慢,不怎麼賺錢,工資也高不起來。

這是大多數人理解的機械,包括廣大機械學子。

離開機械行業 你還能幹什麼?

總結一下大家的總體看法:做機械的不要錢更不要命。 說的是機械專業畢業工資太低,本科畢業平均3000~5000。工作環境太差,基本都待在車間。他們把自己當成了新時代的“藍領”,在學校裡由於學業繁重,是全校最屌絲的一群人。走向社會後由於工作環境,工資就是生活費,車間就是辦公室。在人生最朝氣蓬勃,最需要錢的時候,拿著最底薪的工資,幹著最屌絲的活,過著只能自擼的生活:你的情懷一文不值!

對於絕大部分要從事機械行業的人來說,沒有前景,特別是那些要成為僱員的應屆生來說。大部分機械行業工作的共性是:行業流動性差、公司上升通道少、工資收入低、創業艱難(需要太多的前期資金購買昂貴設備、購買原材料、租用廠房)等等。

離開機械行業 你還能幹什麼?

這些共性讓僱主對僱員有一邊倒的優勢,特別是對那些工作不滿10年以內的年輕人來說,往往導致僱主過分壓榨僱員。個人建議,對於機械專業畢業的學生,不妨去嘗試一些銷售工作,我個人是非常崇拜saler的,他們往往具備更加綜合的素質;也可以嘗試行業研究員,未來進入券商研究所、私募基金、PE、VC等行業工作。然後,不要聽那些什麼努力就有好結果之類的心靈雞湯了。

首先,大學本科畢業,去做設備維修,簡直就是浪費生命。因為無論是從團隊定位還是人員技能來說,一個小公司的設備維護部門都是很“低端”的,因為好設備通常壞的幾率不大,就算是壞了,比如電路板,因為其本身的“金貴程度”,公司也不會讓你去練手,更多的是直接找廠家來維修。

離開機械行業 你還能幹什麼?

而那些經常壞的低端設備,又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不是爛個軸承就是壞個電機,這些玩意兒壞了真的需要你修嗎?都是直接換新的吧,你學到什麼了?

更關鍵的是,你在工作中學到的東西對你將來的職業生涯沒有持續的助力,也就是說,你將來可能都用不上,不是一種可以積累、越老越值錢的技能,就像掃大街(勞動不分貴賤,只有分工不同),掃完了就完了,什麼痕跡都沒留下,掃三年大街的經歷並不會給你的求職簡歷加分,哪怕你仍然去應聘清潔工的職位。

離開機械行業 你還能幹什麼?

在你最美好的年紀,最有學習能力和可塑性的年紀,卻幹了一件沒有絲毫附加值的工作,這不是浪費生命嗎?

很多人抱怨機械行業沒什麼錢,很多原因還是新入職者所處位置太低有關,當然也和行業的平均薪酬低有關係,這是機械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也可以說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通病。因為企業稅負比重較大,企業要維持正常的利潤非常困難,如果企業賺不到錢,那員工的薪水自然高不了。機械行業的平均利潤也就8%-15%,相比互聯網公司,實在低得很。

很多專家在講,一方面國家在為企業減稅,另一方面推進整個機械行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的大力推進,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製造業的全面提升,相信機械行業的春天不再遙遠。

上面這憧憬你信嗎?聽聽就算了吧。製造業收入低這事兒,什麼戰略也救不了,什麼化也提升不了。為啥?因為門檻低。建廠投資門檻低:幾十萬就可以搞一個小機械廠出來,BAT這類互聯網企業,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個億能夠幹啥?門檻決定了產業的層次。

還有,在學校裡,機械專業的高考分高嗎?有計算機高嗎?有互聯網高嗎?有通信高嗎?有電子高嗎?行業門檻低,人員素質低,憑啥跟人家互聯網行業比薪酬?

另外,機械是個大專業,基本上是萬能專業,出來只要與機械沾邊的行業,都可以幹,當然機械製造,一直流傳著撐不死也餓不死的尷尬狀態。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機械行業有很多細分的行業,往往這些行業的專業性比較強,有一定門檻,薪酬待遇就遠比傳統的機械製造行業待遇要好很多。

如汽車行業,也是機械製造行業的一個分支,我身邊很多同事,就有一大部分是該專業背景,整個汽車行業的人才,很多都不是車輛工程專業,一大半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這個專業,現在一線城市工作十年的汽車工程師,年薪都30萬起了。

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實大部分是騙人的,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再牛逼的規劃也會為你的身不由己和懶惰讓路。相反,那些見縫插針,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往前走的人更容易到達職業輝煌的頂點。

回頭來看,他們起初並沒有所謂很牛逼的規劃,都是在幾個重要的人生路口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已,這裡面有努力的因素,也有運氣的成分。那些成功學演講,只不過是事後總結而已,人生不可複製,沒什麼用的。

就連馬雲,都坦誠並沒有想過阿里巴巴會做到今天這個程度,所以你說的規劃也不過是對自己的一種求全責備而已。

對於機械行業,我只推薦兩個職位:技術和銷售。如果不能進這兩個崗位,那就要考慮轉崗、辭職甚至轉行了,因為其他職位沒有職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空間。

其實所謂的技術崗和銷售崗做到最後都是管理崗。

為什麼要去管理崗?因為它擁有資源分配的權利,這就是為何管理那麼鬧心大家還趨之若鶩的原因,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走上管理崗位而已。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沒有對知識分子尊重到完全靠知識或技術就過上體面的生活的程度,幾千年的官僚主義思想和作風,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升官發財依然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夢想和追求,也許你真的沒有這麼俗,但是你依然逃不過世俗的眼光。

一直搞技術需要埋頭苦幹,意思就是老老實實幹活,別想著升官發財,最好的結果是做個好項目然後得點獎金,適合性格沉穩喜歡一心一意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準備中途轉管理就要在做技術的同時,用敏銳地頭腦學習管理知識,處理好同事關係,平時多表現,多爭取榮譽等等,適合性格開朗愛說愛玩的人。

機械行業有沒有前景?當然有,要不那麼多從業人員都是傻子嗎?機械行業也有賺的盆滿缽滿的人,只是沒沒賺到罷了。馬雲不是曾經說過嗎:不是實體經濟不行,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機械行業也一樣,不要一葉障目,不要因為你的職位而否定整個行業。

年營業額六千億的華為,產品有機械部分吧?賬上躺著數百億現金的格力,有機械部分吧?郭臺銘的富士康,做的有機械部分吧?你用的手機有機械吧?你開的汽車有機械吧?你用的電腦有機械吧?你家廚房有機械吧?你家衛生間有機械吧?你家孩子的玩具有機械吧?機械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好吧?不都活得好好的?

可以把目標放寬到整個製造業,從機械裝備或者工程機械放寬到任何產品製造業。

這裡的產品,是指任何你日常生活中看得到的東西,包括衣服、鞋子,手機、電視機、電腦,汽車都算是產品。

而我現在理解的機械,從機械工程的概念,延伸到產品工程(product engineering)。

以下這個產品,也是機械工程的領域:

當你把目光不在侷限於那個狹隘的工程機械和裝備機械,你的工資就不再由你是不是做機械的決定,而是由你所在的行業決定。

所以不要以偏概全來定義一個行業,更不要人云亦云去莫名惆悵,正視自己的現狀,結合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牛逼的路,才能到達自己人生的巔峰。

離開機械行業 你還能幹什麼?

機械行業當然是有前景的,但是很多人也許很難在其中把握其上升通道。我個人建議是,抓住一切提升自己的機會。例如傳統行業的特點就是證多,你完全可以考慮多考一些證書,其中類似註冊設備工程師證之類的基本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傳統行業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高端企業門檻極高(多方面門檻,例如人脈,學歷等),低端企業待遇極差,的確是浪費生命,但又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