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祯杀了慈禧宠奴,慈禧为何不怒,反而奖赏丁宝祯?

甘文飞

这个问题,说的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斩杀慈禧心腹太监安德海的事情。

回答问题前,先纠正一个错误。是丁宝桢,而不是丁宝祯。

此事,表面上看是丁宝桢杀了安德海,其实背后有慈安太后、同治皇帝和恭亲王三方势力的支持。

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很受慈禧宠爱,但是安德海这个人比较张狂,仗着慈禧的宠爱,得罪人很多。甚至,连同治皇帝都让他得罪了。

恰好,慈禧令安德海出宫采办,但是清廷并未向各地发出上谕通知此事。丁宝桢正是以此为借口,杀了安德海——因为按照律法,太监擅自出宫是死罪。

丁宝桢这个人,确实比较刚正。但是,斩杀慈禧心腹这样的事情,单凭他自己,是不敢做的。事实上,自打安德海出京后,同治皇帝就一直派人监视着。在安德海进入山东之前,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的密旨就已经送到丁宝桢手里了。

即便这样,杀安德海也是需要胆量的。

丁宝桢杀死安德海后,很多大臣都拍手称快,比如曾国藩说“稚璜豪杰士也”(丁宝桢字稚璜),李鸿章说“稚璜成名矣”,由此可见安德海犯怒之众。

而慈禧得知此事后,知道木已成舟,不可挽回,又知道同治皇帝、慈安太后和恭亲王,以及众多大臣的态度,因此只好顺从众意,褒奖丁宝桢。

同治皇帝、慈安太后和恭亲王为何要杀安德海呢?除了安德海的张狂外,还因为一个传言。当时宫内外流传,安德海是一个假太监,因此得到慈禧的宠爱,二人在宫闱内干了一些腌臜之事。

这种事不管真假,都会有损皇家声誉。因此,他们一定要把安德海杀死。

安德海之死,为后来的太监们提了一个醒。比如后来的大太监李莲英,不管慈禧多么宠爱他,他一直不敢张狂,对待大臣们都是毕恭毕敬。


趣谈秘史

简单三条:安德海有取死之道,丁宝桢有可用之才,慈禧有容人之量。

安德海为何被杀

安德海在1861年辛酉政变中,充当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秘密联系人,为政变成功立下大功,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为具有干涉朝政能力的大太监。

此后,安德海狂妄自大,仗着是慈禧太后心腹太监,甚至连恭亲王奕訢都不放在眼里,同治皇帝也对其恨之入骨,丁宝桢也曾经被他在慈禧太后面前羞辱过。



1869年,安德海奉慈禧懿旨出京办事,所到之处过于招摇和放肆,敲诈勒索,公然索贿,造成怨声载道。他被丁宝桢捕获诛斩,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他犯了两条致命错误:一是顺治皇帝为防止太监干政,立下太监“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的禁令。二是安德海自以为有太后撑腰,出宫前未携带任何公文或证明身份的“传牌勘合”。

当时,围绕权力斗争,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慈安皇后、恭亲王奕訢等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丁宝桢拟斩安德海的奏折上报军机处,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訢商议以后,命军机大臣宝望拟旨,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山东,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宝桢其人

丁宝桢是晚清名臣,贵州平远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1886年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葬于济南。 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

他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势,痛斥“墨守纲常”的人,在台湾推动了电报、煤矿等民用企业开发。 在山东创办了尚志书院、山东书局。以“靖海安边”为名,建山东机器局,引进国外机器设备,制造火药、马梯尼洋枪,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典范。



丁宝桢一身正气,有胆有识,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他看准了安德海罪证昭然,又有上层之间的权利斗争,正好可以置他于死地。

真实的慈禧太后

一提前慈禧太后,我们脑海里就会出现“祸国殃民”四个大字,似乎晚清一系列积贫积弱、丧权辱国都和她脱不了干系。

但是,慈禧无疑是一个十分精明的政治家。咸丰在世时,她已参加国政决策,北逃热河时,她曾坚决反对咸丰皇帝“北狩”热河,主张皇帝应当留守北京,维护社稷宗庙。在咸丰身后,26岁的她联合30出头的恭亲王、醇亲王干掉了辅政八大臣,显示了超乎其年龄的成熟与老到。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她大胆启用汉人,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官员,平定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假如没有她,也许清朝的灭亡会大大提早。她决不是一个仅靠皇室位置贪慕权力的女性,而实在是近代中国的一位政治家。

心地狠毒的慈禧太后也有深谋远虑、宽容仁慈的一面。如她在斗败顾命八大臣后,从肃顺府里搜出很多朝臣的信件,她看都不看,一把火烧了,意思就是过往不咎。曾国藩本是肃顺提拔的汉人大臣,慈禧太后重用了他。不象顺治皇帝那样,只要是政敌多尔衮拥护的就反对。

当安德海被诛杀后,按理说,慈禧太后应该怀恨在心,想方设法杀掉丁宝桢。但事实上,丁宝桢在此后一直官运亨通,不断得到重用,寿终正寝后也是备极哀荣。由此可见慈禧的容人之量。

丁宝桢杀掉了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实在是不给慈禧太后面子,可是慈禧太后却宽容得对待他,让他官运亨通、寿终正寝。从这一件事上,慈禧太后表现得极为宽容,有政治家的气度。

慈禧是天生政治家,她有着出类拔萃的政治才能,虽然她心地狠毒,但也有深谋远虑的一面,也曾表现过她的宽容仁慈!


于一粟端见十方刹

这个安德海得罪人太多·····同治想杀

慈安也想杀

奕䜣也想杀

那么多人想杀他,其实更关键的是,慈禧也想杀他

因为安德海知道慈禧太多的秘密了,而且太过招摇,到处替慈禧树敌,坊间还流传自己跟太监的流言。这些对慈禧都是不利的

从开始看,安德海出宫就有大漏洞。《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慈禧太后明知此规定情况,却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也为给安德海携带任何公文。这不是故意借刀杀人吗?

反正最后丁宝桢了解自己的心思。当然要奖赏丁宝桢了。


铯媒体

安德海不仅是宠奴,还有流言蜚语说安德海是假太监,与慈禧有一腿。

当然,这是慈禧政敌故意散布的。

想想也不可能。

说清廷内宫混个假太监,那是小看了清代内务府的制度。清代不仅有内务府管理,太监管理机构的敬事房更有严格的两年复查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假太监混入的情况。天理教起义后,清廷对太监的管理更加严格,除非随同皇帝,否则出京城就是死罪。

但是老百姓相信啊。

所以,山东巡抚丁宝桢按同治密令以擅自出京也未接到通知为由斩杀安德海并曝尸三日。实际在侧面帮慈禧解除了流言,毕竟慈禧不可能正面做出任何公开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