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达先生书稿捐赠晋中高师

政史

赵荣达先生,1944年出生于山西太谷,祖籍榆次东阳,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原晋中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山西省科社学会特约研究员,晋中历史学会会长。多年从事行政干部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热爱和潜心于地方史志研究,业余从事对地方名人孔祥熙和晋商资料的收集和写作。著有《孔祥熙述评》、《晋商万里古茶路》、《晋商牛耳——金太谷百处遗址往事名人》等九部著作,在省地级书刊上发表《试从历史的广角析晋商》、《明清晋中商业发展缘由初探》等论文十余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晋中乃至全省屈指可数、颇有造诣的地方历史文化学者和专家。特别是先生在晋商历史文化研究中浸染多年,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见解独到、著述丰厚,在国内外晋商研究领域享有声誉。

赵荣达先生书稿捐赠晋中高师

4月13日的捐赠仪式由副校长赵介平主持,张润喜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赵荣达先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他说,此次捐赠真是天作之合、有缘来会,先生和我校前身太谷师范学校有着“太谷之缘、祥熙之缘、教育之缘、晋商之缘”的四方面深厚缘份,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些书稿是赵先生博学笃行的真实记录,是先生爱国爱乡的生动写照,是我们研究晋商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是能够滋养一代一代学子的金矿,也是我们加强师德建设的道德明镜。因此,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学习好、研究好这些珍贵资料,打造鲜明的文化育人办学特色。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多出成果,要出学而不倦、诲人不倦、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出精益求精、潜精研思、笃实好学的人才;出全市一流、全省前列、全国知名的晋商文化研究成果,全面提升我校科研水平。

赵荣达先生之子赵磐代父亲对我校接受先生书稿捐赠表示欣慰与感谢!他说,父亲常常告诉他,他们那辈学人集一生心血的研究,也只是揭开了尘封已久的晋商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晋商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后辈深入挖掘,广泛研究。先生此次捐赠的举动,也是他身体力行实现资源共享,为同道后辈铺路搭桥,作嫁衣裳。赵磐表达了对父亲治学为人的敬爱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赵荣达先生骨子里浸润了晋商魂的大义!

赵荣达先生书稿捐赠晋中高师

捐赠仪式上最令人动容的是魏永轩主任。他在榆次古玩旧货市场上偶然发现了散落的赵荣达先生部分手稿资料卡片,虽然与先生素昧平生,但以他对文化的热爱和敏锐,他知道这批资料的价值,于是自费买下所有资料,条分缕析整理成册,辗转打听到先生其他的书稿已经计划捐赠我校,便主动提出将先生所有的书稿合璧,无偿捐赠,只为了先生毕生研究能够得到更加深入发掘和充分有效的利用。在仪式上当魏主任以《见字如面——如晤赵荣达先生》为题讲述这段故事时,在场人员无不为魏永轩主任保护传承文化的情怀和义举所感动!

孟庆雯书记深情地回忆了赵荣达先生“一心研究、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德。她表示,感动于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传承,唤醒了尘封在旧货市场的手稿,让它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资料;感谢魏永轩先生的举动,把传统文化视如珍宝;感恩在我们的土地上有着这样一群人,留给我们后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我们的根,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化滋养自己。

赵荣达先生书稿捐赠晋中高师

赵荣达先生书稿捐赠晋中高师

赵荣达先生书稿捐赠晋中高师

最后,赵磐及魏永轩郑重地将赵荣达先生毕生珍贵手稿及书籍捐赠给我校永久珍藏,张润喜校长向两位捐赠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将一幅题为“高山仰止”的字画赠送给赵荣达先生,再次表达对先生的敬重与感谢!随后,大家一起瞻仰了先生的部分手稿,虽然都是一张张小小的纸片,但字迹工整清晰,内容丰富,大家无不敬佩叹服,对先生“晋商文化研究”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神晤赵荣达教授

魏永轩

随着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一切与传统书写有关的方式都将可能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读书爱好者,每见到带文字的东西,我都感到一份亲切。

2018年1月13日,我参加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年会。正好是周六,喜欢逛旧地摊的我,利用会前的一段儿时间,我就近前往榆次老城“淘宝”。所谓“淘宝”,对我来说,就是买些与人文、历史、地理或武术有关的“旧书”。每次的书摊邂逅都会让我惊喜。这一天的“邂逅”,是一堆装在半旧信封里手写的学术卡片,夹杂着一些手稿和剪报。因为开会时间就要到了,匆匆翻阅,卡片是关于孔祥熙、晋商、太谷的一些内容,直觉有价值,来不及细看,花了三百元,拎起来就急急忙忙赶往会场。开会前几分钟,我忍耐不住冲动和好奇,从拎着的包里,打开几个信封翻看,还跟身旁的一位参会老者分享刚才的收藏故事。老人拿过信封和卡片看了看,指着信封肯定地说,“这是党校赵荣达的东西”。我问赵荣达的近况,老人不知情,但告诉我赵荣达的儿子叫赵磐,在晋中日报社工作。“赵荣达”自此走进我的视野,而对初来榆次的我,还很陌生。

好友畅泽文认识赵磐,而且对赵荣达十分了解。他看到朋友圈我发出的信息后,给我打来电话介绍赵荣达的基本情况,并把赵磐和我单独拉进了一个微群,让我们私聊,看如何善待这批资料。私聊中,我跟赵磐表示:“第一,可以物归原主;第二,如果方便,愿意更多了解老人一生的治学成就;第三,如有可能,想去当面向老人求教。”赵磐表示感谢,同时告知老人身体欠佳,现在太谷一家敬老院,已不方便见面,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而且,家里的书籍和资料已捐赠给晋中师范专科学校。

事也凑巧,赵磐约我和泽文第一次见面时,透露说晋中师范专科学校的蒋静(我的微友)是他的爱人。之前,我通过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的郭洪岩老师打听到了学校接收赵荣达教授捐赠的,是政史系的吴红梅老师,但郭洪岩老师没有吴红梅老师的联系方式。于是,我通过蒋静与吴红梅老师取得了联系,并正式表达了把手中资料同样捐赠晋中师范专科学校的愿望。吴红梅老师及时与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就在我与吴红梅老师洽谈、对接捐赠事宜的过程中,春节前后,一直到3月底,我在老城地摊同一个书商手里,又分三次买到了赵荣达教授的另外的一些学术资料。尽管好像是在开玩笑,书商或许有他的狡黠,我还是见一次买一次,直到全部归藏。驱使我的,不仅是敬惜字纸的文化情怀,更多的是对赵老治学精神的感动。

我所购的这些资料里有赵老手填档案的初稿和一些个人、家庭的照片,尤其是1500多张分门别类的学术卡片,一笔不苟的笔记,让我深感上一代晋中学人治学的严谨。在我按照吴红霞老师的要求,整理这批资料的清单过程中,赵荣达教授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他胖胖的身躯,思索的情状,伏案的身影,时常在我脑海里闪现。

赵荣达(1944年——),山西榆次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共晋中地委党校校长,教授,山西省科社学会特约研究员,晋中地区历史学会会长,1968年,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参军,1984年以前曾在太谷县县委办、宣传部、县志办、党史征集办等多部门工作,1984年调晋中地委党校,直至退休。从1980年代起,赵荣达开始致力于现代人物孔祥熙、地方志、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出版专著《孔祥熙述评》《晋商牛耳》《票号商帮解读》《晋商万里古茶路》《金匾背后的故事》《山西近代企业家第一人——渠本翘》《山西晋商与他们的宅院》《孔祥熙宅园》《晋商故事》等,在省、地级书刊上发表《试从历史的广角析晋商》(山西省晋商文化研讨会论文)《晋商的经济史定位及其它》《明清晋中商业发展缘由初探》《社会转型与晋商》《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回顾及启示>《对太谷贸易中心“四放开”改革的思考》等论文数十篇,是1980年代以来晋中乃至全省为数不多、学有所成的学术专家。而且,从我收集的资料来看,赵老还向晋中地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围绕晋商可做的文化文章》《关于建设学习型晋中的建议》《师家大院旅游开发刍议》《关于开发祁太平晋商历史文化特色旅游的建议》等重大建议,有的还得到了当时地委主要领导的亲笔批示。此外,赵老的这批资料里还有《晋商文化博物馆讲解词》《晋商文化博物馆陈展方案(征求意见稿)》《晋商文化广场水帘幕墙浮雕创意》《关于“晋商标俗与银炉”布展创意》《“晋商茶路”创意详解》等创意方案,还有赵老为研究所收集的大量学术资料,比如《中国票号博物馆中国票号简史》(平遥县文物局)《论晋商的人本思想对今日企业的启示》(郭齐文著)《中国监政史》(曾仰丰著)《“太原白居易”考》(孟繁仁著)《关于“太原王”氏的研究报告》(王剑霓著)《山西文史资料目录》(第六十辑—第七十七辑)等。尤为珍贵的,还有100多个剪成半截的旧信封里装着的1000多张学术卡片,所分门类仅当代学科就有60多类,包括中国环境污染、对外开放和依存度、纺锤形社会、世界遗产、情商、人口理论、民国人物、中国的区域差、知识经济、全球化、奥柏林大学、人权理论、世博会、可持续发展、宗教、经济学学说史、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博物馆、企业家、亚洲金融危机、社会学(中国国情资料)、科学发展、中国资源状况、中西雕塑、精神文明、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文化产业、哲学(人生观)、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历史人物评价、经济问题、腐败问题、经济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马克思论股份制、学习型社会、市场经济、邓小平特色理论、竞争、关于现代化、温州经济、周期理论、新加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涉略范围之广,令我十分感佩。其中,还有部分关于孔祥熙、太谷人文、历史、地理的大量资料。

籍振芳在《孔祥熙述评》《序》中说:“荣达同志在1978年底,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东风,经过解放思想的洗礼,驭马驰骋,闯入孔祥熙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禁区。他凭借在孔祥熙的故乡——山西省太谷县工作的方便机会,几番单车代步,实地考证,深入市井乡间广泛寻访众多孔氏家族的见证人,搜集到关于孔祥熙早年的历史资料。”“从1979年到1988年,荣达同志工作之余十年不懈,以一种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潜心研究,广征资料,辛勤笔耕,完成了近20万字的孔祥熙传稿。”。对照我收藏的资料中有关的“孔祥熙的出身”“孔祥熙年谱”“孔祥熙通货膨胀”“祥记公司成立时间”“孔祥吉”“孔祥熙46年返谷”“孔繁思”“重庆孔公馆”“南京孔公馆”“上海孔公馆”“孔祥熙论财务人员素”“世人评论孔祥熙”“孔祥熙家世”“孔祥熙词条”“孔祥熙行刺慈禧”等资料卡片,可见,赵荣达教授当年的治学是多么得艰辛和不易。当我捧读这本《孔祥熙述评》时,更有一种内心的感动。

4月3日,我与吴红霞老师如约见面,把花了近千元的这批学术资料送到了晋中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资料室。当我编写的《晋中市委党校赵荣达教授学术资料捐赠清单》与吴老师提供的《赵荣达教授捐赠书目》双壁合一时,睹物思人,赵荣达教授的学术人格与风范,令我们这些后学心怀敬仰之情。参观完政史系资料室后,吴红霞老师赠送了我一本她的专著《晋商》,我们还共同探讨了晋商研究的很多话题。我们都愿意共享包括赵荣达教授在内的学术资源,继承赵荣达教授等老一代晋中学人的治学品格,动员更多的尤其是本土的晋商研究专家,把多年来晋商研究的成果做一个综合集成,以体现晋商研究的“晋军崛起”。

4月13日,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将为赵荣达教授举办一个捐赠仪式,吴红霞老师代表学校特邀我参加,见字如面,如晤其人,有感而发,随成此文。

2018年4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