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收购摩拜、阿里收购饿了么:其实都是一个逻辑

导语:包括摩拜在内的共享单车垂直业务模式面临增长瓶颈,而美团通过复杂商业模式,多业务线运营——不是简单的财务合并,还有流量打通,模式创新,以及更高的整体估值。

虽然相较更前卫的区块链,互联网已然古典,但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还是超出大家的智商承受范围。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不知滴滴的心情,是因为紧张还是过度放松。当天,滴滴外卖系统崩溃,外卖入口下线。滴滴回应媒体称,为保证更好的体验正在进行系统升级维护。要知道,这是滴滴外卖无锡上线的第二日。

而到4月3日,又传出大新闻,美团点评与摩拜达成收购协议。未来,摩拜将成为美团点评旗下一块重要的资产。

饿了么、摩拜为何着急出手,而不选择独立IPO?最深层的原因,恐怕就是饿了么、摩拜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垂直商业模式必然面临的估值天花板。

阿里为什么要收饿了么,美团点评又对摩拜有什么信心?阿里、美团点评能够重金投入,足见其对这一市场的认可,它们也一定有信心相信,收购来的资产在他们的平台上能够带来更多模式的可能性,并且享受估值增长的乘数效应。

对于美团点评来说,摩拜有极大的入口补充价值,这样美团点评坐实了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入口矩阵:到店、外卖和单车的高频业务,对于带动美团平台其他生活服务业的发展,用更大能量激活本地生活服务业市场。

现在,肯定也不只是阿里收购饿了么、美团点评收购摩拜的出发点和终点。

垂直市场增长瓶颈

95亿美金——这被饿了么早期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全现金收购”的交易,相信包括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早期投资机构,也将在这笔交易中可谓收获颇丰。

报道显示,阿里将以95亿美金全资收购饿了么,其实阿里不必要一次性掏出95亿美金现金。阿里需要做的,只是买下其他股东手中的老股,折合60亿美金左右。

因为经过此前几轮投资,截至2017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持有的饿了么股权约为23%,蚂蚁金服持有的饿了么股权约为8.94%,阿里系持有的饿了么股权就达到了32.94%。并成为饿了么最大的股东。

根据阿里2017年年报显示,2016年8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向饿了么完成了12.5亿美元的投资,其中,阿里巴巴出资9亿美元,蚂蚁金服出资3.5亿美元。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再次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投资了2.88亿美元,剩下的1.12亿美元由蚂蚁金服出资。

当然,饿了么估值95亿美金,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外卖市场值得投入。数据显示,中国外卖市场已经突破3000亿元的规模,也足够承担起包括美团、阿里等巨头在一起继续微妙玩耍。

那么,美团是不是该庆幸,外卖业务市场价值被认可?因为,美团外卖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超过饿了么。加上到店、酒旅、电影、打车等业务的协同,盛传今年赴港IPO的美团点评总体估值是不是也有了更确切的支撑?

再看看摩拜的处境,过去两年,共享单车市场狂飙突进、野蛮生长,资本促生了这个行业快速发展,但最终又因为资本使这个行业进入死结的状态。

不考虑竞争对手OFO等的持续抗争,虽然已有多家品牌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加持,但造车的重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极大,后期运维成本也极高,虽然平台积累了出行数据,但如何变现仍一筹莫展。摩拜董事长李斌都曾经说过,这不是个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

从饿了么、摩拜的结局看,被卖掉是垂直行业的宿命?答案没有那么绝对。但至少你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平地挖煤的难度,要比深钻勘探石油容易得多。前者只需要机械的规模化复制,后者则需要持续投入,改善技术,但商业模式仍未可知。

在模式创新胜于技术创新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想做到“小而美”,本身难度就不小。而饿了么、摩拜单车本身的粗放模式,已经过了重度垂直的年龄。

比如,垂直领域的滴滴出行,快速布局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代驾、单车、二手车等11种类别,并且将之复制到海外市场容易,但要在每个细分领域深度经营,要在智能交通技术、一站式出行平台等方面深耕则要难得多。

超级平台入口机遇

既然外卖市场如此可观,饿了么为何还要卖身阿里?短出行领域未必不能出现伟大公司,摩拜为什么还要卖?

据36氪报道,在阿里收购前,经过数轮稀释,张旭豪手中的股份仅有2%。作为创始人,张旭豪想用2%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可能性,而拥有32.94%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而不能控制公司,也更是阿里的耻辱。同样,据报道,在摩拜创始团队也没有更多话语权。

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关键的是两家公司能不能看清时务:饿了么、摩拜继续留在手里,估值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几年来,饿了么在与美团外卖的缠斗中,渐渐处于下风。美团点评2016年已经宣布实现盈利,而2017年中,有人问张旭豪饿了么赚钱了吗,张旭豪回答:“我们正走在赚钱的路上。”也就是还没赚钱。

作为相对垂直的门类,饿了么与摩拜单车一样,存在自身的增长瓶颈,没有其他资源和业务的协同,自然也缺少化反和协同带来的估值增长想象空间。因此,这类垂直业务必须依附在超级平台上,才能走得通。

相对垂直的滴滴出行或是前车之鉴。让出行更美好这一愿景足够美好,出行市场也足够大,但问题是,出行业务除了资金,其他门槛尚未构筑。最近可见,滴滴的领地,最近也因频繁遭到侵蚀,而面临估值的质疑,以及路径的重新规划。

门槛太低的市场,谁都可以也希望参与。在专车市场,与神州租车、首汽约车狭路相逢;在短出行领域,滴滴与ofo的关系如何修复尚未可知,又接过小蓝单车的沉重包袱。而随着摩拜推出共享汽车业务、嘀嗒拼车在出租车和顺风车业务方面奋力反抗,此外,高德、携程也是一个都未缺席。

饿了么依附谁最合适?显然,兼具资源、体系、人才、资金等优势的阿里看起来更亲切。阿里的逻辑也很简单——其与饿了么的合并不是简单的财务合并,饿了么将快速融入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生态圈,饿了么将不仅仅是送外卖,还将为其新零售业务做其他配送服务,而饿了么将来作为外卖平台的色彩也可能逐渐淡化,这也说明外卖垂直模式几乎告以终结。

其实,美团点评收购摩拜,与阿里收购饿了么逻辑是相通的。摩拜的垂直业务模式面临增长瓶颈,而美团点评通过复杂商业模式,多业务线运营——不是简单的财务合并,还有流量打通,业务化反,以及更高的整体估值。

美团收购摩拜后,共享单车市场之前的资本游戏死结将解开,摩拜高频入口、高订单量等巨大价值,将在美团的生活服务平台的协助下,真正让摩拜能回归其构建“美好的生活方式”上来,做成有价值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