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使中國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核心要點:

■ 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走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新路。我國改革開放在實踐和理論上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就在於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守住底線原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的方法論。

■ 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引領時代發展,逐步從追趕時代的“後進者”轉變為引領時代的“先行者”,這種轉變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 改革開放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強勁動力,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明確基本方向,找準工作重點,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現代化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一、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其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就在於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

40年來,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我國的GDP總量只有3678.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343元。到2010年,我國GDP總量躍升到41.3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30876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程中,加強頂層設計,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推出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主要領域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正是由於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我們才能妥善應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實現了經濟中高速增長,2017年GDP總量達到82.71萬億元,人均GDP超過8800美元,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大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走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從歷史上看,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方案基本上是依據發達國家的經驗設計出來的,這一方案遵循的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框架。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按照這一方案實現了現代化,而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使得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模式似乎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不二選擇。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70多年的現實表明,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模式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在1960—2008年間,世界上先後有101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但最終只有13個實現了向高收入經濟體的跨越。絕大多數國家和絕大多數人口並沒有通過西方現代化模式擺脫貧困。而中國卻在改革開放中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4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在實踐和理論上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就在於我們做到了“四個始終堅持”。

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國密碼”。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引領中國開啟改革開放新徵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現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二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我們的改革開放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在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中迸發出巨大的改革智慧,並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我們的改革開放始終全心全意為了人民,從人民利益出發制定和出臺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標準,使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正是由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的改革開放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釋放出了巨大的發展動力。

三是始終堅持守住底線原則。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守住的制度底線;改革開放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市場經濟必須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相結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守住的體制底線;改革開放要構建全方位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但必須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守住的國家經濟安全底線。正是由於始終堅持守住底線的原則,我們的改革開放實現了守正出新,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道路和對外開放道路。

四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的方法論。改革開放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40年來,我們的改革開放直面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矛盾和問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創造性地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由此形成了植根於中國大地的改革開放思想和文化,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始終把人民的呼聲和人民的期盼作為推進改革開放的基本方向,把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承受能力作為推進改革開放先後次序安排的基本要求,使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中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形成了來自廣大人民群眾的強大改革動力。

 二、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引領時代發展

40年改革開放,中國逐步從追趕時代的“後進者”轉變為引領時代的“先行者”,這種轉變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倡議等中國方案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為世界經濟尋求發展新動力、增添發展新活力指明瞭方向。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升溫,中國堅定地舉起了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旗幟,給迷茫中的世界撥開了眼前的“浮雲”,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穩定劑。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官方文本,讓世界感受到了獨特的中國智慧,為改善現有的國際秩序作出了中國貢獻。我們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等主場外交,讓世界聽到了中國聲音、看到了中國誠意,彰顯了引領時代發展的中國力量。

通過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已經顯著提高,具備了引領時代發展的良好基礎,並在許多領域顯示了能夠引領時代發展的強大實力。但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而引領時代發展還面臨著很多風險和挑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依然任重道遠。我們需要破除阻礙發展的各種思想觀念,推動我國經濟從要素驅動發展轉向創新驅動發展,從不協調發展轉向協調發展,從不可持續發展轉向可持續發展。需要破除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各種經濟體制弊端,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新體制,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需要破除不合時宜的運行機制弊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需要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解決人類面臨的許多共同挑戰,並以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和中國給世界各國發展帶來的機遇破除“中國威脅論”。需要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建設中,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三、改革開放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強勁動力

唯有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才能推動時代發展。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明確基本方向,找準工作重點,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上下功夫。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塑造多元競爭的微觀市場主體,實現市場充分競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把國有企業塑造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有活力、有控制力、有影響力和有抗風險能力的市場主體。堅持和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實現市場準入暢通。

堅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在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上下功夫。要細化產權界定,形成不同細分產權間的合理邊界,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奠定堅實的產權基礎。加強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鼓勵競爭合作、鼓勵技術創新的產權有效激勵,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創新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要素市場體系建設,使勞動、資本、土地、管理、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能夠自由進入,實現市場化配置,進一步完善要素參與分配的體制機制,形成要素分配激勵,使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深化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使資源價格的波動能夠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下功夫。要加快推進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推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價格機制改革等,提升經濟整體的技術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推進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走共同富裕道路。推進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外資管理體制改革、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等,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進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建設,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有效發揮市場與政府的組合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