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琅琊榜》中梁帝最后给梅长苏下跪?

百姓身边事儿

一句话:

强者只屈服于更强者!

梁帝认错下跪是确有悔意,更多是对靖王林殊的无可奈何。





为什么确有悔意?

当初夏江、谢玉诬告赤焰与祁王谋反,他不会没有怀疑,只是内心的自私与愤恨盖过了对亲友兄弟的信任与骨肉袍泽之情罢了,正如他说的那样,坐到了那个位置,人是会变得,所以他无法忍受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威胁他的地位。

而梁帝当年之所以诛杀祁王与赤焰旧部,相信夏江、谢玉的一面之词,除了自己的多疑,再就是极度缺失的安全感与面临的威胁感,而归根到底为什么梁帝会如此,应该还是祁王与林燮做的太过了,让别人都不像一个皇帝,说的话都不管用了,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再加上夏江、谢玉这么一设计、一挑拨,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此案过后,梁帝不是没有怀疑过冤情,但是事情已经过去,自己再去推翻?那简直是在天下人面前自己打自己脸。古来君王无威,不成王。所以也就在内心里心存芥蒂一路走过来了。

为什么无可奈何?

直到梅长苏靖王他们步步设计,终于大权在握,梁帝没有退路的时候,加上自己的亲妹妹倒戈呈上谢玉罪状,亲口告发当年自己丈夫罪状,这才知道自己当年确实冤杀了所有人,全因为自己的偏听偏信。但此时他仍然不认输,企图通过群臣与武力镇压,这才发现自己早被架空,群臣与军队早已听命于靖王,自己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生杀大权握于一手的君王。


(群臣逼迫)

在自己妹妹对自己的控诉下,群臣逼迫下,林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游说下,最主要是蒙挚御林军的威慑下,梁帝这才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已经毫无办法,只能认错。

(左梁帝贴身护卫,右蒙挚禁军)

因为此事天下皆知,再不认错,自己不仅已经失去了帝王的尊严,还会失去做人的尊严。我们看他表情,那种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感觉肯定是很痛苦的。



而在林殊一个人面前,他的一跪,更多是对林殊家属的愧疚与悔意,特别是林燮,还有就是作为祈求林殊从此不入朝堂的感谢条件的意思。因为他认为赤焰只有林殊在世,林殊入朝,那就是时刻提醒自己,提醒群臣,提醒天下人自己犯了错,那对他来说是绝不可容忍的。


(舅甥两独处才下跪)

归根到底,梁帝是向靖王大权在握下跪,否则他仍然会杀掉所有有关的人。

大家看到他一直喊的一句“乱臣贼子!”就一目了然了。



不书三少

“赤焰的血流的太多了,朕不能让你站在朝堂之上,站在朕面前,站在天下人面前……”梁帝发髻花白蓬乱,眼神有些飘忽,完全没有了朝堂之上的威严。当他说出这些话时,眼神忽然完全凝聚在了梅长苏的脸上。他知道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已不可避免,所以他提出的要求梅长苏即使不答应他也没办法。他观察着梅长苏,期盼着他答应自己的要求,想在他脸上找出尚未说出口的答案。他怕梅长苏不答应,因为那样自己将会在朝堂上经常见到他,时时提醒自己犯的错,让自己刻刻经受天下人的指责。那是他承受不了的,他怕梅长苏的答案是否定。



梁帝或许早就知道这是个冤案,所以他才会经常睡不安稳,怕人提赤焰旧案,怕人提祁王。祁王是个有着治世之才且深受爱戴的皇子,但不论有没有赤焰一案,估计他都不会有好的结局。他太张扬,不会隐蔽锋芒,常在自己的府里和大臣谈天说地,说古论今。难道就没有议论朝政?这梁帝怎么会相信。祁王错就错在,他以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在梁帝的眼里,天下是他一人的天下,任何人觊觎都是死路一条。所以,即使没有赤焰冤案,祁王也在劫难逃。



林燮是帮着梁帝打天下的兄弟,也救过梁帝。他是梁帝的大舅哥,是梁帝深爱的辰妃的哥哥。那又怎么样,他也是梁帝最忌惮的人。他功高震主,拥兵自重,又跟祁王走的太近。祁王是他的外甥,他们俩联合起来推翻这个梁帝是件很简单的事。梁帝能不怕吗?当有了好的借口好的机会能不除掉他们吗?


辰妃,祁王的母亲,林殊的姑姑,梁帝深爱的妃子。梁帝并没想处置她,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况且她也不想做这颗完卵。儿子、哥嫂、侄子都死去,家人都没了,自己的丈夫是仇人,这是个解不了的死结,能没有恨吗?怎么活下去?死,或者都解不了。

七万赤焰军的血、兄弟的血、儿子的血,这些是他此生最大的痛。揭开这个伤疤的人,让他的罪恶暴露在阳光之下的人,就是他最痛恨的人。这人偏偏是和他有血亲的外甥,他带着骑过马放过风筝的外甥。他恨他,又觉对不起他。他对不起死去的那些人。这一跪,是他对逝去的人的忏悔,也是在向林殊赎罪,但这又何尝不是对纠结多年的负罪感终于大白于天下后的一种解脱呢!



燕衔泥

《琅琊榜》泪点比较多,但是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恐怕还是最后的天子一跪,这一跪,梁帝放下了最为看重的皇室颜面,这一跪,梁帝放下了最为看重的威威皇权,这一跪,梁帝放下了最为看重的世俗礼仪。这一跪,不仅是梁帝跪林殊,更是舅舅跪外甥,是对世道人心的一次忏悔。


为友,梁帝背叛了友谊。剧中也有提到,梁帝的帝位可以说林燮和言候功不可没,作为年幼时的玩伴,林燮和言候可以说是一步步把梁帝扶上皇位的,但是梁帝上位不久,先是抢了言候心仪的林月瑶,后听信谗言,剿灭赤焰军。

为父,梁帝枉为人父。祁王可谓是一代贤王,若有政见不和,多是当面指出,背后绝无半点苟且,但是如剧中所说,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君明则可臣直,但是梁帝并非明君,祁王的言论就变成了顶撞,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赤焰军一案,遭赐死。

为君,梁帝偏信制衡之术。对誉王和太子相争不管不顾,任由发展。后宫宫规松弛,各个都在揣摩上意。对百姓的性命视如草芥,对皇权的执着无人能及。


所以梁帝这一跪,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责,是有必要的一跪,翻案就是让梁帝认错,如果没有此跪,即使翻案了,梁帝也是被逼的,而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翻案的意义就不同了,梅长苏也说过,既然赤焰军要清白,就要彻彻底底的清白,对梁帝而言也是如此,既然认错了,就要彻彻底底的承认。


青菜白玉汤罒

全剧中,这一幕是最让我心酸,也最让我震撼的,当梅长苏说:“你我不必再见”就决绝的转身离开的时候,梁帝的眉挑了一下,他头发发白,发丝凌乱,涕泗横流着,颤巍巍的跟着向前一步,叫住他,那一句话:“等,等等,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蒙骗”便轰然跪倒在了地上。有谁注意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还是囧囧有神的看着前方,却在梅长苏决然的背影中瞬间眼中含泪。

他说:林燮辅佐朕十年,你母亲,晋阳,更是朕的亲妹妹呀,朕抱过你,带你骑过马,陪着你,放过风筝,你记 记得吗?啊……。他引颈长盼,是盼着梅长苏能够回头的,可终究,梅长苏头也不回的走了,他眼睁睁的看着他走远,直到看不见梅长苏的身影,他的眼泪就这么的掉了下来。这一幕,我看一次哭一次。

站在他的立场上,作为一个君王,有自己的皇权,威权要守护,林燮功高盖主,无视君上,他处置他们是没错的,可错就错在,他处置的太过于决绝,太过于不留余地,以致于自己亲近的人全都或死或亡,剩下自己孤身一人了。

而他跪梅长苏,是心理崩溃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做错了的苦痛。

他跪梅长苏,是赎罪。梅长苏是他自己的外甥,自己也曾经有单纯的时代,也曾经把他当做孩子般照顾,可最终也是他埋葬了他和自己的至亲骨肉,十多年前,他尚在壮年,对权力的渴望导致了他处置那件事这么狠绝,可如今他年纪大了,心变得柔软,也变得脆弱,而静妃的药草,让他故人时时入梦,更是让他意识到当年的过错。可逝者已死,对他来说,再去追究是谁的过错,显然没有意义,毕竟自己是君,他们是臣,可他心里的罪责不会减轻半分,这或许有点像那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意思。

他跪梅长苏,也是求原谅。梅长苏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我不必再见。那一刻,他心里应该是震动的,更是滴血的。自己最亲近的人全都死了,而这些罪责,夏江和谢玉能背负的不多,而且,这两个人也都各自获罪,不长久了,可只有自己,还在承受着,他曾经陪着林殊长大,他曾经和林燮晋阳一起长大,可这些人全都不在了,唯一换了容貌回来的外甥,也说不必再见,从此茫茫江湖,各自终老,可是,谁来原谅他,谁还能原谅他,除了当事人林殊,再没谁了,他这不仅仅是跪的林殊,更是跪当年无辜枉死的人啊。


兮言小姐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他是给林殊下跪。

电视剧我看了很多遍,可我始终不觉得梁帝有一丝丝的后悔。虽然不论看多少遍,听到他的那一句:朕,陪着你,放过风筝,带你骑过马,小殊,你,你还记得吗?我都会留下眼泪。也只有在那一刻,能体会到梁帝生而为人,还有一丝丝情感。


1.为了请求原谅

和林殊的对话中,在后期基本上是在请求他的原谅了,可是林殊不为所动。在林殊要走出门外时,只能一跪,以表自己认识到错误了。堂堂帝王都给你下跪了,你该相信我是真的知道错了吧?

2.赎罪

在最后一段时间,才明白自己杀了自己的儿子妃子兄弟妹妹…而古代的帝王是迷信的,自己犯下的罪孽也会记在自己头上,向被害者赎罪,也能让自己死后能有一个好的轮回。



梁帝在那一刻是哭了的,我想这是他登帝后,第一次让自己回归为父亲、朋友、丈夫、哥哥的身份。

只能说悲哀

(ps:梁帝的演技太好了!最后那种回归本我的情感演绎的特别好!)


娱乐扒叔

粱帝,是一个死要面子的君王,明知自己有错,也不肯认错,就算错了,我死后再翻案,就是这么一个皇帝,碰上了梅长苏,一个执着今生皇帝在世,为七万赤焰军平冤案,昭告天下,这是舅舅和外甥的共同之处吧。

粱帝给梅长苏一跪,不是忏悔,是无奈,是被所有人逼的走投无路,无处可躲,无处可退,是在向梅长苏说,你看看你把朕逼成了这个样子,你还要怎么样,你还要怎么样?是在向梅长苏抗议,抗争,虽然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再说一句,粱帝并不昏庸,只是多疑,怕祁王夺位,怕林燮谋反,而谢玉和夏江摸透了皇帝的心思,而粱帝就坡下驴而已。


魏红巧

对于《琅琊榜》这部电视剧,不得不说是近几年来难得的几部好剧之一,赢得了无数观众青睐,收视、口碑双丰收,是一部颜值剧,也是一部情商和智商提升剧。

关于最后梁帝给梅长苏下跪,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愧疚之下的屈服

在梅长苏扔下的“从此之后,你我永不相见”言辞里、在他扔下决绝离去的背影里,梁帝终于双腿一软,屈膝跪下;这一跪,不是一个君王向他的臣民的屈服,而是一颗充斥着野心、私欲的暴戾之心终于在自己的良心、在十数年心理重压、在真相面前深重的愧疚之下的屈服。

渴望得到原谅

梁帝的这一跪,渴望得到林殊的原谅,原谅他因权位不顾情怀而犯下的大错,毒死亲儿子,满门抄斩助自己夺得江山的忠臣,原谅一个皇帝在皇宫内明争暗斗下的无奈之举,他希望林殊能明白他的孤独。


行走在车城

其实梁帝跪一百次都不会原谅他。7万军士被他杀害。

大家都知道梅长苏为了赤焰军7万忠魂得到申冤,蛰伏江湖十二年,经千辛万苦活下来,为的就是要让梁帝认错,而最后梁帝终于认错,并且给梅长苏下跪,但梁帝这一跪意义比较深涵。

首先,梁帝是给7万军魂下跪,梁帝当年听信谢玉,夏江的谗言,允许他们在梅岭围歼赤焰军,这其实梁帝也是惧怕大儿子萧景禹手握军权,威望过高,担心他谋权篡位,才默许,而在他内心深处他是忏悔的,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又是这么多的将士,只是他是帝王,不能随便认错,而到这时,梅长苏是势在必得,而靖王又控制着军队,梁帝已无退路,多年的煎熬一触即发。

其次,梁帝是给天下人下跪,做为皇上干出这样龌蹉之事,他对不起天下人民,以一己之私残害忠良。


最后,梁帝也无路可退的,也只有下跪才能把事解决,他不想把自己的国家被搞得一团糟,如果不认错下跪,还不知道梅长苏又要搞什么阴谋,这一次皇上是真的老了,真的败了,但他是败在自己手里。

梁帝心里最后的防线被破了,心里崩溃,梅长苏就是太厉害了,真不愧是得麒麟才子得天下。


大猩猩答问娱乐

梁帝本来是被群臣相逼也不打算翻案的,最后静妃跟他说了几句话他才同意面对林殊,最终同意翻案,我觉得这一跪多半是因为静妃一句话“也拦不住那些,梦里像你走来的旧人”。

之前,他有多少夜里难眠,就是因为经常梦见那些死去的冤魂,那些人活着的时候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死了却能不被他左右,他总以为那些人是对他怨气太深,所以这一跪,不一定是因为他知道错了,他知不知道错无所谓,但是他希望林殊和那些冤魂原谅自己却是诚心的,自己都同意翻案了,都跪下认错了,这些人不会还纠缠在他的梦中吧,望着林殊走时候的张望,就说明他只是害怕而已。

当然,作者的用意和演员的理解都不一定一样,观众看着的感觉肯定也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七夜古佛

我想他是真的后悔了。当长公主拿出谢玉供认的五条大罪并当众说出来的时候,梁帝动怒是因为他知道手书上写的都是真的,只是他不敢面对。这搁谁身上都是不想听 不敢听 不敢去想的。虎毒不食子,梁帝杀的可是自己的亲儿子。当与梅长苏对峙他最后无言以对,最后他答应重审重判的条件是梅长苏不可以以林殊的身份站在世人面前、站在朝堂上、站在他的面前就是因为看见梅长苏他就不得不回想起自己杀子、冤杀七万赤焰军将士的残酷现实,这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实在是生不如死。最后对着远去的梅长苏跪下算是忏悔吧。对着已经死去的故人的忏悔,也是面对了现实,放弃了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