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的自然资源很丰富,为什么城市没有快速发展起来?

克拉的幸福

作为土生土长的达州人,在达州念完高中后就到外地求学,结合我在外地看到的和达州这些年的情况说一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致富先修路,达州的公路建设到如今都算不上川内较完善之列。20年前,从我们镇上(普光镇)到宣汉县城,30公里路程需要近3个小时,去达州市,同样需要近3个小时。直到普光气田被开发之后。即2004年之后才逐渐建设公路,才有后来的达陕高速等等。

第二、信息闭塞,原著居民整体素质不高。出门靠走,通信靠吼大约就是讲达州。

第三、达州位于川东,紧邻重庆,原著居民多义气,同时自古以来,山高皇帝远,多为巴人后代,于是有很浓的小农意识,生活中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自给自足。

第四:达州因为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山地较多,城市发展受限,河流狭窄,雨季洪灾年年袭击,年年重建,从万源到达州,渠县沿途乡镇每年不被洪水淹没几次就不正常。


趋势手稿

实事求是的讲,达州的自然资源是很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很富集,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动植物资源也很多,人口也不少,交通区位也重要,按理讲达州的发展应该不错,达州城市发展也应该非常漂亮,不过这点很让人失望,目前的达州尽管有很大的进步,但横向比较在省内地级市中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成也区位,失也区位。

达州处于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南麓属于山区市,和陕西,重庆接壤,由于大山大河的原因,达州生产生活条件历来艰苦,爬坡上坎,肩挑背扛是达州很多人几千年来的生活惯性。时间到了近现代生活生产条件尽管得到了一些改善,改革的大门一打开,达州便走南闯北外出谋生,为啥,说得直白点就是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在外比在家赚得多,达州人不怕吃苦也很耐劳。所以优势的人口资源只能变成人口劳务输出大市。对于当地的城市贡献除了一年回家出门路过有点零岁花费外,更多的人不会为这座城市奉献更多啥。很多人选择在外地定居和发展。整个城市呈人口净流出状态。人兴城才旺,人都留不住城也难也好发展。

因为区位条件制约,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有尴尬的时候,发展大工业经济,不沿边也不沿海还是山区,如果同样一个项目,有多个地区招商,能来的又有几个?投资回报不占优势,人家会优先考虑其他发展成本低的地方也很正常。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就业机会,人就还得继续外流。纵观达州经济发展企业形态。建国后有工业布局,而且还是了不起的企业,不过那是特殊时期的安排,三线建设备战备荒的那个年代,和平时期这些企业不可能继续在山沟里发展,不仅仅是达州如此,全国都一样。到了新世纪里,达州发现了天然气田,大家高兴了一把,最终还是然并卵增加了一些资源税外也没得到其他啥的。作为一个能源城市,如果不能在能源开采过程中实现能源替代产业的布局发展,那么像达州这种未因能源而富,又面能源竭而衰那就更可怕。

达州有山有水,有勤劳的人,城市文化底蕴也比较厚重,用好的思维好好规划,因势利导相信达州明天会更美好。


微点打源


一个城市,地级市而言,至少需要100平方公里左右的相对较为平坦的地方才可以发展的比较好,新城区应该在老城区基本上不动的情况下,在一个新的地方重建,而不是和老城区交杂在一起,这样就起不到疏散新城区的城市功能效果,反而只会更加凌乱。


主要说一下目前的几大硬伤:

第一,地形硬伤,城中夹着一条河,那条河基本上没什么开发,或者开发的的比较少。城建方面,无高楼,无写字楼或者比较少,商业性大型超市貌似也很少,各种杂货小卖铺比较多,城市人口确实比较多,街上人确实比较多,体育馆也不行,遇到的人感觉还是比较热情的,铁路确实可以,车次比较多,高铁在失去的话,发展前景基本上彻底废了。

达州老城区是比较拥挤,但没有那么差的哈, 以前经济不行,规划不行,要不然叫什么老城区呢,旧成改造呢?新城区显然不是这样子的哈。这样单独来说老城区的话,全国也差不多的哈。


卜梵果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以下一些原因。

达州虽然资源丰富,交通也便利,但是其地理地貌属于山地丘陵,地狭人稠,不利于城市规划发展。

达州的资源可能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