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十多年前,來自農村的張麗瓊和丈夫雙雙失業,度過陣痛期後,張麗瓊和丈夫利用原來在企業打工時掌握的肉製品加工技術,創辦了雲南玉溪華寧寧州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讓自己走上了致富路,還帶動當地400多戶群眾發展生豬養殖,一起致富奔小康。

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夫妻同下崗,開店買香腸

張麗瓊夫婦原來在華寧縣食品公司打工,2000年由於企業改制,夫妻倆雙雙失業。下崗之初的張麗瓊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就在此時,華寧縣勞動就業局組織了失業職工再就業培訓。通過再就業培訓,張麗瓊認識到,小型國有商品流通企業退出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張麗瓊見很多同事下崗後都做香腸賣,也決定利用這門手藝,開個店賣香腸。

夫妻合力,初有成效

老公柯家亮過去在公司當過技術員,也從事過營銷、管理工作,對生產這一塊較熟悉,有一些老客戶。夫妻倆商量後,用4萬多元改制費和5萬元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信貸作為啟動資金,購買了原公司的部分設備,聘請廠裡一名下崗同事一塊開始了家庭作坊式的肉食品加工。張麗瓊夫妻倆的香腸做出後,周圍熱心的親戚朋友主動前來購買,大家嚐了後都覺得味道不錯,回頭客慢慢多了起來。

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開拓市場,備嘗艱辛

2001年,張麗瓊和柯家亮滿懷希望,開始帶著自己的產品跑市場。開拓市場,讓張麗瓊備嘗創業艱辛。張麗瓊來到玉溪一家大企業,卻被轟了出來。張麗瓊軟磨硬泡,最終工作人員被打動了,嚐了幾片香腸後,同意把帶去的樣品留下。幾天後,這家企業就派人到廠裡實地考察,並簽訂了長期的供貨合同。

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產品質量高標準、嚴要求

張麗瓊負責銷售,柯家亮負責生產,在質量問題上,夫妻倆從不含糊。起步之初,儘管生產條件簡陋,但柯家亮仍然按照過去食品公司的質量標準來要求自己。隨著企業的發展,生產條件不斷完善,質量標準也不斷提高。柯家亮有選擇地和一批自己瞭解的、固定的鮮肉供應商合作,供應的鮮肉必須通過他的檢驗才可進廠加工。

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寧可不賺錢,不可傷信譽

2003年春節前,張麗瓊準備了充足的貨源,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原計劃能賣到春節後的產品離春節還有好多天就銷售一空,倉庫裡只剩下5噸多沒風乾的半成品。顧客找到廠裡要買,夫妻倆一再向顧客說明原因,顧客仍堅持要買,最後夫妻倆還是回絕了顧客。張麗瓊說:“我們如果賣了這批半成品可多賺不少錢,但是如果顧客吃了後出問題,那就既損害了顧客的利益,又影響企業信譽,這是多少錢都彌補不回來的。”

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傳統+創新,創立企業

華寧民間自古就有醃製香腸等肉食品的傳統,形成了麻辣適中、鮮香可口的傳統特色。張麗瓊和柯家亮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創建了華寧寧州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司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年產滇味風乾香腸、燒皮肉、麻辣脊肉等多個產品,產值上千萬元,集肉食品系列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

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做安全食品,帶領他人致富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公司已開發60多個產品,並進入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商超銷售,張麗瓊表示,她要努力把企業做大,帶領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張麗瓊說:“下一步,我們要研發新產品,擴大規模、開發市場,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和更多養殖戶的發展,從源頭把關,做放心食品、安全食品!”

下崗夫妻賣香腸,年產上千萬!怎麼做到的?

創業成功者所走的路子是不同的,促成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像張麗瓊夫婦,懂生產技術,有營銷經驗,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創業的成功。人到中年,創業不易,無論是開一個小店養家餬口的創業者,還是事業蒸蒸日上的企業家,他們身上都有共同的相似之處: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做起,少走了創業的彎路,勇於創新、時時學習、提高服務能力、適應市場競爭需要。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