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经济2.0:工业化造星孕育万亿市场

许多年以后,面对工业化艺人培养系统的爆发,觉醒东方创始人纪翔或许会庆幸自己两年前的转身。作为艺人经济圈的“老炮儿”,曾长期担任李冰冰经纪人的他在2016年创业偶像厂牌。这一年,曾任华策集团副总裁兼董秘的王丛创立了麦锐娱乐,在今年把李希侃、罗正、紫宁等人送上了《偶像练习生》《创造101》。

这两档节目的走红让偶像行业进入了2.0时代,真人秀式的节目让偶像各方面能力被直接检验。爱奇艺、腾讯视频的不断加码,提供了持续的曝光渠道,让2018年成了当之无愧的“偶像元年”。

蔡徐坤一条微博4000万转发、范丞丞发照片进账480万元……爆款级现象背后,是偶像厂牌们过去几年积累交出的成绩单。偶像厂牌也成了风投的香饽饽。曾投资麦锐娱乐、上海丝芭文化(SNH48等),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现阶段冒头的、在节目中占尽优势的公司,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全部投资。“他们当中,最有可能冒出中国的SM、YG、JYP。”

风险

网综带火了背后的偶像厂牌,但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各家在过去几年布局成果的一次集中爆发。

王丛在创业初期发现了行业的历史性机遇,即市场对本土化偶像的需求。“当时的归国四子(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王嘉尔、宋茜等,在市场上得到很高的认可度。但中国并没有健全的工业化偶像生产体系。”

“这个行业的门槛是很高的,成本回收周期也很长。做厂牌的人要有独特的资源。”陈悦天表示。

接受采访这天,是觉醒东方打造的“Awaken-F”出道曲发布的日子,由于某合作伙伴不遵守约定、提前对歌曲进行发布,粉丝迅速“起义”。纪翔十分自责,深感偶像厂牌的路还很长。虽已从事艺人经纪十五年,如今的纪翔依然觉得自己是“小学生”。

随着爱奇艺发布2019年两季《偶像练习生》、腾讯视频宣布明年打造男团,及平台相关配套的打歌节目,曝光渠道已经不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人才储备成了最大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