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目不识丁的江冬秀为何能白头偕老?

胡文钦

古代社会,基本都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也不是所有的包办婚姻就一定不幸福。

当然,对于民国年后接受了新思想的人来说,尤其是所娶非人的话,可能会比较痛苦一点,比如鲁迅与朱安的婚姻。

老实说,胡适与江冬秀也是典型的旧式包办婚姻,而胡适也不是没有抵抗过,但胡适是个大孝子,他最终还是听从母亲的安排,在27岁那年娶了小脚女人江冬秀。

这显然是当时少有的晚婚了。



从很大程度上说,江冬秀文化程度很低,又是小脚太太,她与胡适几乎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因而很多朋友为胡适抱不平,认为他是“新时代中、旧礼教下的牺牲品”。

结婚半年后,胡适也曾在给密友胡近仁的信中说:“我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

不过,比鲁迅幸运的是,江冬秀比朱安要吸引人一点,而且本事要大得多。

不久,胡适与其三嫂同父异母的妹妹曹佩声在美丽的西子湖相遇,由此摩擦出一段悱恻的爱情。

江冬秀得知此事后,十分恼怒。要知道,她虽然是一个旧时代的妇女,但并不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女子。



某次,在为此事争吵中,她在愤怒之下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掷去,幸未得中!

对这个太太,胡适其实心存畏惧,因为江冬秀颇喜吵闹,而胡适为人谦和,加上小时候所受的刺激,他最不愿意的事情就是与人吵架,因而只能不断忍让,委曲求全。

当然,江冬秀也不是一无是处,她虽然文化程度很低,但管理家务却是一把好手,而且做得一手好菜(最善做安徽锅)。



每次胡适家中请客,常常是江冬秀一手包办,既经济又实惠,令胡适也脸上有光。一个好太太,关键要管住男人的胃嘛。

此外,江冬秀喜欢热闹,爱打牌打麻将,家中经常是牌友不断,在胡适朋友圈里人缘很好,说明她是很善于交际的。

由此,同样是包办婚姻,江冬秀和朱安的命运就很不同,其中既有夫君个性的差异,同时大概也有个人禀赋对命运的把握吧!


坑爹史册

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包办婚姻,大多过得不幸。

比如,徐志摩和他的前妻张幼仪,一个是留学国外的风流才子,一个是他口中的“小脚女人”,徐志摩因为文化水平、思想差距的不可调和,在张幼仪怀着身孕时,提出离婚。

比如鲁迅与朱安,朱安虽未“被离婚”,却也一辈子只能做周家的女儿,得不到她眼里的大先生的一丝欣赏和爱意,寂寞孤苦终身。

但唯有胡适与江冬秀,这对外人眼里极其不般配的夫妻——一个是大才子,学者、教授,一个是大字不识的乡下小脚老太太,却过得还算幸福,互相陪伴至老。

胡适与江冬秀

外人都说,江冬秀是一位虎妻,嗓门大、脾气暴躁,所以才把性格柔软的胡适管的死死的。但在我看来未必,虽然没有知识文化,不能和胡适谈论诗词歌赋、治国之道,江冬秀却是一位有生活智慧的女人,有生活情趣,乐观开朗,懂取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胡适与江冬秀的这段婚姻完全是双方父母的意思。

14岁的时候,胡适去江家玩,江母看到了胡适,觉得这个男孩眉清目秀而且机灵可爱,刚好自己也有一个适龄的女儿,就特别想让胡适做女婿。而且二人还是远亲。

辗转通过家族里的长辈跟胡适的母亲提亲,几经努力之下,胡母答应了婚事。出于对母亲的孝顺,胡适也答应了。这一年,胡适14岁,江冬秀15岁。

定了亲之后,胡适就外出求学,先是上海,此后又远赴美国,一直到26岁才学成归国。而江冬秀则在家乡,整日学习女工、刺绣,大字不识几个。十年间,两人始终不曾见过面。胡适求学回来曾经想见江冬秀一面,都到了江家门前,但江冬秀出于传统礼仪,对胡适避而不见。

成年之后的胡适对这段婚姻未必不曾有过反悔之意,但出于对母亲的孝顺,他从未真的想要悔婚。

青年胡适,温润如玉的君子

众所周知,胡适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母亲的教育对他的影响可谓是终身的。

六岁的时候,胡适父亲去世,母亲作为后母辛苦支撑整个大家族,即使条件艰苦也努力支持胡适读书求学上进,从15岁外出求学,到26岁学成归国,胡适一直远离母亲,对母亲给他选定的这个妻子,他是无论如何不想违逆母意的。

而且,因为母亲的影响,胡适一生从不因为江冬秀没有知识文化而看不起她,反而能看到她身上的诸多优点。

他在给自己的红颜知己韦莲司的信里说起,他母亲给他订下的未婚妻江冬秀,没法做他知识上的伴侣,但是他依然很乐观,因为”的母亲既不能读又不能写,可是她却是我所知的一个最善良的女子。”

所以,在这段婚姻里,胡适一直都在努力了解、促进两人的关系。

遇事多沟通,吵架不过夜

在美国的时候,胡适开始给江冬秀写信,每次写家书都不忘嘱咐母亲,让江冬秀多看书、习字、放脚。

在胡适的引导下,江冬秀开始给他写信,而且一直有进步。虽然话不多,且有好多错别字,但江冬秀的信读起来却很可爱,直白、浅显。

知道胡适身体不舒服,江冬秀写信说:“望你多多保重身体,就是顶爱我的一件事了。”“杜儿见你的信,他叫祖望读把他听,他又哭了,我也哭了。”

胡适生病,她关怀地写道:“我今天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

胡适很喜欢江冬秀给他写信,一直催她多写。有一次胡适生病了,这时接到了江冬秀的信,心里很高兴,写下了“病重得他书,不满八行字;全无紧要话,颇使我欢喜”的诗句。

收到江冬秀寄来的照片,胡适也很兴奋,在背面题诗表达了对归国之后田园生活的向往,“辟园可十丈,种菜亦种韭。我当授君读,君为我具酒。何须赵女瑟,勿用秦人缶。此中有真趣,可以寿吾母。”

江冬秀一生都不吝啬于直接表达对丈夫的关心和关爱,这样直白朴素的感情,其实是很动人的。

胡适写信提到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快到了,江冬秀收到信后感触多多,回信说:“我看了你的信,你知道我今晚心里怎么样?......离十年的结婚纪念日不远了,我想今年你在京,我们好好地请点朋友来吃酒饭,热闹热闹。我们亲密一下,回复十年前的兴味,你可赞成吗?”

这个时候,江冬秀已经35岁了,还有这份兴致,实在是难得。

胡适与江冬秀夫妻相处中,有一点是非常好的,就是凡事都能敞开来谈,保持沟通。纵然是吵架,也比冷漠要好。

印象深刻的是,江冬秀因为不满胡适给徐志摩和陆小曼做媒,而大发脾气,说了很多过分的话,比如“你们都会写文章,我不会写文章,有一天我要把你们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写出来,你们都是两个面目的人。”

几天之后,胡适起程去俄罗斯。在旅途上,或许是距离产生了理解,或许是开阔的景色让他胸怀变得浩荡起来,胡适给江冬秀写了一封信,说,今早睡不着觉,想到我们临分别那几天的情形,我忍了十天,不曾对你说;现在想想,放在心中倒不好,还是爽快说了,就忘记了。

“我不愿把这件事长记在心里,所以现在对你说开了,就算完了......你知道我个人最难过的是把不高兴的事放在心里。现在说了,就没有事了。”

遇事选择沟通,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多少婚姻,其实毁在了双方的冷漠中。

大事上有原则,能坚持

虽然没有读过书,但遇到大事,江冬秀是很有原则的,而且她很理解胡适,能站在胡适的角度考虑问题。

书籍是胡适的命根子,抗日战争期间,胡适在美国担任大使,江冬秀一人在国内的,带着三个孩子逃离北平,兵荒马乱之中,也始终带着丈夫的几十箱书,正由于她的努力,使胡适的藏书在战乱中得以保全。

后来,胡适在给她的信中感激说道:“北平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七十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她深知丈夫的价值,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予以支持来体现对他的爱。

比如,她不赞成胡适当官。胡适一生做过许多事,学者、教授,国家危难之际,也当过政治家,但他一生都没脱离学术的正轨。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请求胡适担任驻美大使,国难当头,胡适本来不愿意,纠结很久才答应。

江冬秀对此大加反对,写信劝胡适,不要答应,还自责说:“我恨自己不能帮你助一点力,害你走上这条路上去的。”胡适跟她保证“战争完结时,我一定回到我的学术生活去”,才理解了胡适。

胡适曾经动情地说到,别人的妻子哪个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当官,自己做个官太太,但我的老妻却鼓励我回到学术上去,真心觉得敬佩她。

她后来在胡适遗著的序言里写到:胡适身前一切都可模糊,唯在书桌做学问极为认真。胡适去世后,几乎万人空巷送行,江冬秀感慨地对儿子说,做人做到你爸爸这样,不容易哟!

在大事上三观一致,这应该是他们婚姻的基础。

坚持底线,绝不离婚

但他们的婚姻,也曾遇到过巨大的危机。

胡适风度翩翩,才情过人,而且性格宽厚潇洒,一生有许多爱慕者。但大部分的关系都点到为止,没有威胁到婚姻安全,只有一次例外。

婚后六年,胡适生病前往杭州修养,表妹曹诚英负责照顾他,日日下棋,没想到两人陷入热恋,每日下棋,读书,散步,真神仙眷侣也。胡适甚至写文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胡适与曹诚英

三个月后,胡适回到北京,第一次起了离婚的念头。有传言说,江冬秀得知胡适要离婚,拿起菜刀,拉着三个孩子,对胡适说,离婚可以,我和孩子们先自杀,一向温柔的胡适被这种阵势给震住了,于是此后再没提过离婚。此后后半生,虽然偶有红颜知己,但也从未越轨了。

对于丈夫与红颜知己的关系,江冬秀也处理得比一般女人理智,所谓抓大放小,分轻重缓急。

对胡适早年留学美国的恋人韦莲司,她予以理解。胡适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韦莲司曾致信给江冬秀表示悼念和慰问,她也礼数周到地要儿子给这位“情敌”写了回信。

体恤人情,生活能力强的妻子

江冬秀虽然识字不多,但是生活能力却很好。她厨艺很好,尤其擅长安徽菜。经常做了好吃的菜,请胡适的学生、朋友来家里吃饭。

而且面对胡适的那些文人学者朋友,江冬秀的态度从来不卑不亢,为人爽朗、亲切。

她给居住在家里的学生缝厚棉裤,把胡适的皮衣送给学生御寒,曾在胡适家中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罗尔纲回忆说,“江冬秀师母是个体恤人情的人。”

实际上,在婚姻生活中,胡适越来越离不开江冬秀。江冬秀对他的照顾可谓十分体贴周全,细致入微。

胡适在美国当大使期间,有一天穿上江冬秀寄来的衣服,发现口袋里竟装着7副象牙耳挖,他回信说:“只有冬秀才会想到这些。”

还是在美国的时候,江冬秀在胡适的领带下缝了一个小拉链,里面藏着一张5元的美钞。她的考虑是,万一钱包被人抢了,还有这5元钱可以搭一辆计程车平安回家。

抗战刚开始的时候,胡适身在国外,江冬秀带着孩子从北平逃出,到外地避难。这时,江冬秀还给家乡学校捐款,且数目不小,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江冬秀这样的女人,有点像鲁迅笔下的“地母”形象,坚强、乐观、接地气,绝对是会与你患难与共的人。

1962年,71岁的胡适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江冬秀恸哭不已,打了两针镇定剂才稳定下来。

胡适去世,江冬秀恸哭

江冬秀一直生活到85岁,算得上高寿。

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人世间的爱情许分很多种,婚姻也分很多种。胡适与曹诚英或许属于,“爱过就好,不求相守到老。”而胡适与江冬秀,或许属于,患难中的相伴相守。

在外人眼里,他们极其不般配,从外形到知识到思想境界,因为他们的不般配,世人甚至把“胡适的小脚夫人”列入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

这一段本来由命运促成的可能会酿成悲剧的婚姻,却在两位有爱有智慧的人的共通努力下,成为张爱玲笔下的,“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乡下姑娘江冬秀也逃脱了民国时期许多女子都面临过的厄运,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三从四德’的婚姻制度中,最后的一位‘福人’!”

我翻遍了江冬秀的照片,发现所有的场景里,她都是笑盈盈的,看得出性格乐观、随和。有句话说,爱笑的女人,运气不会太差,谁会讨厌一个整日爱笑的人呢。

作家止庵说,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人可以享有无数信息,但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不等于智慧。正如胡适的老妻江冬秀,她可能没文化,没知识,但这不妨碍她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

做学问或许需要知识文化,过日子,需要的是智慧。


十点读书

胡适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无论是人品,还是作品都让人佩服,但他与夫人江冬秀白头偕老的婚姻,却是被他的小脚太太以河东狮吼功捍卫下来的。



江冬秀与胡适的婚姻,虽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充满着戏剧性,是胡母通过算命先生推演,又经过灶神数日的验证,被灶神确定为天作之合才订下的。胡适做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当然对这种盲婚哑嫁非常有意见,可是终究拗不过老太太,因此订婚后即去了外地学习,一去十多年,直到1917年结婚。这中间与江冬秀一次也没有见过面。



结婚第二年,江冬秀搬到北京与胡适住在一起,过着夫唱妇随的日子,但是才子们大多是多情的,胡适也潮流了一把,但很快被江冬秀发现了。江冬秀有勇有谋,刚烈果断,她抓住胡适爱惜名声的特点,采取进攻策略,大吵大闹、寸步不让。有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部掷去,虽未击中,但却迫使胡适与女方断绝了关系。



1923年秋天,胡适到杭州疗养。一台胡适三嫂的妹妹曹诚英住在了一起,胡适当时也有了与江冬秀离婚的打算。获知消息后,江冬秀拿起菜刀,抱着儿子,对胡适厉声宣告:如果胆敢与她离婚,那么她便先杀掉胡适和儿子,再自杀。让胡再也不敢提起离婚之事。后来,江冬秀截获了一封曹诚英胡适的信,我们的这位小脚太太,把胡适从床上一把拎起来,打开大门对着周围的老少邻居们开始唱念做打…让一向面子大过天的胡先生彻底的“急流勇退”了。



但是江冬秀也并不是只作河东狮吼,也有细心体贴的一面。战乱年代,她一路逃难,自顾不暇,却带上了胡适的那70箱书。江冬秀知道胡适酒量小,便在戒指上写“戒酒”二字以劝。她也会在寄给胡适的衣服里放上挖耳勺来点小情趣。



江冬秀以她的胆识胸怀,以她的温暖包容,以赢得了胡适的认可和尊重,以她特殊的方式和勇敢捍卫了她的婚姻,她的幸福。


碧水蓝天222533528

胡适和江冬秀,这对CP,是民国历史上:唯一得了善终的“封建包办婚姻”。

胡适和江冬秀没有感情基础,并且两人相差天远地远:胡适是多才俊秀少年,江冬秀是乡野彪悍妇女。偏偏,两人最终却琴瑟和鸣,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

有人把这一切归结于:江冬秀的母夜叉秉性,说这一切的结果是彪悍的功劳,所谓“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嘛。


有人做过假设,说如果胡适与曹诚英外遇提出离婚时,江冬秀没有拿出菜刀砍胡适,他们那婚肯定离了。这个假设,毕竟只是假设,这里不做讨论。今天,我们只客观说说他们二人的婚姻。

最初,胡适是不喜欢江冬秀的,连那场婚礼,都是胡适母亲逼迫的结果。胡适与江冬秀是悲剧开头的,但最终这手烂牌,被江冬秀打得分外出彩。

胡适与江冬秀两人的婚姻,是渐入佳境,尤其步入中年老年后,胡适对江冬秀是百般呵护,江冬秀爱打牌,甚至经常为此不务正业,但胡适却从来不恼。

胡适出任中国研究院院长后,胡适还不惜一掷千金买了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就是专门用来供江冬秀搓麻将。对于太太搓麻将这事,胡适还说:“ 我太太最好,她去做她的,我做我的。”

此外,胡适还是著名的“怕太太”代表人物,并自诩为“怕太太委员会委员长”。

因为出轨后“菜刀砍夫”这段轶事,很多人把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归结于:江冬秀的彪悍。

俗话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人们觉得,这段看似不般配的婚姻最终能白头到老,根本原因在于江冬秀的彪悍。但显然,彪悍,即使能维系婚姻,也不足以能让婚姻美满。


封建包办婚姻,却造就了世纪爱情佳话。这一切,真是因为胡适“怕菜刀”?答案远没有那么简单,纵观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这场由命运缔造的最有可能被酿造成悲剧的婚姻,最终却成就了一段爱情传奇。

这一切的背后,与江冬秀这个女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密不可分。 江冬秀不懂文墨,但她一直在背后全力支持胡适的工作。

但在支持胡适的同时,江冬秀自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搓牌、看武侠小说等等。

胡适在纽约的十年生活中,江冬秀在那个破旧的公寓里,“不出门,三十里”,整天忙个不停。为了胡适,她舍弃无数,还耐住了常人耐不住的寂寞。


在长达几十年的婚姻生活里,无论胡适是得意还是失意,是高居驻美大使还是贬成一介布衣,江冬秀都陪伴在他的身旁,单凭这一点,江冬秀就已非一般女子可比。

江冬秀用行动为“什么是真爱”做了最好的回答:轰轰烈烈的缠绵是爱情,但更多的是激情,离真爱尚远;真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打磨,真爱是相濡以沫的坚守,真爱,是经年累月付出的结果!

也正因此,她才收获了大才子胡适的爱情!当然,说到底,这段包办婚姻能走到最后的一个根本原因还在于:胡适是个好人,江冬秀也是个好人。

所以,重点来了,结婚,和谁结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找个好人,并且做个好人。如此,婚姻即使没有爱,也会是美好的婚姻。


文史绘本


婚姻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很多夫妻凑合着凑合着,就成就了一场修行,这一点,用在胡适身上是比较合适的。

胡适是什么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国民党驻美大使,但他为什么接受一场包办婚姻,跟一个矮胖的小脚女人,认不得多少字的江冬秀白头偕老?这里有不得不说到的几个要素。

江冬秀的彪悍

江冬秀尽管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也出身于仕官之家,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那见识,气度也自是不凡。

1917年江冬秀与胡适结婚,婚后胡适就把江冬秀留在安徽老家照顾母亲,这一分居就是一年,由此可见,两人的感情基础是毫不存在的。

婚后的第二年,江冬秀才到北京照顾胡适,这期间两人也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凑合着过。胡适则因为婚姻生活的苦闷,喜欢上了自己的表妹曹佩声,并且在杭州租了房子过起了小日子。

直到1925年,江冬秀才发现了胡适与曹佩声关系。

江冬秀也是聪敏,利用了胡适文人爱惜名声的特点,跟他大吵大闹,据说有一次还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部掷去,这一下把胡适吓了个不轻。为了摆脱江冬秀,胡适还向江冬秀提出了离婚,结果江冬秀更加生猛,拿起菜刀威胁他:“

你要离婚可以,先杀了我和你的两个儿子!”这一来,搞的胡适彻底投降,他也就也只能自嘲一番:“怕老婆的国度,将是更民主的国度。”

江冬秀的大气

当然,胡适怕了他老婆是一回事,在危机时刻江冬秀挺身而出护老公也是出了名的,这也是胡适对老婆怀有感激与敬佩之情的地方。

后来,文人气的外交官胡适在一些场合说了不该说的话,招来了很多人的责难。此时,江冬秀挺身而出,找到胡适的好朋友张慰慈出面,要他一边劝胡适借病辞职,一边发电要求政府当局允许胡适辞职,以免惹来祸端,对老公加以保护。

江冬秀的侠义

在处理家事上,江冬秀是彪悍加果断,在对待民族大义之事上,也是极具侠义心肠。

1945年,江冬秀回到老家绩溪,在得知解放军、游击区的革命实情后,非常同情革命人民。为了保护被地方保安团抓捕的游击队员,她经常出面保人,甚至还直接给被国军抓捕的革命者的家属提供庇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胡适开始由不喜欢这段婚姻,到玩出轨,还经常逛窑子,到过着过着就过了一辈子,这种模式其实是很多中国传统文人(男人)的婚姻之路,在胡适的这场婚姻里,苦乐自知,最后能够白头偕老,足见胡适的修为。


布谷视界

恰好刚刚看到了一个说法,说是在一段婚姻关系中,男人担大事,女人看小节。但生活往往是大事难遇,小事不断。所以男人要时时刻刻关心并满足女人那些小的关注点,诸如记着她的生日、多跟她逛街购物、多夸夸她新买的衣服首饰、多协助她处理日常家务、多倾听她漫无目的的唠叨。这样,当家庭遇到大事时,女人才能跟你一起担起这份重担,风雨兼程。

想来,胡适就是懂得这道理的一个男人。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砸碎了统治中国上千年的旧三从四德,却又半开玩笑地炮制出一个新三从四德,即: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其实胡适最开始也是奉母命成婚,心里亦十分抵触,而且婚事一再拖延,直到他从美国留学回来才完成。留学期间,胡适接受了西方新的婚姻爱情观,加之与美国女孩韦莲司曾有过一段恋爱经历,想来与目不识丁的旧女性江冬秀结婚,也让他挺郁闷的。


但令人欣慰的是,胡适向来喜欢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一切事情,改造社会是这样,经营婚姻也是这样。他自己提出新三从四德,他也真的始终不渝地贯彻,在小事上包容忍让,尽力磨合,而江冬秀念及胡适的好,在大事上也夫唱妇随,从不含糊。比如胡适在抗日期间毅然决定担任驻美大使,江冬秀本来不同意,却还是理解并支持;晚年胡适辗转赴美,流落异国他乡,无人照料,后又回到台湾,迭遭蒋介石排挤,精神苦闷异常,囊中也时常羞涩,全靠江冬秀一人扶持,这让胡适对她既敬且爱。


不过,胡适也绝不是没动摇过,他曾出轨曹诚英,并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这时,江冬秀不是说因为我是旧女性你是大教授就逆来顺受,而是展现出她智慧且泼辣的一面,她抄起剪刀威胁着要杀了孩子然后自杀,不弄到胡适身败名裂不算完。胡适重视名声,所以只好认错,江冬秀也适时让步,双方重归于好。

当然,光是泼辣还没用,江冬秀也深知自己同胡适的差距,如果不尽力缩小差距,自己的婚姻归根到底还是经营不好。所以尽管她目不识丁,却仍然坚持学文化学写字学写文章,后来她已经能和胡适互通信件了。

婚姻当然需要爱情做底色,但也绝不会完美无瑕,毫无问题。这社会上的所有人际关系都会出问题,也都能修复,为什么婚姻关系就不行呢?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说老一代人家里东西坏了,先想着能不能修一修,现在的人家里东西坏了,第一个想法却是要换个新的,婚姻亦是如此。


胡适曾经感慨说:“久而敬之,是夫妇相处的格言。”长时间地去磨合,有问题就去尽力修复,终至既敬且爱,方为婚姻真谛。胡适的婚姻格言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好好思考一下。


达摩说

胡适和"小脚女人”江冬秀,能够相守一辈子,也算是民国时期美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却坚守封建包办婚姻,两个人思想才华修养相距甚远,隔着一条宽宽的大江,靠什么船撑过漫漫数十年呢?


一个主要原因是胡适是传统文人的内心,"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蒋介石),纯正的孔孟信徒,幼年丧父母亲对他的影响很深。胡适遵母命和江冬秀结婚,一是尽孝心,二是对传统中国女性善良坚韧美德的认可。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对某曾谋面的江冬秀的感觉:

我不认得他,他不认得我,我总常念他,这是为什么?/岂不因我们,分定相亲,由分生深情,所以非路人?/海外"土生子”,生不是识里,终有故乡情,其理亦如此。

言对未婚妻的感情等同思乡之情,也因为未曾见过,母亲对未来儿媳的溢美之词,也令他抱有幻想,也许会日久生亲罢。所以他留美四年,都自视为有婚约之人,刻意不同异性交往,被视为"禁欲主义者”。胡适还宣称"吾国顾全女子之廉耻名节,不令以婚姻之事自累,皆由父母主之”,比西方自由恋爱更道德。-

当然韦司莲让他认识到了两性平等更道德,转为对旧式家庭制度的批判,引领舆论思想新潮。最后还是斩断情丝回国复命,"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说明

胡适也是个软弱听命的文人,作为温和的改良派,他也尊重妇女,善良使他同鲁迅一样,不忍心将一个无辜的女子逼入绝境。退婚的女子在当年,下场是很凄惨的。

△曹诚英

六年平淡的婚姻生活后,胡适未忘韦莲司,也许是母亲去世再无顾忌,再遇曹诚英时,胡适终于鼓起离婚的勇气,但往日温顺的江冬秀拿起菜刀,砍断了他离开的勇气。他终是软弱而善良,徐志摩面对怀孕而又刚失去次子的张幼林,一点也不心软,但胡适做不到。江冬秀同归于尽的强悍,胡适要文人的面子,离婚再也不敢。

再者江冬秀虽是目不识丁的小脚女子,但平日里却是温顺讲理的人。她总是努力学习,对丈夫的学识充满敬佩,慢慢向胡适靠拢。她从大字不识到能够写信,粗通文理。表明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然她也是胡适生活上的好帮手。生活上的相濡以沫,她相夫教子,成了贤妻良母。虽然精神上的差距仍然巨大,但岁月流转,胡适和江冬秀更多了一种亲情,难以割舍。
△胡适一家

他也曾只好把希望寄与他人,在他的眼中,两个才子佳人的结合是十分完美的,当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证婚人。然而两个人的结局,又让胡适明白,王子和公主终于在一起了,也未必会幸福。对于离婚之事,更加不愿,愈发犹豫了。

无心肝的月亮照着沟渠,也照着西山山顶。
他照着飘摇的杨柳条,也照着瞌睡的“铺地锦”。
他不懂得你的喜欢,他也听不见你的长叹。
孩子,他也不能为你勾留,虽然有时候他也吻着你的媚眼。
孩子,你要可怜他——可怜他跳不出他的轨道。
你也应该学学他,看他无牵无挂的多么好!

在这首《无心肝的月亮》诗前,胡适引用了两句诗“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并在诗中以“月亮”自比,以此规劝痴情于他的徐芳将自己放下,他已经伤害了两个女子了,不忍再让痴心女孩陷进来。

△徐芳

可见胡适和江冬秀的旧式婚姻,并非从头到尾都一直美好,如果他如徐志摩无情,若是江冬秀同朱安一样蜷缩在墙角,只希望做只蜗牛期待时间的奇迹,

纵然不离婚,江冬秀也只保护了婚姻的壳而已。

鲁迅对朱安其实也是抱着同情心的,也曾鼓励她识字读书。但朱安对学习没有兴趣,总是自卑自愿的,默默忍受。她和大先生基本上就无交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保姆。

缠脚并不可怕,但是如果思想也被缠上了小脚,那么一辈子就不可能再有什么改变了。时代的悲剧固然不可避免,但胡适和江冬秀的白头偕老的故事告诉世人,努力争取,积极面对,坚决捍卫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活得更精彩。


元元,金沙江边默默做着大海梦的小闲鱼,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大家可能听说过“新三从四德”,就是胡适编的: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这位太太,就是江东秀。

和鲁迅一样,胡适也是一拖再拖,后来还是奉母命成婚。

当然,江东秀并不是目不识丁,她是望族之女,只是文化程度较低而已。

胡适说过:“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鞋子合不合适。”他曾对秘书胡颂平说:“久而敬之这句话,也可以作夫妇相处的格言。所谓敬,就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

江冬秀虽没有文化,却是个称职的妻子。虽然她曾因胡适的婚外情大闹过,但更多的时候是忍耐。一次胡适住院,江冬秀推门进去,看见曹诚英躺在胡适身旁,她也只是“拉下脸来没理你们”。她懂得如何与出版社交涉,催要稿费。她支持胡适的事业,理解胡适的宽容和慷慨。她包办了家中大小事务,知道如何照顾丈夫,不让胡适太过拼命工作。1918年,江冬秀到北京照顾胡适的生活起居,胡適的生活从此规律了,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自冬秀来后,不曾有一夜在半夜后就寝。冬秀说,他奉了母命,不许我晚睡。我要坐迟了,她就像一个蚊虫来缠着我,讨厌得很!”胡适的父兄子侄寿数都不长,却享年71岁,不能不说是江冬秀的功劳。

罗尔纲则说:“我处胡家五年,……假如适之夫人是个留学美国的女博士,我断不能在胡家处五年。……我在上海多年都是穿一条卫生裤。随适之师到了北平,这条卫生裤怎能抵得住北方冬寒。她立刻给我缝了一条厚棉裤。我到北平只穿在上海多年穿的外衣,他把适之师穿的皮袄给我穿。”罗还回忆,吴晗去云南大学任教前,曾向江冬秀借300元,100元自用,200元留给在北平的妻子。江冬秀听后二话不说便取出300元交给吴说:“我送给你。”

抗战时期,胡适赴美后,江冬秀依旧给胡适家乡的学堂捐款,救济家乡生活困难的人。

唐德刚亦说:“胡老太太向来未叫过我什么‘密斯特’或‘先生’。第一次见面,她对我‘直呼其名’。几次访问之后,我在她的厨房内烧咖啡、找饼干……就自由行动起来。”他认为,江冬秀是“千万个苦难少女中,一个最幸运、最不可寻常的例外”,而胡适则是“‘三从四德’的婚姻制度中,最后的一位‘福人’”。

1950年,江冬秀到美国与胡適同住,两人请不起用人,只能自己做家务。

何炳棣回忆,50年代,他在胡适的领带下端发现一个小拉链,拉开是个暗袋,内藏5美元。胡适解释说,这是江冬秀为他藏的,因为即使出门被人抢劫了,旧领带也不会丢失,他可以用5美元搭车回家。

对外性格泼辣,在内能持家、细心、宽容、大方、有担当。就算目不识丁又怎样呢?


四匆

江冬秀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有处理问题的智慧。夫妻之间,不一定各方面都十分匹配,重要的是相处起来找到平衡点,互补也是一种方式。江冬秀的大度,贤惠,善于持家,为胡适赢得了很大的空间,可以做事,这样的太太是适合过日子的。

才女容易恃才傲物,张扬个性,未必一心一意扶持丈夫。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也不见得幸福。


李涓111190160

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不一定有修养,反之亦然。江冬秀与胡适相比虽然欠缺了知识,但绝不缺少智慧。夫妻之间相处有两点最重要: 其一,信任。其二,扶持。这两点江冬秀都做的很到位。胡适受西方新思想影响,曾经也一度追求“男女匹配"甚至婚后还出过轨。但江冬秀依然选择相信胡适,相信他能改好。在感情问题上江冬秀是个“傻女人",也正是她的这份“傻气"最终挽回了丈夫的心。再者江冬秀对丈夫是崇拜的,在胡适的事业上总是无怨无悔地默默支持他。红花配上绿叶,王子爱上灰姑娘,雌雄动物结成团队,男女搭伙过日子这些都说明一个人生哲理: 性格需要互补,两强必伤,刚柔才能并济 ! 换句话讲:看似完美的男女,只能有爱情;看似不那么完美的,才能有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