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杨振宁反对中国建加速器?

_o_112825731

杨振宁除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积极推动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还多次向国家建言献策,比如,1972年6月,杨振宁向周恩来提出意见,他说,中国大学和科研机关不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他向国家建议发展不用花大钱的研究项目,如拓扑学的研究。1978年3月,在杨振宁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1983年12月28日,由于杨振宁的建议,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软件神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他对中国要不要建加速器的宝贵意见值得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吹嘘的北京正负对撞机现在早就成为了摆设,很多业内科学家都表示这是错误的选择,是“花架子”。据科学网,当年李政道本来不看好这个项目,但国内某些人非常想上马,“上面拍板的”,他就没有坚持。

2016年,杨振宁站出来公开反对中国现在建“大型对撞机”的事迹很值得我们的尊敬。杨振宁对于当前的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是很不满意的,他特别提出了不费钱的研究方向。他的思路是,不应该立即建设大型对撞机;省下几百亿美元血汗钱足够支撑五六千名中国学者在学术上冲击世界一流学者;可以改变思路,寻找高能物理的新方法,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如果搞一言堂,不允许辩论,只喜欢溜须拍马,最后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巨宿早就是著作等身、誉满全球,他完全可以见好就收、颐养天年,何必操这个闲心?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因为无论支持或者反对任何一方观点,不可避免都会得罪一大帮子人。如果杨振宁做一个“滑头”,对“上面的大领导”想搞的项目一味的赞同叫好,或者干脆不管不问,自然不会对他的名誉有任何损失的风险。如果杨振宁竟然“不识好歹”,又管又问,将来就可能有损他的“历史名誉”,甚至会有像黄万里一样遭遇打击报复的风险。水利专家黄万里,曾经“不合时宜”的反对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结局可想而知。万一他的意见将来被否认了呢?做一个“精明的老滑头”不是更可以“皆大欢喜”吗?杨振宁坚持真理,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的责任心,勇敢的站出来发表“不合时宜”的意见,甚至不惜“得罪”共事多年的丘成桐教授,这份赤子之心岂不让人感动?

所以,我们要鼓励更多的像杨振宁这样追求真理,具有高度责任心的科学家站出来,为我们的科学事业多提建议,特别是多提反对意见,让人民的科学事业多一份保障。


怀疑探索者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越是成熟的人越不能随便发表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我对整个事情也有了解。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但今天我不是什么都讲的……

有以下两点:

1。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有一个历史传统,这个传统是在1980年代开始的,当时李政道建议中国搞电子对撞机,当时阻力也很大,其中杨振宁就是反对的,他反对的理由是:中国太穷,搞对撞机花钱,不如搞材料,搞凝聚态物理。后来,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国高能物理所还是采取了李政道的意见,搞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但是,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在杨振宁的支持下,也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杨与李的在高能物理发展上的学术观点之争,背后可能还有一些私人的恩怨(或者说误会,这个事情说不清楚)在里面——与他们得的诺贝尔奖到底谁的实质贡献大有关,但这个问题到现在是说不清楚的,无疑,此两位先生都是杰出人才。

2。杨先生认为,目前中国搞巨型对撞机不适合的。巨型对撞机花费400亿人民币以上,耗时30年,将会吸引大量人才投入这一巨大的科学工程,而结果可能是收效甚微(科学探索有风险),所以他反对现在搞巨型对撞机。当然,丘成桐先生是支持现在搞巨型对撞机的,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能在中国实现科学的联合国,相当于多办了一所哈佛在中国。总之丘先生说的意思就是:一般老百姓说的“要抓住历史机遇”。那你说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观点也不同,就请你自己思考。目前来说,国家对这个项目也是保持谨慎的态度,据说,国家发改委在科学家意见的指导下已经否定了在十三五期间投入巨资来建设巨型对撞机。

我个人曾经在2016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与王贻芳院士等人参加过巨型对撞机的科普活动,说实话,我是比较认同丘先生的观点的——如果中国要造巨型对撞机,我愿意捐100元(13亿中国人每人一百元的话,可以完成这个事情),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个项目,支持中国的大科学装置的发展。


作家张轩中

问题有点偏了,杨振宁先生不反对中国建加速器,而是反对仓促上马加速器项目。

首先还是钱闹的,这个大型对撞机的投资预计高达上千亿人民币。

高能所计划的超级对撞机,整个建造和维护成本将会达到约200亿美元,大约一千亿人民币。杨振宁认为这个成本过于高昂,不符合现在中国的民生国情。斥资千亿人民币到高能物理领域,而几十年内不可预期会有什么样的发现,这样的大规模单一投资到高能物理,会大大挤压国家在其他其他科学研究领域,例如生物,医学,计算机等研究的投入,这样会造成学科发展上的的不公平,上千亿研究经费,也可以支持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

同时,超级对撞机项目也确实充满未知性,有美国和欧盟的前例。

当时美国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就试图建造,从最初的30亿美元预算不断攀升到80亿美元,只化费了前期的数十亿,美国的对撞机建造计划就被美国国会认为是无底洞,最终叫停。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则建造成功,并且已经观测到了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

杨振宁先生的意见是待到国家实力进一步强大,再上马这样的超级项目。

而当前中国还没有发展到不差钱的地步,更不是什么土豪,国内还有环保、医疗、教育等诸多需要大力投入的领域。上千亿的投入到新材料,精密制造,计算机,健康医疗领域更会提成国内的整体科学研究和技术实力。

当然作为一名物理人,还是对超级对撞机很期待,希望这个项目能突破目前基础物理的瓶颈,同时使国内高等物理实现世界领先。

杨振宁的看法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不知道最近怎么冒出那么多诋毁杨振宁的帖子,这些人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把科学与社会问题往别人的隐私生活上引领。


量子实验室,专注趣味科学,欢迎评论和关注。


量子实验室



5月11日上午,在清华大学科学馆的办公室,面对超过100万观众的直播镜头,杨振宁就中国该不该建大型对撞机之争再次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反对观点。

“我认为我的看法是对的。我不是反对建大型加速剂,是反对中国建。因为虽然中国的GDP很高,但是中国人口多,拿人均收入的话还比不上马来西亚、巴西、墨西哥。他们从来不会说要建大型对撞机。他们的脑子没有发昏。”杨振宁说:“在中国经济问题这么多的时候,建大型对撞机,又没有立刻的看得清楚的作用,这完全是错误。所以我后来忍不住,去年9月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现在回想一下,我觉得7个理由都还是正确的。我想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程度的时候,那时候再讨论这个问题不迟。”

“我的印象,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十三五’的时间之内,不搞这个事情(建造大型对撞机),我觉得是很明智的决定。”杨振宁说。



附:2016年9月,在反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文章里,杨振宁提出了他的七条理由:

我绝不反对高能物理继续发展。我反对的是中国今天开始建造超大对撞机,原因如下:

(一)建造大对撞机美国有痛苦的经验: 1989 年美国开始建造当时世界最大对撞机,预算开始预估为30亿美元,后来数次增加,达到80亿美元,引起众多反对声音,以致1992 年国会痛苦地终止了此计划,白费了约30亿美元。这项经验使大家普遍认为造大对撞机是进无底洞。

目前世界最大对撞机是CERN 的LHC。2012 年6000 位物理学家用此对撞机发现了Higgs 粒子,是粒子物理学的大贡献,验证了“标准模型”。LHC 的建造前后用了许多年,建造费加上探测器费等等加起来一共不少于100亿美元。高能所建议的超大对撞机预算不可能少于200亿美元。

(二)高能所倡议在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由许多国家分摊。可是其中中国的份额必极可观。今天全世界都惊叹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可是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少于巴西,墨西哥或马来西亚,还有数亿农民与农民工,还有急待解决的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医药健康问题,等等。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对解决这些燃眉问题不利,我认为目前不宜考虑。

(三)建造超大对撞机必将大大挤压其他基础科学的经费,包括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天文物理,等等。

(四)为什么有不少高能物理学家积极赞成建造超大对撞机呢?原因如下:

A.高能物理学是二战后的一个新兴领域,此领域七十年来有了辉煌的成就,验证了“标准模型”,使人类对物质世界中三种基本力量有了深入了解。可是还有两项大问题没有解决:

甲)对剩下的第四种基本力量,引力,的深入了解还有基本困难。

乙) 还没有能了解如何统一力量与质量。希望解决此二问题当然是所有物理学家的愿望。

B.有些高能物理学家希望用超大对撞机发现“超对称粒子”,从而为人类指出解决此二问题的方向。

但是找超对称粒子已经有很多年了,完全落空。今天希望用超大对撞机来找到超对称粒子,只是一部份高能物理学家的一个猜想。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我在内,认为超对称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希望用极大对撞机发现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五)七十年来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对人类生活有没有实在好处呢?没有。假如高能所建议的超大对撞机能实现,而且真能成功地将高能物理学更推进一大步,对人类生活有没有实在好处呢?我认为短中期内不会有,三十年,五十年内不会有。而且我知道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同意我的这个说法。

(六)中国建立高能所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如何评价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学家中,中国占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建造超大对撞机,其设计,以及建成后的运转与分析,必将由90%的非中国人来主导。如果能得到诺贝尔奖,获奖者会是中国人吗?

(七)不建超大对撞机,高能物理就完全没有前途了吗?不然。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向值得探索:A. 寻找新加速器原理。B.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如弦理论所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不那么费钱,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食尚饕客

当年杨振宁也是不看好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或者是消极思想,或者是为拒绝回国找理由,对邓稼先等也是冷嘲热讽的态度。

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无产阶级科学家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在当年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情况下,付出了多少,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我们今天能有安全的国内外环境,才是发展的前提,今天我们能上网,能当键盘侠,能娱乐,都是先辈付出血汗换来的,今天想起来,也会感动和感激,这就是影响力,这就是正能量。

杨振宁大师,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美国,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也不想搞什么道德绑架,但是祖国在一步步强大起来,杨选择来到中国,挂职,做节目,走穴,捞金,对中国特别热广大群众有什么正面的影响力,对不起,提起来大多数人只知道取个孙子辈的老婆成为茶余饭后的闲谈。

杨振宁大师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没得黑,是属于美国的,说到底也是全人类的,科学没有国籍,可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所以,对于一个一生效力于美国的大科学家的建议,无论他说的对错,当他放个屁就好了。


二七七


【当代人物】杨振宁对中国的直接贡献。。。。。。!

本作者仔细研究杨振宁先生资料,发现杨振宁博士始终维护祖国的根本利益。

那么他究竟做了那些对祖国有利的事呢?现本作者列出一份不完全的清单:


1,杨振宁先生在70年代初率先冲破重重阻力来华。

2,2077年2月27日,杨振宁在美国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以8000美元的代价,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3,1979年1月30日,在华盛顿以全美华人协会等组织举办的欢迎邓小平的宴会上,杨振宁敔了题”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的欢迎词。

4,杨振宁先生极力推动中国基础科研《向毛主席建议要重视基础研究并被采纳》。

5,担任美国”华协”主席。极力促进中关科技文华交流。

6,参加发起了”全美华人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委员会。

7,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组织CEEC(与中国学术交流会),资肋中国学者去进修。

8,1982年,杨振宁直接写给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再次提出建议。

9,1983年,杨振宁倡仪的”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基金会”在香港组成,杨振宁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10,杨振宁建议中国要优先发展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

11,促成香港实业家刘永龄先生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建雄物理奖”,陈生数学奖。

12,任邵逸夫奖基金会理事,评审会主席。



13,在陈省身先生所建立的离开致研究所内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

14,帮助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院。

15,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筹大量资金,不久前,还等得1000元。

16,为清华大学清来姚期智这样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家(华人世界维一的图灵奖获得者)。

17,积极参于”保约”活动。

。。。。。。

当然,杨先生对中国的直接贡献远不仅于此。


跃上人生新高度

这个问题这样来思考就很清晰了!首先,关于300亿美金投入是否过大,是否为中国承受得起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300亿美金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修一条路的花费而已,中国随便修一条高铁,哪一条不是一两千亿?但是高能物理加速器的价值却不是一条路可以比拟的。

而且,按照高能物理加速器的建造周期来看,建成之时,中国GDP又有一次跃升,彼时,财力已经是独步全球,美欧都建,中国为何不建?难道中国就应该永远在科学领域做一个投机取巧,抄袭他人的小学生?

其次,关于高能物理加速器的价值的问题,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室,这是毋容置疑的,而现代科学的一个核心实验室就是高能物理加速器,这是标配。现代科学有两个核心领域,一个宏观的宇宙空间领域,一个是微观的物质粒子领域,在这两个领域中要想具备科学发现,就必须长有两双眼睛:一双是望向太空的空间望远镜和各种观测实验室;一双则是高倍显微镜和各种微观粒子对撞机。现代科学已经过了过了牛顿时代那种,看到一个苹果,写几个公式就能带来科学重大发现的时代,现代科学需要观测工具和实验室。而且,其实包括牛顿的重大理论突破也是在科学观测的基础上,牛顿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说的就是在他之前做过大量力学实验的伽利略和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数据,从而得出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所以,哪怕是牛顿那个时代的科学突破,实验观测,观测工具还是基础。而对于现代科学来说,高能物理加速器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观测工具。

最后,关于投入产出的问题,很多国人一直持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投入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投入产出有可能不成比例。我想咋们中国人这种机巧和小聪明还是收起来吧!因为科学投入从来都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领域,巨资投入后长时间颗粒无收是常见的事情,周期和产出都是无法事先保证的。但是我们能就此放弃科学研究吗?既然每一项科学投入都是存在同样风险,那么为何要单单拒绝在这一个项目的投入呢?

当然有人会说,因为这一个项目单笔投入过大,风险成本也就更大,因此我们中国不应该冒那么大的风险。我们应该把钱花在民生等其他领域的建设上面,这还是国人固有的机巧心理在作祟。

其一:国人总以为别人有实验室,那就用别人的呗,别人做基础物理研究,等他们弄出成果来我们再学呗,可是,难道我国在科学领域真的要做一辈子的西方科学的小学生吗?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实验室,科学实验的便利和第一手科研资料永远掌握在西方科学家手中,我们的科学家就永远只能凿壁偷光,而且中国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一直是短板,现在不努力弥补,要等什么时候才去努力?

其二: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基础物理学方面的投入,是来不得半点偷奸耍滑的,有些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走捷径往往都是在绕弯路,这是中国科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科学这条道路上,有些投入是必须要做的,有些努力是必须要做的,其带来的价值根本不是把这笔钱花到其他任何一个领域可以比拟的。


依凡论道

高能加速器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庞大的经费,但是其前景是两个极端,成功了,我们就会瞬间超过美俄成为超级大国,如果不成功,那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由于高能粒子的物理特性,其成不成功完全考运气,我认为与其去研究一个目前看来没有任何前景的东西,不如把钱专注在国家法律与民生上,在有核威胁的情况下,我想其他国家敢与我国开战的可能性可以忽略,况且健全的法律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可以带动科学的进步(就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吐槽一个戏子比一个科学家赚的多地位高,这就是法律的不健全和我们整体素质问题的体现),从中国富豪榜就可以看出,十年前我国的富豪榜上不是房地产就是房地产,而现在越来越多从事科技的公司榜上有名,更不用说全球首富比尔了,所以说科技才是最赚钱的生意。 而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最主要的就是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完善法律等等。我想现在二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数小时候的愿望都是想成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吧,但现在呢,成为大明星却成了主流思想,并不是看不起明星之类的人,而是处在这种大国之间激烈的激烈竞争中,我们,一定要分清楚主次!!!


大可乌解说

我过去对杨振宁有偏见,一是在国家困难需要时没回国,其父也不认他,更没法和邓稼先比;二是年老回国后又娶小妻,感觉人品有问题。后来看过不少文章介绍,他是在中美关系蜜月期回国的,担任中科院院士,为国家人才赴美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尖端人才,并捐巨资成立杨基金及实验室,为国家近年来的高科技发展贡献巨大!使国家在很多科技领域少走了几十年弯路,若说钱、邓在美国人眼中值一个师,杨带给国家的就是一百个团,他同学邓回国使我们有了原子弹挺直了脊梁,他回家使国家为了巨人。通过对撞机的看法可以得知杨比较务实,其真心是关心国家和百姓的。现在为自已以前的幼稚看法可笑,邓稼先与杨振宁就如毛主席和邓公均为伟人,国之栋梁!


过松涛1

个人认为,杨振宁对待建设粒子加速器的态度有点偏于消极,理由如下:

一、杨振宁在上个世纪的60至80年代多次提出全面反对建加速器,脱离实际条件与需求

虽然在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当时的中国经济实力很差,GDP仅在1至2万亿美元之间,工业化程度也很低,教育落后,人才欠缺,不足以支持千亿至十万亿电子伏特的中、高能级的粒子加速器所需要的财力、人力与电力投入,它们需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对于当时是个天文数字,而发展教育与经济才是当时的当务之急!但是,在70至90年代,首先逐步建设一些百亿电子伏特以下的低能加速器是可行的,所需投资不大,而且低能加速器更贴近工农医的应用需求,而杨振宁在60至80年代,不区分加速器的能级与投资大小,统统一律反对建设,幸好国家采用李政道的建议,在70至90年代期间,先后建设了几个不同类型的低能加速器。

二、杨振宇在2016年反对建加速器是大错特错

2016年9月4日,《知识分子》发表了杨振宁先生的《中国今天不宜建造大型对撞机》一文,9月5日,又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先生对杨振宁先生的回应《中国今天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一文。本人认为,杨振宁在2016年中国GDP已超10万亿美元,教育与科技均已取得很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反对建加速器是大错特错,王贻芳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