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p2p理财现在里面的标抢都抢不到?

yEs_HeLlo

标的抢不到原因

今年标的荒确实和平台备案有关系,之前监管平台发文要求所有网贷平台最迟于18年6月份完成备案,严苛整改要求下平台都在忙着处理不合规业务。最近又有消息称监管部门下发紧急通知暂停地方`网贷备案细则`,可能直接导致备案延期,国家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防范工作`布局,网贷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此外,之前监管平台下发的29号文(《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8]29号)》)中提出了非常多严苛要求,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没有牌照销售各类资管产品可能构成非法集资


也就是说平台没有相关销售牌照,还在互联网上售卖文中提到的定将委托计划、资管计划、收益权益转让等产品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必须要取缔。而且对于平台上现有存量业务最迟在18年6月底前要完成存量压缩清零

上面就是标的难抢的原因,各平台除了忙着备案,还需要消化违规产品;此外,当前阶段有各种不确定风险,如果各地方平台监管统一由监管部门接手,监管力度只会更大。不少平台现在都选择低调一些,忙着整改同时也不希望过度引起关注。

如果你选择的随手记或者挖财属于上面监管所整治范围,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标的难抢了。

平台怎么选

这个节骨眼上,投资绝对不可以有侥幸心理,优选通过备案的大平台,投资前多了解平台到底怎么样。

淘汰不能通过备案的平台,查看平台备案方式为:打开工信部备案网站,点击右下角公共查询,输入要查询的平台名称或者网址,然后就会有相应备案信息。

备案仅仅是选择平台底线,但不是说平台完成备案就一定规范,具体标的合规与否是不是安全,还要具体分析。

另外,所有线下p2p平台尽量别碰,10号被查封的善林财富是个很好例子,据说其平台上最大一笔投资未回款金额高达400多万,想象一下即使钱款能够追回,也是个难过且漫长的过程。

怎么避免资金站岗

拼手速,换投资标的。除选择大平台外,当下时间段尽量少投资长期标,配置些其他资产比如基金、股票、银行理财等等。


财迷霄灵雪

目前好的P2P平台上的标的确实越来越难抢且会持续很长时间!我是苏妹儿一位11年投资经验的理财师与你聊聊财经圈那点事!



随着央行金融新政的推行实施,对互联网理财的把控制会越来越严。细心的小伙伴们应该发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投资平台都已经或正在准备降低各档期标的的利率且好的标的越来越难抢!为何?

妹儿觉得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 各平台对投资项目上的风控越来月严格,信用不良的企业和个人平台会减少放款。从而减少各标的的投放量!

2 随着这两年互联网理财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蜂拥而至 市场上好的标的是有限的,随着投资者逐年增多 很容易造成 狼多肉少的被动局面!

3 各互联网理财平台都在如火如荼准备备案,众所周知备案后各标的利率都会下降 很多投资者在打时间差 都想在备案前投资 进一步加大了抢标难度!



妹儿提醒大家 P2P理财是有很大风险的,好的平台是致胜的关键 小伙伴们不要只盯着平台打出的高利率而忽略了投资风险!

希望能帮到你 有不明白可以跟帖留言!


理财师苏妹儿

针对题主提的问题,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资产质量恶化,导致理财平台发标数量减少:p2p平台野蛮生长的阶段为2012年-2016年,这5年在诞生了大量的p2p平台的同时,也形成了同一个客户的多头借贷,资产质量下降致使各家平台都收紧风控政策,客户通过p2p平台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大,自然理财标的发布也会减少;


2.同一客户的借款上限受到限制,影响发标数量。引用:【2016年,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即将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中设置了借款上限。 将出台的《办法》第十七条明确,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3.监管57号文件出台,合规备案对平台资产质量的要求和影响。p2p借贷的主要形式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且很多是不上征信的,逾期风险相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大,当然也有部分平台有抵押资产。在强监管背景下,各p2p平台目前均在为合规备案做最后准备,平台对客户风控审批政策收紧,备案对逾期和坏账损失控制要求更高。

综上,p2p理财会出现抢标难。谢谢!


十年微金融

不懂,所以不好评论!!!放张图给你看看!!!


RSX二师兄

1:因为资产少了。首先说挖财,之前有很多不合规的资产,而现在因为备案原因,需要清除这部分,而且很多平台都是接的是不合规的资产,不合规包括资产类型和金额,而现在大多数平台在备案合规,所以不合规的资产都要清除,所以相对应的标的也就少了。

2:投资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认为很多人投资过P2P以后,就不愿意再去投什么银行理财或者货币基金了,而炒股却有一定风险,不适合大多数人,有些平台因为推出或者跑路,这个平台的投资人肯定会找别的平台进行投资,资产变少,投资人变多,标的就难抢了。

3:短期标的更难抢。现在有些平台的长期标的还可以,但6个月以内的标的真的很难抢,甚至就不发短期标。

4:监管政策,不合规资产,资产产品等这些都不放P2P做了。

总之,就是资产少了。


深扒互联网金融

应该是某几个平台的标比较难抢吧,并非普遍现象。难以抢标的平台里也有一些是通过宣传和造势引导投资人去抢标,从而形成一标难求的局面,而用量保持不变。下面我说说造成抢标难的一些外部环境。

第一,经过这两年的市场洗牌以及投资者教育,好的平台逐步被市场验证,不好的平台逐步被淘汰,平台数量在减少。同时,由于高利率的驱动,投资者数量又在不断增多,所以需求和供给在发生变化。

第二,监管不断完善,平台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备案、银行存管和一系列政策落实上,也影响了对资产端的拓展。


侯凯21495536

主要来说,应该属于饥饿营销的一种。



通过这种手段,造成一种该平台很被认可,理财销售很旺的印象,使其他客户增加购买欲望。

当然,不排除真的很抢手。

但是,说实话,p2p本质上是放贷,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资产质量很不好把控;同时,小额的贷款决定了数量和总量的成正比的,会导致单笔核实能力下降。



今年的资管新规也使网贷资金出口减少。



所以,有些理财产品存在平台自己掏钱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少销售一些,也会减少一些损失。


路漫漫呐喊

我觉得是目前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了,所以对标的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在一定程度来看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一直在车e贷投标,最近也是这个问题。每次有标都第一时间上去抢啊。哈哈这种理财的感觉还真不错。


手机用户95861448657

这还不明白吗?新政策出台,严格整顿互联网金融市场,大多数平台都存在问题,只能观望政府的态度!再说了,不允许暴力催收,又不能爆通讯录,要是轻易把钱放出去,凭什么去收回来呢?如果都依靠法院的话,那法院忙得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