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的娃娃不能好好配合看牙?

趕緊改吧!

今天和我一個好友聊到這個話題,她感觸頗深。怨我為啥沒早點告訴她。

起因是這樣的:

今天約她老公來洗牙,做下定期的牙周檢查。沒想到她把寶寶也一起帶來了,三歲。

寶寶,你看好了啊,你要是再不認真刷牙,就和爸爸一樣的下場,也得到韓阿姨這裡來洗牙,看這血流的一池子的嚇人!

不好好刷,就和爸爸牙一樣又黑又髒,難看死了!就只能老看牙醫!…………

我大吃一驚,讓她的勸導立即剎了車。

其實在我們身邊,這樣類似的“說服教育”無時不在。

雖然我不是搞兒童牙科專業的,但是我們科兒牙診室裡時不時就傳出要不嘶聲裂肺、要不歇斯底里等等的娃娃的哭鬧聲。聽得我血壓都高了!

為啥很多孩子看牙都不能很好配合?

為什麼我家的娃娃不能好好配合看牙?


有時候有人會問我,包括很多患者諮詢我:你們牙醫自己的孩子看牙配合嗎?

實事求是的說:

說100%可能太絕對,要不又有人會說我不嚴謹了。

看牙是否乖乖配合這件事又不能遺傳,為啥牙醫家的娃娃能做到而你的娃不能?
為什麼我家的娃娃不能好好配合看牙?

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重點,主要是你從娃娃小時候的引導方式錯誤造成的。

回到剛剛我閨蜜的例子,話語裡給孩子造成的印象是:看牙是個苦差事、是受罪!

這樣的不斷引導下,孩子怎麼可能喜歡看牙?而這種類似的錯誤言語引導,往往在你孩子不懂事的時候你就悄悄在進行了。

比如以下實例,你是否又中招了?

1、孩子還不會說話的階段

家長往往認為這時候大人聊天孩子太小聽不懂,其實千萬不要低估娃娃的接受能力,雖然他不會說,但是你們說的意思都明白、都接受了。

常見語境:

父母有人今天去治牙了,回來聊天:

哎呀,我去拔牙,給我嚇死了、緊張壞了!

我就怕打麻藥針!

可不,我最怕去看牙了,肯定會疼死滴!

你都怕,孩子能不怕嗎?跟你學到的啊!

小寶寶在父母這樣的薰陶下,不怕看牙才怪 !

2、寶寶會說話、理解力尚可的幼童階段

家長老拿言語嚇唬孩子,給寶寶留下堅定的印象:看牙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常見語境:

我跟你說,你再不聽話,來個人把你牙拔了啊!

你不好好刷牙,讓你疼死!

你再不好好刷,牙就得壞的長蟲子,就得拔了,看你咋辦!

告訴你,牙壞了洞長蟲子,就得去鑽牙,嗞兒嗞兒的要命呢!

總之,首先家長自己沒有做好,沒有樹立起看牙是一件必須要做而且是及其重要的事情的榜樣,而且不要給孩子造成看牙是一件痛苦的過程的印象。

比如,我閨蜜要這樣說會不會更好:

寶寶來看哈,爸爸就是沒有認真刷牙,所以現在牙是黑黑的、臭臭的,今天咱們來醫生這裡,給牙齒洗澡澡,你看,爸爸的牙又變得白白香香的了是吧。

問爸爸,洗完牙是不是很舒服?所以咱們不僅要認真刷,還得定期來洗,才能讓小白牙漂漂亮亮呢!

切記:

家長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治牙是痛苦的情緒,這種情緒真的會傳染。

臨床上嚴重哭鬧的患兒的家長十之八九都有及其害怕治牙的!

另外,家長要善於引導孩子,要讓孩子明白:有一口漂亮的牙齒是要從很小很小的baby就開始抓起了,而且牙齒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部分。

舉例說明,我好多朋友的娃娃當初上幼兒園都有所謂的分離焦慮,最初期,她們都需要請假半天去陪,上幼兒園都不能全天上完,孩子還在班上嚴重哭鬧,也是嘶聲力竭的,有的好多天這種情況才略有好轉。可是我家娃娃就毫無這問題,我從沒有請假陪過一分鐘,而且老師說在幼兒園裡玩的還很開心,適應的很快。

為啥?一樣是引導的問題。

但也許大家不認同我這個方法哈。只是舉例分享下。

我大概從他一歲多有點懂事的時候開始,不斷的暗示他,有時候帶他去幼兒園院牆邊看很多小朋友玩耍的場面,

和他說:寶寶你看,和那麼多小朋友玩兒多快樂,比自己一個人在家玩玩具要熱鬧吧。他點頭,我趕緊說:但是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有去幼兒園的機會呢,老師要看下你的表現棒不棒,要是很棒,老師豎大拇指了,你才可以去的。這是獎勵給優秀寶寶的機會。

後來我家娃從來都以進入幼兒園為榮譽感,怎麼還會有哭鬧焦慮呢?

孩子如何配合看牙的問題其實也類似,家長要善於利用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言語的鼓勵與引導是及其重要的環節。

為什麼我家的娃娃不能好好配合看牙?


其實,我個人認為,咱們的孩子最初都是一張白紙,寫成啥樣都是家長影響教育造就的,看牙也是如此。

我的確不太信,真的會有那麼多天生看牙哭鬧不配合的孩子?

如果家長能夠耐心正確地引導,且不說給咱時間精力省了多少,還能省多少銀子哪,而且孩子從小就能養成定期看牙的良好習慣,真的是受益終生!

好吧,春節還沒過完,再給大家拜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