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水腫病對豬場危害大,老養豬人的綜合防控,值得學習!

仔豬斷奶前後,水腫病是其經常發生的急性腸毒血癥。該病雖然發病率不是很高,但卻具有較高的致死率。

在肉豬養豬當中,仔豬水腫病一直是對豬場管理產生困擾的病症類型,將對豬場的經濟效益以及仔豬成活率產生影響。為了保障養殖活動的正常開展,即需要在養殖當中做好病症特徵把握,做好其防治工作。

仔豬水腫病對豬場危害大,老養豬人的綜合防控,值得學習!

一、病因分析

1.1病原體感染

溶血性大腸桿菌為該病症病原,革蘭氏染色呈陰性,有鞭毛,無芽胞。導致該病症的病原,通常為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等引起,可以說是較為常見的菌群種類。需要注意的是,導致該病症發生的大腸桿菌併為外來的,在仔豬哺乳期間,即有少量的大腸桿菌處於仔豬的腸道當中,在哺乳條件下,該情況並不會致病。而在適當誘因影響下,則將對機體的抵抗力產生影響,由其是腸內微生態平衡破壞、胃腸功能紊亂等情況的存在,則將進一步在仔豬腸道當中不斷繁殖大腸桿菌,形成毒素。這部分毒素則由腸道吸收進入到仔豬血液當中以後,則會在不斷積聚的情況下導致毒血癥情況的發生,並在堵塞積聚到一定量後使仔豬發病。

1.2生理因素

對於仔豬來說,其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容積小,小腸與胰臟所分泌的消化酶量較少,胃不分泌澱粉酶,即因此不能夠對飼料當中的營養物質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對於沒有被消化的蛋白質來說,當其進入到腸道當中以後,則將引發過敏反應,在損傷到長絨毛後因消化功能下降導致腹瀉以及消化不良問題的發生。而對於沒有被徹底消化的澱粉、蛋白質以及沒有被吸收的氨基酸來說,其在仔豬腸道當中則將形成良好的細菌培養基,在改變微生物菌群的情況下在部分大腸桿菌增殖的情況下產生致病毒素。而在其母源抗體來源中止、而自身免疫系統沒有發育完全的情況下,細胞免疫則將受到抑制、抗體水平降低,進而導致水腫病的發生。在仔豬階段,在豬胃腸當中缺少遊離鹽酸以及胃蛋白酶,在蛋白質消化方面較為有限,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質更是如此。如飼料當中具有較多的豆粕,因豆粕當中具有植物凝血素以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當絨毛受到損傷之後,則將對其在蛋白質的吸收方面產生影響,在對蛋白酶活性形成抑制作用的情況下使蛋白質獲得分解吸收。通常來說,在對這部分飼料開始飼餵時並不會發病,而在中後期階段,因不能夠徹底分解蛋白質,腸內容物在發酵、腐敗的情況下進一步刺激腸末梢感受器,進而導致消化不良以及腹瀉問題的發生。

仔豬水腫病對豬場危害大,老養豬人的綜合防控,值得學習!

1.3斷奶

在仔豬日齡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其腸胃當中的消化酶數量也在此過程當中不斷增加,而在斷奶應激的影響下,不同類型消化酶在具體活性方面存在下降情況,在影響到其消化生理功能的情況下使其腸道菌落髮生失調問題。在早期斷奶應激情況下,即能夠對仔豬體內的循環抗體水平產生影響,在對細胞免疫力形成抑制作用的基礎上使大腸桿菌過度繁殖形成毒素,在被機體吸收後發生水腫情況。

1.4飼料

仔豬消化生理特點的存在,使其在植物性蛋白質消化能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當較多飼料蛋白通過進食進入到其腸道當中以後,則將因腐敗問題的發生傷害到消化器官組織,進而導致腹瀉以及消化不良問題的發生。而對於沒有被吸收的氨基酸以及沒有被消化蛋白質,在進入腸道當中以後也將因微生物區系紊亂而形成毒素,進而導致病症的發生。同時,當其飼料當中存在缺乏硒、維生素E時,其免疫器官原有正常結構則將受到破壞,在影響其抗病力的情況下導致其存在營養不良問題,為大腸桿菌的附著、增殖創造了條件。

1.5飼養條件

仔豬在生活當中較為規律,在對其飼養方式以及飼養條件進行突然改變時,就可能導致該病症的發生。

1.6其他

其餘誘因如環境改變、氣候改變、冷熱刺激、過早斷奶以及疫苗接種等也可能因此降低仔豬對病院菌的抵抗力,在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問題發生的情況下,使腸道菌群體系發生失調情況,進而導致水腫病發生。

仔豬水腫病對豬場危害大,老養豬人的綜合防控,值得學習!

二、綜合防控措施

2.1減輕斷奶應激

通過科學早期斷奶方式的應用,能夠對母豬的繁殖能力進行提升,對仔豬的生長起到加快的作用。但在實際早期斷奶時,對仔豬則是一種應激,其原因包括有仔豬從分娩到保育舍環境變化產生的應激、母子分離的心理層面應激以及開始吃飼料即營養層面的應激。在這幾部分應激情況當中,營養應激最為強烈,且同環境、心理應激相比具有著更大的影響。對此,即需要在斷奶處理前通過提前補料的方式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根據實踐發現,從7日齡開始使用乳豬料誘食,則能夠使仔豬在斷奶之前對植物性飼料形成較好的適應,能夠對其胃腸消化機能進行鍛鍊、加強與較好的適應。在完成斷奶後,在7d以內不得對飼料進行更換,在7d以後,則需要以逐漸的方式對豬料進行更換,以此最大程度對仔豬斷奶後營養應激方面的影響進行減輕。

2.2降低蛋白質含量

仔豬在早期斷奶後,具有著較少的胃酸分泌量,不同蛋白酶具有較低的活性,同植物性蛋白質較高的飼料存在著不適應情況。對此,在完成斷奶的3周以內,即需要做好飼料蛋白質含量的控制,保證其在19%以內,植物蛋白在15%以內。

2.3補鐵

缺鐵性貧血是仔豬生長髮育當中經常發現的問題類型,當該病症發生之後,不僅會對仔豬的正常生長髮育產生影響,且會因導致激發感染的情況下發生水腫病以及腹瀉病症。對此,即需要在3日齡內在仔豬股內做好補鐵劑的注射。

2.4補硒

仔豬水腫病對豬場危害大,老養豬人的綜合防控,值得學習!

2.5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方面,經常使用的藥物類型有金黴素、痢特靈等,在實際飼養當中,將藥物作為飼料添加劑進行適應,則在仔豬水腫病以及腹瀉預防方面起到效果的效果。

2.6斷奶前驅蟲

在仔豬斷奶前後,通過驅蟲劑的驅蟲處理,即能夠避免寄生蟲出現對腸黏膜造成侵蝕,在避免大腸桿菌侵入到腸粘膜的情況下對仔豬腹瀉、水腫病的發生幾率進行降低。

2.7消滅傳染源

在日常飼養當中,要做好病豬的隔離處理,加強豬舍當中的衛生建設,每天做好豬舍當中糞尿的清理,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保證圈舍內不存汙水、不積尿,並通過自動飲水器的安裝實現對該病症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