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吃飯,媽媽別焦慮,這真不是個事兒

很多2-6歲的兒童都有挑食的行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讓孩子如何多吃飯,奶奶、姥姥或媽媽可能發動了自己所有的腦細胞,但對策無非2種:1種是威逼利誘,要麼威逼孩子必須多吃一口,再吃一口;另1種是變身米其林星級廚師,365天天天不重樣地端上美食。

但這2種辦法都有失敗的時候,為什麼呢?第1種辦法實質上是家長在和孩子爭“控制權”,吃飯這事到底“誰說了算”,通常家長都贏不了,因為成長的力量誰也擋不住。第2種辦法看似家長聰明又努力,但再多樣的飯菜也會成為平常,孩子漸漸還是失去了興趣。

孩子不愛吃飯,媽媽別焦慮,這真不是個事兒

為什麼說挑食不是大事兒呢?很簡單,試想,10年以後你還擔心TA不愛吃飯,不知道沒吃飽會餓嗎?肯定不會啊

事實上,挑食是人類進化的重要保證。考古學家在周口店發現的猿人頭骨,牙齒幾乎都被磨平,可以想象猿人吃的都是很粗糙、需要大量咀嚼的食物。正是食物的不斷精細化,增長了人類的壽命,保證了人類的不斷進化。

挑食行為通常開始於2歲,精神分析的理論認為,這時的幼兒已經有了明晰的自我意識,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大幅度增長,已經不願意受控於人。但一個不幸的事實是:他發現自己無法制造食物,他必須“受制於人”。就在這樣的糾結中,他開始挑食,試圖擺脫“控制”,展示自己的力量。

孩子不愛吃飯,媽媽別焦慮,這真不是個事兒

其實,不願意吃飯無非4種原因

  1. 不餓。真的,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撫養人願意養“胖孩子”,感覺特別有成就感,總是給孩子“多吃”。

  2. 有比吃飯更好玩的事情要去做。如果有小朋友等著吃完一起做遊戲,那吃飯的吸引力會大大下降。

  3. 對撫養人的“控制”說no。還是那句話,吃飯的事情——吃什麼,吃多少,什麼時候吃,到底誰說了算?連吃飯都要被控制的確情緒會不太好。即使無法正面反抗成功,孩子也會用“被動攻擊”——挑食來表達。

  4. 飯菜味道實在太糟糕。我見過一個媽媽,什麼都放到清水裡煮,還為自己完全遵從了幼兒輔食“少油少鹽”的規則而沾沾自喜。

孩子不愛吃飯,媽媽別焦慮,這真不是個事兒

綜上,挑食真的不是大事兒,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面臨食物的選擇。還是那句話,10年之後你還擔心TA不知道吃飯?不知道飢飽?當然不會擔心。所以媽媽們請放下焦慮吧——關於寶寶挑食——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