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巷里长大的公交车司机 给杭州城雕提建议拿下金点子奖

2018-05-23 13:53

你有好的故事 请跟我们分享

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

珠宝巷里长大的公交车司机 给杭州城雕提建议拿下金点子奖

金为民在越南旅行

1946年,金为民出生在杭州珠宝店林立的上珠宝巷,家里也算是珠宝世家。

后来,他的家——上珠宝巷拆迁,他分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很少见的电梯房。

又后来,他眼看着雇他开车的老板,从包工头变成了房地产大老板,造的房子价格一路看涨。

他则一直住在自己工作过的地方——原杭州公交公司汽车修理厂所在地建起的公交宿舍里。

1946年

珠宝巷里长大

我老家在中河畔的上珠宝巷南端巷口。

当时,南端巷口的左右两侧是两幢颇有西洋风格的城堡式大洋楼,建于1865至1917年,它们分别是信源和义源银楼,是珠宝巷的独特地标。

我家与义源为邻,听老爸说,我家两层高的泥墙木屋是太爷爷买下的,他在老屋里开了个珠宝小店,名为“金明源”,店名末尾带“源”字,大约想沾沾财大气粗的义源的光吧。

相比之下,自家的珠宝店,就只能算是小商小贩了,店的门面还没有家的客厅宽,店虽小,但生意还算可以,儿时吃穿不愁。

1956年

我没能继承珠宝店

1956年,我爸的珠宝店接受公私合营改造。新的国有珠宝店在湖滨,我爸成了营业员。

我没能继承家业。

1964年,看到杭州交通技术学校汽车驾驶专业招生,18岁的我就报名了。

当时,马路上除了公交车,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车。

学校在中村,也就是现在转塘一带,学的还是长头的公交车。

1966年准备考驾照时,我是在中山中路羊坝头这一带练车的,这段路现在已经是步行街了。

年底,我拿到了驾照,但毕业证书是1984年才补发的。

1967年

“跑单帮”的4路公交司机

1967年,我进入杭州市公交公司,当了司机。

我开的是2路车,从三廊庙到六和塔,那时还没有旅游这回事,坐这条路线的都是上下班的人。

从闸口到六和塔的这段路,一开始没有铺柏油马路,我开了两三年后才铺好。

这之后,我又调去开4路和14路,4路的终点站是九溪,14路的终点站是富阳,每天开哪条线由调度员安排。

富阳那时还是个县,富阳公交车站下来有一条小路,走上5分钟,就是个街头菜市,路两旁的鸡鸭鱼肉农副产品,比城里要便宜不少,我们这些公交车驾驶员和售票员就跟跑单帮似的,每次跑完车都要去买一点,“赚”点差价,有时还要帮朋友代买一点,只是都没想过要“代购”赚钱。

这算是开14路车时最好的福利。

但开4路车就会遇到一个危险路段——之江路没修之前,经过浙大分校这里,有一段盘山路,弯道多事故多发,再遇到雨后出太阳的天气,路上的柏油就会浮起来,路面打滑,就更难开了。

不过,还好我开车比较小心,没有出过事。

1988年

去广州接回第一批双层巴士

杭州最早出现双层巴士是在1988年,10路、11路、18路、24路、25路、26路等,都曾投放过双层巴士。鼎盛时期,杭州的马路上曾同时跑着100多辆双层巴士。

但因老式双层巴士油耗大、速度慢、没有空调、故障率高,2009年双层巴士悄然退出杭州。

——2012年11月22日《都市快报》

1988年,我带队去广州接回了杭州的第一批双层巴士。

怎么接?就是一路从广州开回来呗。

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走的是普通公路,但双层巴士特别高,有些路段不好走,我是在最前面开面包车探路的。

在广东经过一个桥洞时,好险,双层巴士比桥洞高出一点,后来大家动手把轮胎的气放掉不少,让车身下沉才勉强通过桥洞,一过洞就连忙把轮胎的气打足。

经过福建的时候,有很多山路,我本来有点担心双层巴士会跟不上,但没想到这车的动力还蛮足的,翻山一点也没有问题。

这批车的扶手杆做得特别漂亮,是铝合金做的,这批双层巴士报废的时候,不少人拆了扶杆回家去做晾衣竿呢。

和现在的考驾照不同,1966年考驾照之前,我在汽修厂学习修车,就学了一年左右。

没想到的是,1988年单位给分的新房,竟然就是在大修厂(厂已搬迁)地块上建的。

一晃20年,我竟回到此地,一住又是20年,看着这片土地一点点变化。

如今,整治后的古新河,成了我退休后每天溜达的好地方,有次我沿河散步,只见一厨师坐在河边看报,“水平沉柳丝,倒映白帽人”,画面竟美得一塌糊涂。

1993年

错过2000元/平方米的房子

1993年,经朋友介绍,有个包工头有一辆桑塔纳,经常要绍兴、杭州、上海到处跑,要雇个司机,月工资900块不说,年终奖给三五千元,那时公交公司年终奖才600元。

我就决定去试试。

刚去的时候,这个老板还是在各地的房地产工地上接活。

1995年,老板成立房产公司,开始自己造房子,均价2000多一平方米,他跟我们这些员工说:“你们有亲戚朋友的,都可以去推销推销。”

我刚刚花2万多把半道红小区这套6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买下,觉得够住了,不想贷款买房子,就没买。

也就过了一两年的时间,老板开发的这个房地产项目所在地块划归杭州了,房价一下涨上去了。

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的车也越来越多,我已经不光是开车了,而是要管理车队了。

1998年

儿时愿望在儿孙辈身上实现了

1998年,珠宝巷老屋拆迁后,分给我的安置房在茅廊巷一幢18层高的电梯房内,“茅廊巷菜场”在其底层,对面则是我孙女就读的小学。

我儿时希望的在家门口上学和买菜的愿望出其不意地在儿孙辈身上实现了,只是我已住惯了半道红小区,这一辈子都不想与我的“汽修厂”分开了。

2005年

那个时候,电脑还不算很普及,我都快60岁了,根本没想过要学电脑。

哪里会想到5年后,我家里装起电脑,我开始学着在电脑上炒股票,再后来我用上了智能手机,现在直接手机上就炒股票。

2008年

关于旅游的金点子获奖

昨天下午,杭州举行2008年度杭州市人民建议表彰大会,市委宣传部、市政协特邀一组、杭报集团等14家单位获得“人民建议集体奖”;另外还表彰了人民建议金点子奖、人民建议创意奖、人民建议纪念奖。

——2009年11月21日《都市快报》

2008年,我提了几点关于杭州城雕的建议,被评为杭州市人民建议金点子奖。第二年我应邀参加表彰会议,与书记、市长一起合影留念。

2016年,我又以《运河古建筑,雕塑与风景摄影游》参加了杭州市拱墅区商务局举办的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被评为优秀方案。

我的这些建议能够获奖,正说明杭州越来越重视旅游了。

2018年

去了越南旅游

退休后,我除了手机上炒炒股票,电脑上写写文章,古新河边逛逛,就是拾掇花花草草了,现在也算是自学成才的园艺小能手。朋友在丁桥开了家农家乐,我每周都去帮他打理花花草草,也算是老有所为。

今年,我还去了越南旅游。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哪会有现在这么热闹的农家乐,我又哪会有机会出国游。

“我的编年史”征集令

2018年,改革开放的征途将走过40年。

岁月烙刻下了一代人的形迹。

在这40年的风云激荡里,有多少浙江人的青春和人生发生了巨变?又有多少人见证了时代和岁月的沧海桑田?

即日起,都市快报联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档案馆,发起有关“1978-2018我的编年史”记忆的档案征集。

你的创业、你的爱情、你的家人、你的工作,无论什么故事,都可以说给我们来听,我们来帮你编写一部——个人编年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