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如何看待這句話?

花開隴上

先看我親眼所見的一個故事,有一天我在小區門口的一個路邊攤旁邊吃早餐,不一會小區一個老奶奶也帶著孫子來到這個路攤吃早餐。

這個老奶奶來自農村,來到縣城是專門幫忙兒子照看孫子的,路邊攤主和老奶奶應該很熟,見了面就主動招呼並問:聽說你家兒媳婦又生了,生的是什麼?

老奶奶回答說生的是兒子,攤主於是向老奶奶道喜,不曾想到老奶奶卻回答說:好什麼?大的那個是兒子,這二胎又是兒子。



聽完他們的對話,我不禁想,對於老人的照顧當兒子的確實沒有女兒做得到位,不管是細心,還是賴心都永沒做女兒的想得周到。更是很難有像女兒那種小棉襖般的貼心,一般的感冒真的不會引起太大的重視,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

這還是在婚後,兒子在結婚之前,當父母的更是操碎了心,和女兒比起來簡直就是不讓人省心。



一方面在成長過程中,兒子惹的是非比女兒要多得多,稍不注意就會有人打電話來叫父母“出警”,經常對人家是說不盡的好話。如果是女兒往往就會乖巧許多,很多事情還會主動替父母分擔考慮。

另一方面兒子長後婚姻也是一件讓父母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彩禮,不讓當父母的一貧如洗,哪裡肯罷休。大兒子的彩禮如果要少了,又怕將來太吃於,二兒子結婚又有大兒子在那裡作對比,也不會輕鬆。如果是女兒就沒有這方面的操心了。



所以農村才有“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兩個兒子四等人。”這樣的說法。這種說法和“兒多母苦”如出一轍。

當然這只是農村一種社會現象,對於父母來說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只要他們能過幸福,再苦再累都願意,再苦再累都值得。而且只要教育得好,兒女能夠出人投地,不管什麼事情,不需要操心的。


歡農

生個兒子爹媽愁,生個女兒住高樓。過去是重男輕女,現在是重女輕男。“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表面上看來沒有什麼道理,但細想起來還是有理由的。但無論男孩女孩,只要有用,不等不靠,都是一等一的人。

下面還有一句,一個兒子四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


這和現在流行的“銀行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生個兒子是建設銀行,生個女兒是招商銀行,兩個兒子是民生銀行,三個兒子是匯豐銀行,兩個女兒是浦發銀行,三個女兒是興業銀行。



現在在農村,確實生女兒比兒子好!一兒一女雖然湊成好,但也沒有兩個女兒好。


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談婚論嫁和養老方面來說的。無論男孩女孩,長大了父母都盼他們能早日成家,找到歸宿。養女兒很好的,再差的女孩的也不愁嫁。但兒子就不同了,如果條件不好,兒子自身又無才能,能娶上媳婦的機率很渺茫。

兩個女兒的家庭可以一個出嫁,一個招女婿,無論結婚禮錢,還是養老,都是穩賺不賠的事兒。

有研究人員經過對數以千計有孩子的家庭進行統計,得出的結論是:有兩個女兒的家庭幸福指數最高。


一個女兒呢,條件好的可以招女婿,條件差的也不愁嫁,但養老方面來說,一個女兒要照顧的老人精力肯定沒有兩個女兒的好,所以說是二等人。

一兒一女呢?是因為長大了女兒出嫁了,因家裡有兒子擔著,可以不顧或少顧及父母,而兒子找了媳婦,卻沒有女兒貼心。所以說還沒有隻有一個女兒的好,就稱之為三等人了。

“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這種說法在以前的農村很盛行,事實上也是如此。


現在很多家庭裡,只有女兒的家庭幸福得多。女兒貼心,長大了很會心疼父母,吃的,穿的,用的都會為父母考慮周到。而兒子很少有這樣細心的。

有書君舅舅家有三個女兒,想當年被村裡人嫌棄,說沒兒子沒香火。現在好了,那些有兒子的家庭個個都羨慕,不僅是逢年過節熱鬧,平常家裡不是這個女兒在,就是那個女兒回,有什麼好吃的好穿的女兒們從來沒有少過,女婿們還經常組織一起去旅遊,真是羨慕死村裡人了。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什麼天價彩禮,豪華婚禮之風的遏制,這種現象將會不存在。生男生女一個樣,現在二胎政策的放開,讓很多家庭減少了顧慮。無論男孩、女孩,只要健康,有感恩之心,反哺之意,就是幸福的。


有書共讀

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這段話猛的一看就是沒有科學根據,隨口那麼說的,可細想能說這些話的人誰又不是在描述自己現實中的處境呢?其實這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只適合那些真真實實貼近的人群或是曾經經歷過的人群!


為什麼說這句話的人大多是農村老人而不是大城市的其他人群呢,因為農村現在確實有那麼一群老人養兒防老,到最後卻自己孤零零的處於孤獨病痛之中,甚至是都到了該安心養老的年紀還為了兒子的婚事沒日沒夜的四處奔波,這塊心頭石壓在他們心頭上甚至要比壓在兒子自己身上更沉重,因為他們除了要面對村子的輿論還有一份期望和責任在裡面,兒子結婚成了他們最後的盼頭。



我這麼說並不是說養兒子不好,無論養兒養女只要教育好了,他們有出息了,那肯定也能省不少心,村子裡這樣的老人也不少,但是相對那些兒子還未結婚,自己還在為了這些未了的心願每天焦頭爛額的老人他們說這句話我能理解,因為就算同等經濟條件下的家庭,一個養兩個女兒,一個養兩個兒子或是一個兒子,那麼兒子要是個出類拔萃的人就不說了,要是個普通人那家庭情況肯定遠不如養女兒的家庭了,這年頭女兒不愁嫁,甚至有拿著彩禮當上門女婿的也越來越多!


說這麼多並沒有評價養兒不好,只是對於現在農村的現狀客觀的評價一下,兒女的婚姻在老人們眼裡永遠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大事,這也是他們一輩子快要到頭時最後的盼頭,面對當下農村單身男子越來越多,他們說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只是對現實無賴的感嘆罷了!


小夥子很膩害哦

兩個女兒一等人,是說夫妻如果有兩個女兒的話,用不著花錢給兒買車買房娶媳婦,省去了許多彩禮,相反,有兩個女兒,兩朵美麗的花,可以一個嫁出去,一個在家招女婿,不管哪個都可以收一些彩禮,禮品,一個女婿半個兒,兩個加在一起就等於一個兒了,小日子過的十分蜜甜。是一等人。

一個女兒,就算一根獨苗,不管是嫁還是招,都是隻進不出的事,只有一個女婿半個兒,萬一攤上一個不孝順的女婿,半個兒也沒有了,但積攢半輩子錢,在女兒身上也花不幾個,也夠下半輩子花的。一個女兒與兩個女兒相比,一小於二。所以是二等人。

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娶一房兒媳不容易,又買車又買房要好幾十萬,再加上過大禮十多萬,禮品要用車拉,夠親家開一個禮品店了,又是幾萬,還有三金,上轎禮,改口費,真夠嚇人的。把女兒嫁出去,人家也花錢,但孃家也留不多少,除禮品之外,也不一定能得到多少,一個女婿半個兒有了,但這整個兒,被媳婦減去了,平時逢年閉節,頭痛腦熱的,女兒拿些禮品一轉臉,又讓兒媳婦拿跑了,姐弟或兄妹再鬧的不和氣。所以,只能當三等人了。

最苦的是隻有兒子,沒有女兒,尤其是多子可不多福,兒子,孫子都是討債的,所以是債緣,子多父母受窮,娶一房兒媳脫一層皮,上面都已經闡述了,只有出沒有進,而且永遠沒有小棉襖,沒有貼心人,逢年閉節,只有問你要壓歲錢的,沒有送禮的,幾個懂事的兒媳加上會周旋的老人成一家人,是燒幾輩子高香,要是碰上不論理的兒媳再加上不會來事的老人,管叫一家人雞犬不寧,老少不安。只能算是四等人。


陽光雨露177713209

Dream星宇在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6e1a6ed1764f8b3c78af32f037465341\

Dream星宇

曾記得我小的時候還有人在嘆“三個兒子,還大小夥呢,以後找老婆都難”啊😄,因為我爸是殘疾人,所以,當時別的鄰居就擔心因為家窮會娶不到老婆。

我有一個堂叔,他家是三個女兒。別的鄰居都說“以後你有福了,糖要吃到蛀牙”。當時我堂叔自己慨嘆,唉,老了沒人在身邊有啥意思。也就是女兒大了,以後會要去別人家過日子,不會在他身邊陪伴著他。

“養兒防老”在江蘇大部分農村都已經沒有這種觀念。畢竟曾經很嚴厲的計劃生育執法隊,讓人至今提起都會膽戰心驚。因此,“一家只生一個好”“男孩女孩都一樣”這樣的觀念執行的很徹底。在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下,人們確實也嚐到了生一個的好處。

以前,農村由於生活困難,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武逆子動手打老人,再加上很多兒媳不孝順的事件時有發生,老人生病基本都是女兒回來服侍。很多人開始有了“兒子恐懼症”。女兒的乖巧,孝順給老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幸福。很多人寧願生女兒也不願意生兒子。

農村現在生兒子結婚需要在老家建房,城裡買房,開著小車,拿著彩禮。在農村一輩子就是兒子的奴隸,算算一筆賬;讀書從小學到大學,每年不算多按兩萬吧,其實每年近三萬,12年就是24萬,建房38萬,買房,100放的110萬,買車20萬,彩禮10萬(這個是給新娘子日後帶回來做為小兩口財產的),婚禮需要六七萬。這樣接近210萬還是最保守估計。農民年收入能多少?所以很多人寧願生女兒。

“兩個女兒一等人”,說的就是兩個女兒會搶著對父母好。老了後,女兒是真正的棉襖,兩個女兒會自行排班照顧老人,晚年幸福的老人是一等人。

“一個女兒二等人”,說的是一個女兒,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老人。因為一個女兒,女兒也要過日子,只能在很危急的時候才能請假。住院了,女兒會貼心伺候。

“一兒一女三等人”,說的是現在這種經濟社會,老人如果有財產,那財產分配可能成為照顧老人的籌碼。這樣會造成兒女心懷鬼胎,也有的會為了獲得老人的財產而假象是孝順。不管怎樣,需要照顧的好好的,以便獲得老人信任,分財產多分一點罷了。

其實,現在不管兒子還是女兒,家庭教育才是關鍵。不管兒子也好,女兒也罷,人老後貼心的守候服侍,這樣才是幸福。

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請贊並“關注”。我們會有更多的共鳴。


JasonYuan68921596

這話在中原地區沒聽說過。

但是,事出有因。可能是一些女明星的高額的收入,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章子宜、劉濤、李璐等。男明星也有,如:陳道明、成龍、趙本山等。

今日時代,雖然,不說重男輕女,也算男女平等吧。

論說培養兒、女的成本都差不多。女兒成人出嫁,家境好的,能多照顧些爹媽,這也是是實情。不過,兒子事業做好了,也令人驕傲啊。

社會發達了,追求高價值生活,需要高的收入。自然,人就忙些,壓力大些。屬正常。不至於這等悲傷。這些也只是聊天語言,說說而已。

謹是個人戲說。


早晨的太陽122

農村老人常說“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如何看待這句話?關於這句話,我就說三個故事吧。由於現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幾句話才比較完美地展現當前的農村。


二十年前,在農村,如果沒有兒子的話。不管你多有錢,多有能力,村裡人都會看不起你,一句話就把你懟過去:“您家有這麼多錢,啥用?留給誰,連個帶把的都沒有。”那時候有兒子的家庭,兒子多的家庭,走路都是趾高氣揚的,仰著臉走路。就連說媒的時候,也都是兒子多的好說。如今社會不同了。兒子多的話,不僅僅討老婆成問題,各個方面都成問題了。

先說兩個女兒一等人吧。這個在我們村裡有兩個女兒的,逢年過節家裡比較熱鬧,女兒女婿一家人開著車提著大包小包的前來拜年。吃的用的花的,都準備的妥妥的。如果只有兒子的家庭,那只有羨慕的份,看著自己的兒子和媳婦帶著孫子、孫女去丈母孃家。所謂兒子都是給別人養的,不是沒有道理。

一個女兒二等人,為什麼這麼說呢?相對於兩個女兒的人家來說,一女兒就少一份盡孝的心。家裡就不會那麼熱鬧。同時家裡有個什麼事情的時候,也少一分分擔。所以的事都要讓這一個女兒去扛了。相對而言,生活肯定沒有兩個女兒好。

一兒一女三等人。這句話呢?其實也挺難理解。因為漢字,有女有子才為好。單獨有女兒沒有兒子,總感覺少點什麼。我現在認為,包括我們村民認為還是兒女雙全最好。但是對於生活來說,那的確是三等人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女兒是負擔,兒子是更大的負擔,上學讀書什麼的不說,就單單說兒子娶親,在農村那沒有大幾十萬基本上是辦不成的事。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苦心巴力的要經營多少年才能給兒子說一個媳婦,買一套房子呢?家裡的開支基本都綁在兒子身上了,你說不是三等人是幾等人?


當然三等人下面還有兩個兒子的,三個兒子的,社會在變,人也在變,想想那三個兒子的普通農村家庭,該怎麼翻身呢?


民工札記

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多半是出於自我安慰的。在農村老人的重男輕女思想觀念是不會改變的,因為他們那個年代的人都靠兒子養老。所以才形成了重男輕女思想。

但是現在思想開放了,很多有文化有知識有思想的人覺得男女平等了。在他們的內心裡男女都一樣,都要付出很多心力去撫養、教育成才。


但中國重男輕女思想哪是那麼容易改變的,有些人明明心裡想要兒子,但是生了女兒,迫於壓力就不敢生養了。所以就出現這種一等二等三等的自我安慰式、女兒比兒子孝順貼心、養女兒不用買房,養女兒是招商銀行之類的口號。其實這是一種變相的重男輕女,養兒子就要多費心、給他買房買車娶老婆,養女兒就不用那麼辛苦、不用花那麼多錢還強迫她們乖巧懂事,長大必須體貼孝順父母等等。這肯定是一種內心裡還是偏向重男輕女思想的教育方法。並且這種虛偽的方式會影響你的女兒,也讓別人生了男孩的家庭嗤之以鼻。

如果你真的認為男女平等,你就用行動去告訴你的孩子。在這個世界無論男女都要獨立、自強、自愛,才能收穫完整的人生。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子女,不管男孩女孩,你都需要付出很多勞力、精力、財力,才能把他們養育成人!


所以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還是重男輕女或者是一種變相的重男輕女思想,他們為了標榜自己生女兒生男生女分等級,這跟重男輕女思想偏愛男孩輕視女孩的做法異曲同工!

我希望看到有一天男女真正平等的那一天,就是無論生男孩女孩,為人父母的人們都高興地說:“我們因為這個小生命的到來而變得完整!”

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尊重生命的行為。而不是在這裡討論生幾個女兒生幾個男孩你就屬於幾等人。這完全不尊重你經歷九死一生而生下來的那個小生命!


小小小羅鍋

白居易《長恨歌》中有一句,不重生男重生女!

長恨歌中之所以不重生男重生女,原因是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現在不重生男重生女,是因為,養兒要娶親,娶親彩禮貴,買房買車還不夠,過禮十萬嫌太差,兒子婚配僅一次,一次回到解放前,養兒未必能防老,養女彩禮才是寶,女兒嫁出心繫娘,養女養個小棉襖!

兩個女兒兩份財,老頭老太笑歡顏,一個女人一份財,辛苦半生不白忙,一兒一女等價換,本來本去沒得賺,生個兒子愁斷腸,一婚一配債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