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有没有很贴近姜文创造意图的解读?

烧音箱

姜文编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在2007年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影片以疯、恋、枪、梦为主题讲述了四段时空交叉又显混乱的故事。

这部及具姜文特色的电影,既不能算上网上所注解的中规中矩的典型文艺片,也不能算上单单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的消费型电影。

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片在叙事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也使得这部电影的解读千奇百怪,众说纷纭,那么,《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有没有很贴近姜文创作意图的解读?

有人说是对76年特殊时期中国政治的讽刺,疯掉的周韵就是疯掉的祖国,影片所表达的是特殊时期下让人性的压抑与畸形。整部影片都与太阳没有任何的联系,这也是影片最后的隐喻,意思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压抑的时代都伴随着新一轮的太阳彻底结束了。

也有人将这部电影解构为一部关于性的电影,鞋子意味着女阴部,数是阳具,卵石是精子,小河是女阴,白宫是子宫,小号是阳具,枪是阳具,枪带是脐带,太阳是生命...围绕着“性”这个主题,表达了生命是轮回的。

更有人像刘心武解读曹雪芹一样解构了整部电影,罗列出几十个电影中出现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对姜文的创作意图进行了解读。

其实,就像姜文自己所说:这里面有很多他曾经的梦境,这个作品也是可以无限解读。一千个人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姜文只是将自己的意念搬到了这部电影上。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他对那段时期的记忆,任何对电影的解构也只是观众自己自己的解构,也许到了最后,姜文自己的方式也没有那么重要,他想要的就是观众对这部电影各自的看法和感受,这大概才是姜文最终的创作意图。


电影烂番茄

观看姜文的《太阳的照常升起》时,全程我都在沉思。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是是一段奇妙的旅行,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你的人生态度。

姜文导演的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也绝对是最好的长篇之一了。

姜文很有头脑,作为一个深受西方戏剧文化影响的演员,同样也用到了电影制作中。叙事风格逼近昆汀的《低俗小说》,而表达形式上又体现出了魔幻现实主义,实在是复杂又不失风趣。

姜文说过,这部电影放在任何一个年代播出都可以。没错,这是两个被泯灭的悲伤爱情故事,但姜文却选在了1958到1976的时间里,仿佛是故意预示着他们的未来。

就像影片中老唐和李东方的爱情故事,两段不可名状的悲哀,发生了巧妙的碰撞,是人的错还是年代的错?我想应该是一半一半。

那只说着"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和剪去人头的合影照。周韵以为剪掉前夫照片就可以忘怀一切的的行为,实在让人看了心疼。

鹦鹉是周韵的精神寄托,同样预示心底里磨灭不去的殷殷期盼。

梁老师是性压抑的角色,与之对应的是性释放的角色老唐。人物之间的反照,更能凸显年代下的矛盾,就像两个极端,有最高点就有最低点。但有一点,他们都是这个时代下最真实的影子,就像姜文所经历的一样。

所以刻意描写的这段年代是性压抑的时代,人们因为肉体的克制开始了精神上的变化。

虽然曾经的回忆都已老去,随着过去的夕阳西下,但无论肉体在与否,都抵挡不住激情燃烧的岁月,恍如那日日东升的太阳,洒满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