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城市規劃體系中層次最高的規劃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規劃體系中層次最高的規劃。

其內容包括城市性質、功能定位等目標戰略

包括市域、城市規劃區、城鎮集中建設區等不同空間層次的規劃佈局,包括綜合交通、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公共服務、城市安全等專項規劃,也包括對規劃實施的要求

可以說,總體規劃是一個城市落實國家和區域戰略的重要手段,也是統籌各類發展空間需求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平臺

將全面對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2017年9月,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決定開展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以第一批15個試點城市的總體規劃編制為載體,先試先行探索城鄉規劃改革思路與路徑。

基於總體規劃的重要性,鄭州市積極向河南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建議將鄭州納入全國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城市。2018年4月9日,國家住建部向河南省政府發函,同意鄭州市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改革試點工作要求,開展規劃期至2035年的新一版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住建部要求鄭州市全面對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按照住建部關於城市總體規劃改革的相關要求,學習借鑑北京、上海市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經驗,把握好戰略定位、空間格局和要素配置,堅持城鄉統籌、全域覆蓋,落實“多規合一”,實現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有機融合,同步建設“多規合一”管理平臺,充分發揮城市總體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和剛性控制作用。

此次總規編制意義非常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這次總規編制對於鄭州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年底,國務院批覆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隨後,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形成了國家層面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政策體系,也使鄭州的城市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隨著樞紐作用的不斷強化,區域輻射範圍的逐步擴張,鄭州的城市地位開始凸顯,整體發展環境也發生巨大改變,鄭州必須積極回應國家這些新的要求和部署,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宏偉目標,以更加長遠的戰略思路、更加廣闊的國際視野來謀劃城市未來的發展目標和定位。

因此,在新形勢下,鄭州需要新的總體規劃引導城市走出一條具有特色和示範引導作用的發展道路,讓發展更平衡更充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城市更美麗。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新一輪規劃編制將突出四大新特點

在前三版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鄭州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在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思路上要承擔新的任務:

1、把握城市轉型提升的關鍵階段,支持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明確新時期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構想。識別鄭州面向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內涵和職能體系,強化城市核心功能的優化培育和空間組織,促進城市非核心功能的轉型升級。

2、強化生態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明確資源環境約束底線,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前提,合理引導城市發展規模。加強生態空間的保護與修復,制定有針對性的環境和建設管控策略。

3、大力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建設便捷高效的門戶樞紐和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提升國家樞紐地位、提升樞紐的國際化影響力。促進城市綠色智能發展,改善城市宜居環境品質,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塑造獨具特色的魅力休閒城市提供高品質的旅遊休閒服務功能和設施。

4、充分認識鄭州的文化價值意義,保護本土文化的個性特色和文化生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實現從功能建設向活力營造的轉變。

新版總規編制鼓勵市民建言獻策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附: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鄭州歷史上前六輪

城市總體規劃介紹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一)1927版總體規劃

近代鄭州的總體規劃始於1927年。在馮玉祥任河南督軍期間,倡導開展“建設新鄭州” 運動,市政當局編繪了1∶5000的《鄭埠設計圖》,規劃範圍東起經五路,西到京漢鐵路,南到隴海鐵路,北到農業路,總面積約10.5平方千米。規劃區主要是生活居住用地,推算人口規模約為25萬人。規劃的市中心在現在人民公園附近。規劃包括了公共建築、園林綠化、體育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等內容。城市發展方向全部在京漢鐵路以東、隴海鐵路以北,城市發展不跨越鐵路。

1928~1929年,編制了《鄭州市新中心城區建設計劃草案》。新中心城區選擇在平漢、隴海兩鐵路車站之西南方,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規模25萬人。當時舊中心城區在鐵路東,已有人口8萬。新中心城區是按17萬人規劃的。

《鄭埠設計圖》和《鄭州市新中心城區建設計劃草案》規劃時間相距很近,是對城市發展方向的兩種不同的設想:一種是在鐵路東圍繞舊中心城區向南北發展為主;一種是在鐵路西開闢新中心城區,以向鐵路西發展為主。規劃的最重要實施項目就是今天的碧沙崗公園。

(二)1947版總體規劃

1947年,鄭州編制了《鄭州市復興規劃指導委員會初步建設計劃綱要》。這個綱要提出瞭如疏散人口、保留空地、增加綠化、改善環境、住宅區與工業區地帶隔離、鐵路以西為工業區、東部為行政區等指導思想。整個佈局設想基本上和後來的城市總體規劃相吻合。

但由於國民黨忙於搞內戰,規劃圖紙只是一紙空文,基本上沒有實現,城市建設反而遭到內戰的破壞。

(三)1954版總體規劃

1954年,為了適應國家計劃經濟投資建設的需要,鄭州市組織力量,編制了鄭州市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城市總體規劃。

當時城市規劃主要是學習蘇聯的理論和方法。在經過多次論證後,認為西區工程地質條件好,靠近鐵路,利於鋪設鐵路專線,並有賈魯河做城市水源,因而確定了西部為工業區,東部為行政區和文化區的功能分區。同時規劃還引入了楔形綠地理念。該方案於1956年2月23日經國家建委批准。審查意見定為鄭州市遠期人口發展規模控制在50萬人以內。

這是鄭州解放後經國家批准的第一個城市規劃

實踐證明,這個規劃方案基本上是合理的,對鄭州市的各項建設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鄭州市的城市建設取得很大發展,到1958年中心城區面積已發展到59.5平方千米,中心城區人口49萬人。可以說,1954版的總體規劃確立了整個鄭州城市發展的基本框架,奠定了鄭州之後50年發展的基礎

(四)1982版總體規劃

鄭州市政府從1979年開始根據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發展形勢的要求,組成專門班子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在總結經驗、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多次論證、修改完善,於1982年10月上報審批,l984年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這是經國家批准的鄭州市第二個城市總體規劃。

國務院在批覆中指出: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重要鐵路交通樞紐和以輕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要採取有力措施控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1985年控制在85萬人,2000年不超過100萬人。

在1982版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鄭州的城市發展很快,到1992年底,中心城區人口已發展到115萬人,建成區面積87.9平方千米。先後開闢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黃河度假區,同時還修建了新的國際民航機場、鄭汴洛高等級公路、京深公路。可以說1982版的總體規劃滿足了鄭州作為一個100萬人的大城市的基本空間佈局

(五)1998版總體規劃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把鄭州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商貿城市”的指示精神,鄭州市在1991年又組織編制了新一輪總體規劃。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的正式規劃,中心城區總用地面積為189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規模為230萬人。

國務院同時確定鄭州為河南省省會、隴海—蘭新地帶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著名商埠。中心城區空間由中心組團、北部花園口組團、西部須水組團、東部圃田組團和東南部小李莊組團組成,採取“多中心、組團式”佈局,以中心組團為核心,各組團之間留有綠地系統分隔,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發展區。規劃確定東西為主要發展方向。

1998版規劃可以說是鄭州十多年來城市空間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最重要依據

(六)2010版總體規劃

現行的《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於2005年啟動編制工作,2008年總規綱要成果通過建設部審查,2010年8月獲國務院正式批覆實施。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規劃確定了鄭州市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空間結構與佈局、產業發展、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等,是指導鄭州市城市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現行總規對鄭州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