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過農村的廁所嗎?

昭通圈

能用磚頭和石頭砌的農村廁所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很多像樣一點的農村已經有磚石廁所了。北京城郊好多地方也是磚頭廁所,但說實在的,臭不可聞,裡面到處是蒼蠅嗡嗡飛,地上蛆亂爬。如果是對臭氣敏感的人,肯定嘔吐不止,我每次進去都要作嘔半天。


農村更差一點的廁所還有幾種,就我見識過的,來給你介紹一下。一種只是外面用茅草搭個小棚子,或者用木棒地上圍成一個小圈,地上挖個大坑,坑上隨便找兩塊木板搭上就可以了。另一種是地上挖個大坑,然後坑裡塞進一個超級大的陶罐子,大罐子上搭幾塊木板,人就蹲在木板上方便,這可能是為了便於儲存糞便,用來澆灌農地。我在農村還見過一種懸空的廁所,要麼建在高處,要麼建在河邊,用木頭或竹子支撐起來。

農村的這類簡易廁所,如果坑特別大,又年久失修,其實進去是很危險的,木板被腐蝕或者損壞,很容易一腳踏空掉進去。我有一次去農村上一個簡易廁所,是超級大土坑型的,上面的木板已有很多損壞,板上全是尿液,腳踩上去粘滑粘滑的,如果不小心摔一跤,我感覺可以把木板壓爛掉掉糞坑裡去。其實還有一些更偏遠更窮的自然村,有些住戶住在離大家很遠的地方,要啥茅坑啊,大自然就是茅坑,找個僻靜處就可以解決了。平時人家只關注吃喝,很少談拉撒,其實拉撒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杆。不得不承認,近年這方面進步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城裡的商業中心的廁所,都修得又漂亮又豪華,隨時有人打掃,裡面沒有一點臭味兒。


段宇宏

不要嫌棄農村的廁所,想想你吃的大白菜是怎麼來的吧?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在世界史上來說,我國農村的廁所是很先進的。從古代就一直延傳至今,幾乎可以和華夏5000年文化相媲美。而歐洲中世紀由於一直沒使用廁所,人們隨地大小便,間接的也導致了黑死病的肆虐。



在農村走一段路,就能看見一個紅土、木頭搭的廁所。蹲坑,腳踩的位置是兩塊木板。

一般第一次上這種廁所的孩子,估計會緊張得屎都拉不出來……因為有的木板不穩,又滑。踩之如同踏懸繩。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我身邊確實有人掉下去過)

第一次去農村上廁所的姑娘往往會問女廁在哪?農村其實大多是不分男女廁,每個廁所都有插銷,有人的時候插上去就好了。





這些十米一個的農村廁所都是各家各戶自己蓋的,也不分誰家,都是公廁。每家都歡迎你來,因為廁所還有一個作用——農家肥!

這就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結晶!當歐洲人被遍地的大小便逼得發明了高跟鞋時,我們的勞動人民卻用它來肥碩大白菜!

隨著土地越來越肥沃,農業政策也在改良農村的廁所。比如沼氣儲存等項目,配和改良的灶,用於生火做飯。大大減少了木材的使用。

所以我說千萬別嫌棄農村的廁所,這裡面的智慧真的太多了。

【庶人記】


庶人記

對於這個問題老農也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經歷!

不怕大家笑話,直到現在老農還是習慣在蹲便上廁所。每次上廁所,如果不是特別急,都會特意從家裡來到單位的蹲廁來上廁所。可能大家會笑話老農我老土。老農我只想說,習慣這東西一下還真的難改。

老農我出生在農村,自從記事起上的廁所就是農村中傳統的化糞池。所謂化糞池,也就是一個大坑,平時上廁所在這裡,也把各種糞便集中放到這裡,讓糞便在這裡發酵以後,來年挖出來放到地裡,經過充分發酵後,這可是上等的農家肥。

直到現在,老家的廁所還是這樣。可能很多城裡的人會不習慣這樣的環境,覺得這樣不衛生。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農民來說,自己沒能力去改變這樣的環境,而且自己從事的行業也需要這樣一個化糞池。

所以,老農經常能夠聽到一些農民朋友說,自己去了城裡某個親戚家,其他的都能適應,唯有上廁所上不出來的事情。大家別笑,這是真的。蹲習慣後,坐著真的不舒服。

接下來,老農談談農村廁所的一些弊端,有這麼幾點:



第一,真心不衛生。尤其是到了夏季,化糞池中的各類微生物都有,衛生問題真的沒保障。

第二,蚊蠅叮咬。可能很多朋友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第三,味太大。農村廁所周邊,幾乎十里八鄉都能聞到臭味。

當然,最近提出農村廁所革命,希望能夠早日改變農村廁所的現狀。


農人話農事

說實話,春節回老家,驚喜的發現,在人口較集中的地方,競然也象城裡一樣修了公廁,垃圾也是開始定點收集了。

1、城裡人嫌髒亂臭的農村茅廁,對農村人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那是用來積肥的重要設施,農村人是捨不得扔掉的,得用來給蔬菜水果樹等積肥,用這裡積的肥種的菜對城裡人來說可是寶貝,甚至還高大上,美其名曰:純生態食品!

2、以前的農村廁所,特別是夏天,保證讓你酸爽,上個廁所,味大不說,全身不被蚊子盯幾包是不可能,但最近十年建的房基本不存在這個現象了,很多廁所設置和城裡一樣,雖然不豪華,倒也是乾淨多了!

3、說實話,N多年前,別說農村,就是城裡的公廁也不敢恭維,有時比城裡還差,農村廁所光是拉的,還算有秩序,可那時城裡公廁又有喝醉酒吐的,隨地亂擺的,簡直是慘不忍睹的,現在,你去看看,城裡公廁修得很漂亮,很整潔,有專人負責打掃(我們重慶確實是這樣的),連車站碼頭廁所也是比較乾淨的。因此,我說這話的意思是,隨著人們文明程度的提高,基礎設施的跟進,農村廁所也會變得很乾淨的!

真的令人驚喜的事,我們這裡的農村廁所已有所改變,公廁也逐漸設立,看來‘廁所革命’已經開始了!


搬起石頭砸

生活在農村的人,每個人每天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廁所了。城裡人不喜歡農村,大多都是因為農村的廁所。在很大程度上,廁所的好壞直接代表了農村的形象。

農村的廁所,一般都比較簡易,大多數在院子的西南角,也有一些廁所建在院子外。很多人一提到農村的廁所,首先想到的就是又髒又臭。


尤其到了夏天,農村的廁所更是沒法待,一進去氣味撲鼻而來,接著就是一群蒼蠅圍在身邊嗡嗡亂叫。很多人嚮往農村的田園生活,可是一想到要面對這樣的廁所就開始打退堂鼓了。

隨著這幾年,農村生活條件的提升,農村的廁所衛生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和提高,有的廁所已經打上了水泥地面,裝上了馬桶,但大多數仍然是旱廁。

農村人和城裡人一樣,誰都想有一個舒適的如廁環境,但是農村由於存在著各種各樣客觀的問題而一直沒有使用水廁。最主要的就是沒有統一的排水管道。如果和以往一樣設計,用水衝廁很快就會滿。

如果改用沼氣池,也會出現很多問題,而且沼氣池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況且在很多農村,多年前建的沼氣池,很多家庭已經荒廢丟棄了。

想要解決農村廁所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排水問題,這也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廁所革命”所面臨的一個尖銳的問題,只有解決好了這個問題,農村廁所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資金補貼是一方面,最根本是要能結合農村和農民的實際情況來解決本質問題,這才是唯一的出路。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帶你從不同的視角瞭解真實的農村。


山西鄉土

首先很高興能回答這道題。

悲傷一分鐘,少了60秒的快樂。大家好( ゚∀ ゚)我是像夢一樣自由😄

對於“你上過農村的廁所嗎?”這個問題就很吸引著我了。

肯定上過農村的廁所。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方農村人,廁所在我們那都是在外面建的。農村的廁所比大城市家裡的廁所結構比較簡單,但是農村的廁所沒有大城市裡面的廁所幹淨。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廁所是蹲坑,不衛生不乾淨,簡易結構,周圍有個磚砌牆就很不錯了,頂是露天通風的。到了夏天裡面的味道實在是忍受不了!(不衛生)。到了冬天的時候上廁所還得忍受著屁股被冷風吹的感覺,那實在太難受了😭

因為都是蹲著那裡上廁所的,時間長了腿都麻了,都站不起來了。農村大部分廁所上完後都是不用水衝的,上完就直接走了。(不排除沒有水衝的)這個農村的廁所結構有關。

農村的廁所建造也比較簡單,請幾個老師傅幾天就完成了。


有人可能想問那排洩物到什麼地方去了?

沖廁所後,糞水都衝到下水道、經過排水管集中到達【化糞池】,然後由【化糞池】經過城市汙水管網、排出至【城市汙水處理廠】、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後、排放入附近河流中。

好了就介紹到這裡了,如果有說錯的地方還請各位小老闆們提出來😜。

喜歡我的記得關注我哦😊


像夢一樣自由

家裡曾經是農村的,不得不說從廁所的變化能切切實實的感受到農村的生活變化,在剛剛建成家裡的屋子的時候,廁所是獨立的,廁所的旁邊是一條臭水溝(但是五年前這是一條幹淨的小溪),做的非常簡單。



這種廁所相信絕大部分住過農村的小夥伴們都蹲過,地面常年是溼的,是什麼整溼的我就不說出來噁心人了,到了夏天蒼蠅還好說,最主要的是旁邊有條臭水溝,坑直接同到臭水溝裡,那蚊子鋪天蓋地,還是那種大黑蚊子,上廁所就是一種煎熬,小便我都直接在家門口的桃樹林解決。

到後來覺得確實不行,家裡從新建了一個廁所,這一次的廁所比較接近現代生活。

相對而言比之前乾淨多了,而且相對封閉,上廁所不再是煎熬了。
現在在回家,都能看到整潔的公共廁所,真的感謝國家近來的發展,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群山月影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有種想回答的衝動,因為曾經見過。


我們老家的廁所叫”茅房”。先挖一米多深的坑,放入用來放糧食的大缸,然後在上面用石頭壘到與地面相平。


茅坑口的大小也有講究,太小了,掏茅糞的茅勺進不去;太大了吧,蹲坑時不得勁。成年人寬窄合適了,但對於小孩子來說還是寬。


我妹五六歲時,一次上廁所,一腳沒踩好,右邊小身子歪在茅坑裡,幸虧反應靈敏,兩手死死摳住石頭縫,急得大喊”救命啦!救命啊!也幸虧當時我爸在家,才救下小妹。


那時的茅房是露天的,大夏天太陽曬,遇到下雨,只要能抗住就堅持著,不然淋你個落湯雞。



臭氣熏天不說,蒼蠅蚊子圍著你轉,甚至直衝面門而來;那爬出來的眾多白生生、肉牛牛的蛆,讓你噁心,還避之不及,一不小心就踩到腳底,”啪”地一響,膈應的人一哆嗦。


由於茅坑是直筒型的,糞便到了一定高度,大便時會濺到屁股上,這說明該掏糞了。


還好,再窮的人家也有廁所。可我爸跟我講過,他年輕時去過內蒙,那裡是有錢的人家才有廁所,沒錢的人,只能用長袍遮掩。


如果家中養豬,就在豬圈上放兩塊木板,上面的大小便直接掉入豬圈裡,省了掏糞這道程序了。


如今,我們老家的茅房做了改進,增加了斜坡,大小便經過斜坡滑入茅坑,再不會濺到屁股了。


而且增加了屋頂,如廁條件得到了改善。個別富裕人家建得更好,貼了瓷磚還安裝了坐便。


記得九十年代,愛人在某個小山村扶貧。正值國慶,便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六歲的兒子去看愛人,也讓孩子見識一下山溝溝裡的生活情況。


那裡是真窮啊!那麼簡陋的廁所還是幾家合用一個,而且那個位置也選的成問題,竟然建在高處,前面還沒有圍欄,下面若有人經過,那叫一個”一覽無遺”。



愛人說,我來到這裡,飯菜差點能湊乎,就是這個如廁問題得經常憋著。後來幫助村裡建了新學校,有了合格的廁所,才解決了後顧之憂。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的富裕,廁所也大為改觀。因為廁所,也能反映出這裡的文明程度、生活的富有狀態。


有書

相信說到廁所,在座的各位一般都沒啥好印象。當說到農村廁所,那就更別提了,除了髒亂差,還是髒亂差。廁所嘛,就是一個方便的地方,能方便,方便的時候能擋人就可以了,所以說在農村沒啥要求。當然說到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們可能還停留在以往的印象裡,

現在是真的大不一樣了。看了身邊的一些城裡人,到農村婆家去住幾天,吃住啥的勉強都可以接受,就是上廁所這個問題特別的尷尬,常常讓人感到頭疼,好多在新聞揭露了農村廁所的毛病。當然我們也理解嘛,曾經滄海難為水。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在我們老家那真的沒有那種廁所了,可以說幾乎家家都是高樓,絕大部分都是在屋裡裝了,比如蹲便器,更高級的呢還有坐便器的。其實,不在於價格的問題,好多人都說馬桶,其實說到底就是坐便器,

坐在上面不習慣,畢竟幾十年蹲著的習慣養成了一下子改成這個,突然不適應。當然,還有好多家,都是有獨立的衛生間的,在住的地方不遠,也就家前園後吧,但是條件也不差的,都是三格化糞池的現在,好多都是通了自來水,裝了蹲便器的,也不貴幾十上百就可以買到了,也沒很大的講究,基本就是能用,乾淨就可以了,絕對沒有網上一些新聞呢說的那麼不堪了。

文|鄉村人兒


跑農套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農村人,這個問題似乎太簡單了,今天大鄉借這個問題給大家科普一下南北方農村廁所的一些差異。在北方廁所又稱為“茅房”,結構簡陋且大多是“坑位式”,也就是“解大號”時要蹲著,所以入廁又俗稱為“蹲坑”。


其實這種“坑位式”廁所在我國較為普遍,即便在城市的公共廁所也主要是這種結構,唯一不同的是農村廁所一般沒有清潔排水系統。農村廁所的“坑位”一般連接化糞池或直接存儲在小坑裡,等糞便積蓄一定程度後再集中清理,所以廁所臭味較大。農民為了減輕氣味散發,常常用草木灰來掩蓋糞便。 大鄉也曾在江蘇農村生活過一段時間,那裡農村的廁所則是另一種風格,是一種“坐坑式”,這種坐坑式不同於現在的橢圓形坐便器,而是坐在一根橫放的木棍或木板上,後面並無倚靠物,下面則是又大又深的化糞池或一口大缸,初入這種廁所有種“如臨深淵”的感覺。更為有趣的是,很多這種立於大路邊的廁所——沒有門或其他遮擋物!!有時外出,都要鼓起勇氣,才敢上一次廁所。


不過現在的農村廁所衛生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水衝式的廁所也開始在農村普及。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