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的区别是什么?

海上生明月138296216

首先,这三个药物控制血压常用的药物,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CCB)类,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手提拮抗剂(ABR)类,除作用机理不同,其作用时间,适应人群也不尽相同,今天就来给大家分类介绍一下。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知识与你分享!

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

CCB类药物在长期应用中还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尤其适用于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跳加速、面部潮红,脚踝及足部水肿、牙龈增生等。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者应禁用。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硝苯地平的药物半衰期(即药物从进入体内开始,血液中药物浓度或者是体内药物量减低到二分之一所花费的时间。)仅为2.5~3小时,属于短效降压药,对于选择该类药物的朋友,建议选择缓释片或控释片服用,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国产的尼福达就属于缓释片、而辉瑞的拜新同则属于控释片,降压效果都不错。

对于上述药物,还有一点注意事项:肝功能不全者需要酌情减量,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厄贝沙坦

厄贝沙坦属于ABR类降压药,具有全新的降压机制,降压平稳,疗效好,作用时间长,患者的耐受性好,同时还具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适合糖尿病人降压使用,一般服用6~8周时才能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长,可达24小时以上。低盐饮食和利尿药合用能明显增强降压疗效。

这种药物相比普利类的降压药,这类药物没有引起干咳的副作用,直接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少,主要可能的不良反应为高血钾和血管性水肿(较罕见),用药依从性高。

厄贝沙坦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50mg,饮食对服药无影响。对于某些特殊的患者,如血液透析和年龄超过75周岁的患者,初始剂量可考虑75mg。本品加用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可增强降压效果,但要注意防止降压过度产生低血压。

开始应用沙坦类药物和改变剂量的1~2周内,应监测血压(不同体位时的血压)、肾功能和血钾浓度,以确保用药安全。

欢迎阅读李药师谈健康的用药科普,高血压用药方面的其他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继续探讨!


这三种药,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三种药,其共性都是降血压,但略有不同。首先是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都有“地平”两字,所以它俩是同一家的两兄弟。而厄贝沙坦则是隔壁邻居家的。

1. 降血压的原理不同:血管里面流动着血液,血液对管壁的压力就叫血压,如同水对水管的压力一样。我们的血管是有弹性的,管道一收缩,管道变小了,那管道压力就会增加,甚至撑破,反之管道一扩张,血压就下降。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这一家人都是通过主动促使血管扩张来降压的;而厄贝沙坦则是通过阻止血管收缩来降压的,血管不能变小,血压自然也就上不去。

2. 起效时间不同:起效时间就相当于汽车从静止加速到高速的时间不同,普通车需要几十秒,跑车只需要几秒。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这两兄弟是土豪家族,都是跑车,起效时间快,能快速降压,而厄贝沙坦是普通小康家庭的汽车,起效时间比较慢。

3. 作用时间长短不同:每一种药进入身体之后,都会不断被代谢,药量会逐渐变少。硝苯地平是短效降压药,而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这两种药是长效的降压药,进入身体后,前者很快会减少,后两个则减少得比较缓慢,所以一般硝苯地平一天服用2~3次,后两者一天一次。

最后,小糖提醒一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用药,绝对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血压坚持服药是可以控制,但一旦不坚持服用,血压是很可能就会持续增高的。

顾小花

Suin

Apple·苹


知麻糖

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均属于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前两者属于降压药中钙通道阻滞剂类的,厄贝沙坦属于降压药中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类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沙坦类降压药。三者的区别具体如下:

1.降压机制不同:

前两者属于同类降压药,能够控制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通过松弛血管上的平滑肌和扩张血管,最终达到降压的目的。

厄贝沙坦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来降低血压的,该类药物还具有降低尿蛋白和肾脏保护的作用。

2.临床应用不同:

前两者适用于临床上常见的各类高血压。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药中的第一代降压药,该药属于短效类,起效快,可作用时间短,24小时内需要三次服药,但有时还仍然难平稳降压。随着硝苯地平缓释剂与控释剂的研发,该类降压药得以延长药效、缩短服药次数,目前临床上多用于极高危型高血压的及时降压。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降压药,该药起效平缓,药效长,一日内服药一次即可。

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等多使用厄贝沙坦。该药一般日口服一次,每次150mg即可。总的来说,年纪较大的多选用地平类,年轻的多用沙坦类,但在临床上多根据病情具体用药、联合使用。

3.不良反应不同:

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差别不大,但前者的发生率较低,主要有:头晕、头痛、面部潮红、心率过快、双踝水肿等,严重者可加速心肌缺血,因此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该药。

厄贝沙坦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血钾升高、药量使用不当引发的体位性低血压、偶发泄泻、身体疼痛、咳嗽等。此外,本类药物孕期及哺乳期高血压女性是禁用的。

本期答主:蔡露,医学硕士


生命召集令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都属于钙拮抗剂(CCB)类降压药,氨氯地平有很多商品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络活喜和施慧达,氨氯地平属于长效降压药,它的特点是降压平稳,持续,即使服药患者间断忘记服药1-2次也没有太大影响,同时有研究表明氨氯地平还兼具一些肾脏保护作用。而且氨氯地平属于心力衰竭患者可以使用的CCB类药物。硝苯地平普通平片也叫心痛定,属于快速短效降压药,现阶段我国使用的越来越少了。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现阶段使用的很多,使用缓释和控释技术后的硝苯地平也能达到长效降压的作用。

厄贝沙坦等一系列叫做沙坦的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这一类药物降压效果不如钙拮抗剂(CCB)类降压药,但是其优越的心脑肾保护作用是其他类降压药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对于糖尿病、肾脏损害、心力衰竭、心肌病等等一系列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来说它是最佳的选择。


张之瀛大夫

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厄贝沙坦都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那么三者有何区别呢?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同属一个家族,在药理学分类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断剂(CCB),通常称之为地平类。这类药物可以阻断血管上皮的钙离子通道,使得钙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舒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这类药物特别适合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盐敏感高血压以及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在地平类药物中,硝苯地平上市比较早,是该家族的老大,氨氯地平上市晚些,我们暂时称之为老二。别看都是一个家族,但这哥俩儿性格迥异。老大性子急,力气大,但没有持久性。老二脾气温和,虽然没大哥起效快,但一旦起效,作用较为持久。由于大哥性格存在缺陷(硝苯地平片半衰期短,会造成血压波动较大,对靶器官造成损害,临床最终结局并未收益,目前基本不用普通片剂),对之进行了改良。临床开发出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以一日给药1-2次,避免了血压大幅波动对靶器官的损害。


硝苯地平缓释片又有ⅠⅡⅢ之分。首先他们的规格不同,Ⅰ为10mg,Ⅱ为20mg,Ⅲ为30mg。Ⅰ和Ⅱ一般一日2次,而Ⅲ接近于控释,一日1次。硝苯地平控释片作用可维持24小时,一般在7天左右达稳态。而氨氯地平半衰期大概为40小时左右,通常需要10-14天才能达稳态。也就是说,如果服用氨氯地平,评判其降压疗效需要等到2周后。如果7天不达标就换药或增加剂量就操之过急了。硝苯地平控释片是通过剂型改造达到的长效,临床应用上不能掰开,而且服用后会出现排整片。不过不用担心,药物已经释放、吸收进入人体了,只是留下一个空壳排出体外。而氨氯地平的长效源于药物本身的特性,代谢较慢,因此,药物调整剂量时,可以掰成半片。


地平类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长期应用还会引起牙龈增生。


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地平类分属降压药不同的家族。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阻止血管紧张素II(一种强收缩血管物质)与AT1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降压作用。沙坦类除了能够降压外,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蛋白尿等作用,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用。沙坦类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钾升高。


由于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同属一个家族,属于近亲,两者不能联姻。而它们却能够和沙坦这一家族联姻,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由于地平类只扩张动脉,会引起下肢水肿。而沙坦通过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能够减少地平引起的踝部水肿。两者联合既可以产生协同降压,也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是指南推荐的联合。


刘药师话用药

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的区别什么?

一、作用机制不同

1、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扩张外周动脉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2、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减轻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和促增生作用,从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血压。

二、适用人群

1、钙通道拮抗剂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降压,其疗效不受高盐的影响,比较适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低“肾素”以及低交感神经活性高血压者,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常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大),而且,老年人的“肾素”水平较低,因而钙通道拮抗剂比较适合用于老年性高血压者、容量性高血压、盐敏感型高血压。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比较适合交感神经活性增加、高“肾素”高血压者,一般小于55岁的人(或肥胖者)有较高的肾素水平,另外年轻人的交感神经活性较高,因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较常用于年轻人(或肥胖者)高血压者。

三、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

1、钙通道拮抗剂对冠状动脉痉挛的有抑制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尤其适宜用于合并心绞痛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改善左心室肥厚,并具有心血管、肾脏保护及改善糖代谢作用,因而优先选用的人群包括: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及代谢综合征等。

四、禁忌症

1、钙通道拮抗剂:无绝对禁忌症。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孕妇禁用、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五、不良反应

1、钙通道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外周性(如踝部)水肿、头痛、头晕、潮红、心悸、嗜睡、疲劳、牙龈增生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体位性眩晕、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疼痛、恶心呕吐、疲劳、高钾血症等。



逸仙药师

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属于同一类降压药物,称为钙离子拮抗剂,俗称地平类降压药;厄贝沙坦属于另一类降压药,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俗称沙坦类降压药。

钙离子拮抗剂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进而降压;沙坦类药物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阻断血管收缩,进而降压。

钙离子拮抗剂根据药动学及药效学特性不同,分为三代:

第一代主要药物为硝苯地平,这类药物起效快,但是药效维持时间短,一般需要一天服用3次,且由于其扩张血管迅速,导致头痛头晕、面色潮红、心悸、下肢水肿的现象较氨氯地平多。降压难以平稳,目前临床上已经不作为长期降压药物,只是在高血压急症时用来快速降压。

第二代药物为主要有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主要克服了硝苯地平缺点,在其外面加特殊的外衣薄膜,使其作用时间延长、降压平稳持久,只是副作用还是存在,较一代硝苯地平小。不能掰开服用。

第三代药物主要药物有氨氯地平(络活喜、安内真),这类药物半衰期长,降压维持时间长,需要2~4周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因为半衰期长,偶尔漏服不会对血压产生较大的波动。只是氨氯地平不受胃肠道影响,而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缓释片均受胃肠道影响。

厄贝沙坦在降压的作用上,还可以降蛋白尿、保护肾脏,肾脏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首选,还可改善心肌肥厚。主要不良反应就是引起高钾血症,肌酐升高,且孕妇期、哺乳期妇女、双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降压药物应个体化选药,根据病情、合并症、靶器官损害及服药依从性等选择适宜的药物。


药事健康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都属于钙离子拮抗剂,而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这几种药物都有降血压的作用,但是其中细节又有各不相同之处。

先说氨氯地平,这个药的原研药是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络活喜,中国的仿制品牌有压氏达,兰迪,施慧达等等。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比较稳定,血压呢,一般也不容易出现波动,药物的半衰期也比较长,所以,一般来说,服用氨氯地平的话,每天早晨起床时服用一粒即可。而近两年的研究也发现,氨氯地平除了降血压,对于血管斑块和内膜也有稳定作用,因此,这更加确立了他在临床上使用范围之广。

硝苯地平,原研药是德国拜耳公司的拜新同,也就是硝苯地平控释片,这个药最大的特点,就是降压速度快,起效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但是,他也有缺点。那就是,第一,血压波动大,正由于太快了,所以血药浓度不稳定,因此经常出现反跳的情况。第二,引起心跳反射性加快的副作用很明显。因此,这个药最近两年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的广泛。

厄贝沙坦,原研药是赛诺菲公司的安博维,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一个药物了。临床上用了十几年经久不衰。这个药降压效果很强大,在奥美沙坦出现之前,一般被认为是最强降压药。安博维的特点在于,它对肾功能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出现高血压肾病,或者肾性高血压时,一般都作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比较少,最常见的流失干咳,但是大部分患者都能耐受,所以问题也不大。


来自星星的萌医生

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是钙通道阻滞药,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Ca2+ 通道阻滞药又称 Ca2+ 拮抗药(老百姓常说的“地平类”抗压药就属其中一种类别),

是选择性作用于 Ca2+ 通道,阻滞细胞外 Ca2+ 流入细胞内,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一类药物。根据化学结构和 Ca2+ 通道阻断作用不同, Ca2+ 通道阻滞药分以下几类:

1、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乐卡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尼索地平、非洛地平、贝尼地平、伊拉地平。

2、苯噻氮卓类:地尔硫卓等。

3、苯烷胺类:维拉帕米等。

4、二苯哌嗪类:氟桂利嗪、桂利嗪、利多氟嗪等。

1.心绞痛:对各型心绞痛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3.高血压: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药物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较强,用于控制严重高血压症状,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5.还可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等。

钙通道阻滞药不良反应及禁忌

1、体位性低血压:并非很常见,主要在与其它降血压药物合用时发生,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嘱患者用药后变换体位时速度应慢可以减少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必要时降低药物剂量

2、心动过速:为药物扩血管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所致。必要时可以与β受体阻滞剂阻滞剂合用以减少其发生,但应该注意的是应避免将非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以免加重或诱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3、头痛、颜面潮红、多尿:为药物的扩血管作用所致,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如症状明显或患者不能耐受,可以换用另一类的降血压药物。

4、便秘:为药物影响肠道平滑肌钙离子的转运所致,为钙拮抗剂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可以同时使用中药缓泻药物以减轻症状,必要时换用其它药物。

6、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多见于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在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或存在基础的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时发生,一旦出现应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对存在窦房结、房室结病变的患者,禁止使用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8、皮疹和过敏反应:发生率很低,出现后应停药。

9、其它:严重心衰及中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低血压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老百姓常说的“沙坦类”抗压药就属其中类别)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最后环节的药物,降低血压效果肯定,药物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酯及他索沙坦、依普罗沙坦及替米沙坦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作用

1,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

2,尤其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的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肾功能不全、血脂异常以及不能耐受ACEI(普利类)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及禁忌

1、包括高血钾、皮疹(少见)、血管性水肿(罕见)。

2、低血压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肝病患者慎用。

3、对些类药过敏者、孤立肾、移植肾、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减退者、以及任娠、哺乳妇女禁用。

4、避免与补钾或留钾利尿药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