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的這個城市人口廣東第三,二線的“她”一直有顆一線的心

大灣區的這個城市人口廣東第三,二線的“她”一直有顆一線的心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初稿已成,萬事俱備。

這是10月關於大灣區的新聞頭條。在9+2城市群中,踩準點兒的事件有東莞濱海灣新區的揭牌。

東莞是廣東省人口第三、GDP排名第四的城市,2016年中統計口徑,東莞常住人口達到825.41萬,僅次於廣州和深圳,GDP6827.67億元,僅次於廣深及佛山。但如果按每平方公里產出計,東莞仍可入三甲。

如果要在9+2中找一個模板,東莞最像深圳。事實上,在深莞傳媒界,從提出“莞深同城”到現如今已逾十年,從交通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轉移、臨深置業居住等各方面來看,同城化成果初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近有代表性的一個案例,深圳知名房企金地地產在松山湖片區的一個項目就叫前海山,其推廣語“你在灣區的座標”也引起了莞深二地人的共鳴。

東莞,真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

大灣區的這個城市人口廣東第三,二線的“她”一直有顆一線的心

獨一無二的東莞

珠江東岸,香港、深圳、東莞、廣州一字排開,在粵港澳大灣區發令槍響之後,東莞將於他們一起出發。

夾在廣深二個一線城市之間,正是東莞的特別之處,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在中國的城市史上,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案例,房地產的地段論,於東莞一樣的適用。

如果不是因為站在廣州和深圳二個“巨人”旁,東莞已是一個“超人”。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東莞成就了許多全國第一,是製造業大城。目前,58%的玩具東莞製造,70%的鼠標、鍵盤、電容器產自東莞,全球每6部就有一部來自東莞,到2018年全市小康指數達到97%以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目標是GDP超過92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11萬元。

加速轉型的東莞,正在向深圳看齊。

前段時間,東莞人的朋友圈再次被刷爆,怎麼了?東莞人都在為東莞成為“新一線”城市刷屏。

第一財經旗下數據新聞項目“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上海發佈了一個《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揭曉了新一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南京、重慶、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寧波。相較於2016年度榜單,15個“新一線”城市的席次發生了一些改變,成都、杭州、武漢依舊包攬前三甲,正在迅速接近“第一集團”,鄭州、東莞首次上榜。

不過,發佈方也強調,“新一線”城市並不是一線城市,而是綜合實力高於二線城市,介於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的城市。儘管如此,我們也理解了東莞人的狂歡。

因為二線城市的東莞,一直有一顆一線城市的“心”。

大灣區的這個城市人口廣東第三,二線的“她”一直有顆一線的心

東莞+是一個什麼樣子

深圳是東莞的老大哥。在東莞,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有一個共識——深圳的今天有可能就是東莞的明天,東莞成為第二個深圳,也就是成功了。

華為終端總部和企業數據中心從深圳坂田搬到東莞松山湖,由此引發的輿論戰曾驚動深圳各界,深圳人開始重新審視這位“鄰居”。

在“新一線城市”的評選中,東莞有一項數據表現的非常突出,就是商業資源集聚度。

調查顯示,東莞有1064平方公里的商業面積,代表城市基礎商業指數的餐飲店和雜貨店數量也在全國前十。如今,東莞有7家優衣庫,而4年前它還一家都沒有;星巴克門店從2013年的13家增加到31家;喜茶一類的網紅奶茶店也遍地開花, OPPO、vivo是東莞的智能手機名片,而隨著華為的加入,東莞成為名副其實的智能手機制造大城和高科技之城。

這個正在變化中的城市,將給了許多年輕人以機會,並用更好的生活將他們留了下來。

這說明什麼?說明東莞已經從一個製造大城轉型為宜商宜居的生活大城,從一個 “土氣”的代工廠“大叔”形象轉變成一位時尚運動健康的少女形象。

東莞正在變得更好。

今年上半年,東莞在不改變現有園區、鎮、街道行政架構和空間範圍的前提下,將全市劃分為6大片區,並謀劃14個重點發展先行區,集中優勢資源,將其建設成為引領片區發展的“引爆點”。

大灣區的這個城市人口廣東第三,二線的“她”一直有顆一線的心

六大片區包括:城區片區。範圍含南城街道、莞城街道、東城街道等,定位為中心城區,打造中心城區“三江六岸”水文章,建設現代城市濱水岸線、現代綜合服務中心和南城CBD中央商務區。松山湖片區。範圍以松山湖(生態園)為中心。包括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莞生態產業園區)、大嶺山鎮等。定位為發揮松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創新引領作用,構建“1+6”的區域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濱海片區。範圍以濱海灣新區為中心。定位為全面對接深圳大空港、前海和廣州南沙,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水鄉新城片區。定位為集中力量加快水鄉新城建設,做精水鄉新興產業和輕柔產業,加強與廣州和深圳的對接,加快推進水鄉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升級。東部產業園片區。定位為激活原東部產業園片區(企石轄區)承接深圳輻射通道等。東南臨海片區。定位為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對接深圳“東進戰略”,承接深圳創新資源和現代產業外溢,做強先進製造和新興產業集群。

六大片區,有五個片區都在定位上強調與深圳的對接。

大灣區的這個城市人口廣東第三,二線的“她”一直有顆一線的心

最像深圳的東莞是這裡

深圳+東莞,人口超過2000萬,GDP超過2.6萬億。儘管土地面積不大,但經濟規模卻可以追上上海。

這將講出一個怎樣精彩的故事?!

未來儘可以想象。

最像深圳的東莞在松山湖,也就是華為等深圳名企落戶的地方。

在東莞的構想中,松山湖片區將率先鋪開統籌試點探索統籌聯動協調發展新路徑,建設東莞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據悉,松山湖片區將以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以建設東莞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為總目標,通過探索統籌聯動協調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力爭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以上,全社會研發(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5%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700家以上,推動片區實現經濟結構更優、發展動力更足、體制機制更活、城市環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為推動東莞在廣東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工作中走在前列作出積極貢獻。

作為先行區,松山湖片區將打造成一個產城人融合示範區。

也因此,松山湖片區地價房價都是東莞的排頭兵,松山湖片區房價衝三,其中核心區破三。片區大嶺山等鎮也是地產巨頭屯兵之地。

在松山湖片區,有一個生態資源與松山湖可以比美的地方,就是大嶺山森林公園,目前就吸引了金地、碧桂園和保利3家千億級房企入駐,碧桂園和保利的產品已經入市,即將入市的是金地前海山項目。佔地面積12萬㎡,建面約20萬㎡,總綜合容積率1.6;是3個地塊中面積中最大,享受自然資源最多。

大灣區的這個城市人口廣東第三,二線的“她”一直有顆一線的心

三個項目作為一個整體,由金地攜手碧桂園、保利等千億品牌房企共同運作,目標直指深圳,就是要打造一個集住宅、別墅、商業mall,幼兒園為一體的大前海國際生態住區。金地前海山首批入市的別墅,主力產品以143平、實用性超強的風情別墅,雙拼和聯排為主,採光通風的效果非常好,前後私家花園達110-130㎡,這類實用性小別墅,在市場上非常稀缺。

松花湖片區,不僅有波光瀲灩的松山湖,還有 “東莞之肺”大嶺山森林公園,正在張開懷抱迎接深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