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不能把企业管理问题拿多元化来顶罪

观点:不能把企业管理问题拿多元化来顶罪

秦仪//撰文

近日,一份向浙江省政府发出的,名为《关于盾安集团债务危机情况的紧急报告》的文件中显示,201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防风险去杠杆导致市场资金迅速抽紧,致使较大规模利用债券融资的盾安集团出现了融资难和融资成本提高的流动性危机,牵涉资金缺口百亿,其请求政府出面,紧急协调融资机构帮助渡过难关。

在国内企业出了问题,特别是大型公司社会性企业,一般出了问题都会向政府伸手,以寻求政府的支持来化解风险。这样一家早在2004年就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公众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必然会受到投资者、行业的广为关注。

一些媒体报道,将盾安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归罪于集团的多元化战略。认为,融资渠道中断固然对盾安造成了直接冲击,但其多年来依靠融投资推动的规模急速膨胀和盲目激进的多元化战略,才是形成这次危机的根源。

观点:不能把企业管理问题拿多元化来顶罪

把盾安集团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多元化,看似合情合理、击中要害,说到了盾安集团出现问题根本上。但实际上往深处想,觉得这样看待是偏差的,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根本没有抓到问题的实质。

那么到底是不是多元化导致盾安衰败,走入资金断裂的困境呢?在A股中与盾安类似主营制冷空调企业看一下,格力电器空调制造(包括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占业务的比例83.22%,美的集团空调暖通空调(包括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占整体业务比例39.61%,盾安环境制冷配件产业+制冷设备产业占整体业务的83.67%,青岛海尔空调业务占比18.05%。

单纯从业务结构上来看,盾安环境似乎和格力电器比较相似,制冷空调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比例。不同的是,格力电器控股股东的格力集团是国有资产,而盾安环境的控股股东盾安集团是私营老板。而从业务发展路径上看,盾安集团与美的集团类似,都是多元化走的比较快的企业。不同的是,盾安集团没有上市,多元化几乎是在没有上市的集团中实施。而美的集团是整体上市,多元化是在上市公司中进行。

从上市的盾安环境来看,其业务还是比较聚焦的,80%以上都集中在制冷空调设备和配件上。其多元化的投资,基本上都是盾安集团所为。但问题是缘于体制的原因,集团随时可以从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盾安环境和江南化工抽调资金。最终造成盾安环境和江南化工成为资金链断裂的承担者和替罪羊。

观点:不能把企业管理问题拿多元化来顶罪

从这个情况来看,盾安的问题绝非应不应该多元化的问题,而是其大股东管理水平和能力问题。同样控股是私营老板,美的集团为何多元化走的风生水起。不但在制冷家电领域多元化,也同样跨界走出制冷家电领域向智能制造设备领域进军,而且还做的极为成功。海尔也是多元化,虽说集中在家电领域,但跨界出家电的板块也不少,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因此,盾安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绝不要把板子打在多元化上。要从自身的管理能力上和管理机制上找问题。专业化,有成功的案例。多元化,也有成功的案例。关键是要看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能力如何?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的错配。像盾安这样的所谓明星企业,实际上长期是建立在巨额负债基础之上。一家企业的总资产是由资产+负债两部分组成。负债越大总资产规模也就越大,而创造价值能力不强,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是高楼建立在沙子堆上——危险。

观点:不能把企业管理问题拿多元化来顶罪

多元化是表象,管理能力问题才是症结,自身的创造价值能力根本。可能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或许可以成功。一旦规模做大,自身能力的缺陷就暴露出来。盾安集团的根本问题,应该就在于此!

观点:不能把企业管理问题拿多元化来顶罪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