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挽救了大半个北中国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我国GDP总量首登80万亿元门槛,同时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成为近7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首次提速。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专家表示,中国政府“主动作为”是2017年GDP实现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不可没展望2018年,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迈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新时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挽救了大半个北中国

为什么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

背景要从2015年说起,那一年,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少有的一次阶段性触底。在历经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之后,众多僵尸企业和产业低端的中小企业非但没有被及时的淘汰升级,反而占用大量国家资源禀素,效益利润低下。加之外部环境恶化,美国日本贸易保护政策抬头,反全球化潮流在各国蔓延,以及欧债危机都严重拖累我国经济增长。那一年,国企和地方政府负债不断攀升,中小企业效益下降,濒临倒闭,整个国家进入到“L型”经济增长,国外媒体一时大唱中国经济崩溃论。

然而,经济衰退的表现在我国却并不平衡。南方沿海地区以发达的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为主导,有效抵抗了内外部不利环境的冲击,加之率先完成产业升级,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稳步发展。中西部人口大省依靠青壮年人口红利,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以重庆、湖南为代表的中西部甚至在全国经济增长中名列前茅。相反,以国有企业和能源重工业为主导的北方经济大省却最先哑火,昔日共和国长子东北三省在振兴东北十周年之际经济反而大幅下滑,沈阳、大连等明星城市受累于国企经济占比过高,重工业转型升级缓慢,GDP一度竟然负增长;山西、内蒙等北方能源大省集体失速,在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蹶不振的情况下,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只能受制于外部市场经济周期。

而就在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时刻,国家及时出台政策,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序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挽救了大半个北中国

三年来,国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断推进改革稳步向前,主要经济指标在历经多年下滑后开始出现明显反弹,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是2012年以来最高的一年,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而供给侧改革最为突出的功效在于,化解过剩落后产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

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改善了供给质量,提高了产品价格,企业效益大幅回升。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8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9倍。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4%,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挽救了大半个北中国

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普遍开始回暖。

东北三省、内蒙古、天津和甘肃这些过去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地区而言,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不少省份已出现明显回暖的态势。

2017年,辽宁实现GDP2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相较2016年的负增长,辽宁经济有很大的改观;黑龙江2017年GDP总量首次突破16000亿元大关,实现16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最高。

煤炭大省山西2017年全省实现GDP14973.5亿元,GDP增量超过去五年增量总和;年度经济增长7%,自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

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性的推动了中国北方经济重回稳定发展,为落后产能化解和新型产业升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