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三季人!

在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不讲理的人,与你胡搅蛮缠,他们不明事理,不辨是非。那么当你碰到这样的人的时候,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对待他呢?有的人就会据理力争,抗争到底,最后就算是“辩论”赢了,却把自己气的够呛,后来却发现与这种人没有必要斗气。但是当下一次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这些提醒自己的话又被抛之脑后,周而复始。而有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屑于和他们讲道理,更是不愿意搭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碰到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们不禁问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就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个故事来看看孔子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

原文子贡问时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注:这篇短文并非出自《论语》,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应为后人杜撰。

释文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四季。”子贡笑答。“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贡理直气壮。“三季!!!”来人毫不示弱。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此,大笑而去。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当你看完这个故事,你就理解了《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2009年,台湾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系列节目中说“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现在我不会了,我心里这样想,三季人,我就没事了。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了。在这里,为了帮助大家能够缓和到平静的内心,为大家推荐一首《冰心诀》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点养气,无私无为;上下相顾,神色相依;蓄意玄关,降伏思虑;内外无物,若浊冰清;尘垢不沾,俗相不染;虚空甯(ning)宓(mi),浑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份与物忘,同乎浑涅;天地无涯,万物齐一;飞花落叶,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幽;心无罣(gua)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灵净归一,气协魄消;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