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和PPT不過關的財務分析師,分分鐘都是deadline

“永遠不要威脅任何一個做財務分析的管理會計,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和deadline打交道。所謂deadline,即死線,意思就是過了時間交不了貨,就會死得很難看。”

某企業財務總監如是說道。

財務分析師,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在外資企業中被稱為“Financial Analyst”,更普遍的稱呼是Financial Planning and Analysis。在那個撥弄算盤的時代必然是不存在的,很顯然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

當然,如果你也是一名財務人,說起財務分析肯定不陌生。只是,在大部分設置該職位的企業裡,Financial Analyst更像是謎一般的存在。

絕大多數人都不清楚FA每天都在幹些什麼,天天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半夜下班,大晚上叫外賣的頻率跟程序員有得一拼,工作內容也是吃力不討好,天天砍人預算,還要身兼撕逼、講道理等職。

總之,在外人看來,財務分析師們十分“迷幻”。

那麼,究竟財務分析師在做些什麼,在企業中又是擔任怎樣的角色,職業發展前景如何呢?我們不妨來一探究竟。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

很重要的一點,財務分析師普遍不喜歡被稱為“會計”,然而現實卻是,絕大多數人都把他們叫做“會計”。

前者只看到了“財務”二字,自然而然地將其納入會計的範圍,FA們的眼裡卻只看得到“分析師”三個字,認為自己是提供戰略方案支持的,和基礎的財務會計天差地別。

事實上,他們的財務基礎技能遠遠無法和真正的會計們相提並論,他們幾乎不做憑證,不需要像會計一樣分離不差,也不一定是財會專業科班出身,企業更需要他們具備全面的知識和insight。

他們的工作是這樣的

說起財務分析師,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管理會計。

事實上,除了叫法不同之外,財務分析師所履行的的確是管理會計的職能。也就是說,財務會計的活兒,比如出納、記賬、稅務等工作,不需要他們來做,他們需要獲得的是財務會計最終提供的成果。

那麼,FA們拿著財務報表之流的“成果”,要做些什麼呢?

一般來說,財務分析師的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

1、日常類

顧名思義,主要就是負責企業日常的業績報告分析,預算管理等工作,分析內容包括實際與預期的差距,以及造成差距的原因等等。此外,定期根據財務報表來分析集團的盈利情況,週轉情況,經營質量,經營效率等等,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一些相關建議。當然,還有一部分工作涉及到預算的編制、管理及把控等,有的時候還會參與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工作中去。

2、項目類

根據高頓職業發展中心的調查顯示,財務分析師們似乎更喜歡做跟項目有關的分析工作。顯而易見,FA們要從頭至尾跟著項目走。舉個例子,假如市場部準備推出一個新的促銷計劃,背後需要FA們給到數據的支持,比如這個計劃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對手做過類似的計劃,怎樣以最少的成本收穫最大的利益等等,這些項目都需要FA們給出充分的數據和建議。

總的來說,財務分析本身是財務工作的一個分支,只是相較於更注重數據準確性的基礎會計來說,FA們能更多地讀懂所謂“數據背後的故事”,相對於做核算和做報表的財務人員,可以更深入瞭解業務和行業信息,而不僅僅侷限於財務報表和核算中。

Excel和PPT不過關的財務分析師,分分鐘都是deadline

他們具備哪些特質

從面試過相關職位的HR處瞭解到,對於財務分析師的應聘者,除了英語能力要過關,最好是財務或金融相關專業背景,有過類似分析工作的經驗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具備以下幾項能力——

1、表達交流能力

所謂分析,並不是說你給出建議就完事了。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和各類客戶進行溝通交流。這裡的客戶是廣義的,並不僅僅指【甲方】,還包括老闆、高層管理者、同事、交易員、投資經理等等,他們通常都是和你所給出的量化分析結果息息相關的人。

一個優秀的分析師,除了能夠找出差異及原因之外,還要能夠把分析得到的結果講述給其他人聽,要讓他們瞭解到問題的癥結,並理解你給出的建議和方案。

因此,良好的交流能力在這個環節舉足輕重,當然也體現了紮實的PPT技能的重要性。你自己看得明白,卻說不明白,也是無法被企業認可的。

2、技術過硬

此處的技術自然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實驗、編程等能力,對於FA們來說,特別強調的是三點:

• 有想法

• 有實現想法的能力

• 有衡量想法的體系

想法或許人人都有,但是對於分析師們來說,想法的產生是在基於財務金融的專業背景上,還要熟悉量化工具,以及對新鮮事物的瞭解程度和學習能力。

接著,想法的實現,依靠的是對數理分析量化的基礎,Excel用得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後就是向老闆推銷你的想法,要竭盡所能讓老闆覺得你的想法有用,並且願意付出真金白銀來實現。

最後,衡量體系指的是完整的模型審核,回測,以及實盤的監測風險的度量與控制等。

3、抗壓能力

有人說,雖然表面上看來是分析,但終極奧義其實就是:撕逼。

建立在數據和模型背景下的分析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如何權衡幾方的利害關係,誰最後是被撕的那個等等,都需要超高的智商和情商四兩撥千斤。

這樣一番“勾心鬥角”,自然意味著迫人的壓力。一旦你的心理素質不夠強大,就可能徹底敗下陣來。

他們的未來將如何

總的來說,財務分析的工作可以接觸到公司經營的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看到公司的全貌,非常有助於戰略性思維以及講故事能力的培養,因此前景還是非常可觀,很多財務老大都是從這個位置開始的。不僅意味著薪資漲幅快,也更有可能成為將來的財務管理者。

財務分析的職能其實和管理會計一脈相承,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學習CMA的話可以在職場中獲得「先發優勢」。

作為少數在大學期間就可以報考的高含金量財會證書,加上僅有兩門科目,內容雖廣難度卻不高,CMA是非常適合在校大學生學習的證書考試。而對於零會計基礎的學習者來說,CMA的知識能夠提升綜合管理者的財務知識儲備,幫助他們更快進入財務管理者的角色。

總而言之,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財務分析師,那就從Excel和PPT開始,全方位地打造自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