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这个设计不知挽救了多少段关系,那些实际上已读的信息,在没想到如何回复之前,统统可以假装没看到。

01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复,却赫然刷出了对方刚刚更新的朋友圈。

这种事情你遇到过吗,不管你承不承认,我反正遇到过。


那天写着稿子,突然想起来大学舍友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很契合稿子的主题,想要再回味一下,充实案例。

老铁,有空出来冒个泡咯,你有故事,我有酒哦。”


过了一上午也没收到回音,心想这厮忙就忙吧,反正闲下来会回复的。

快中午的时候,习惯性的刷了下朋友圈,舍友半小时内更新的状态:再吃我就是猪!

我给她留言:一只记性差、耍大牌的猪!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中午饭后,舍友终于现身了,“塑料姐妹花,我来了,没屏蔽我?拉黑我?画个圈圈诅咒我?”

我说“不至于,把故事讲好,酒取消。”

就这样,谁都没把它当回事,也就没有啥事。


但是假如发信息+评论都没能引舍友现身,我可能也不会再次惊扰对方,而是重新梳理一下双方的关系,是不是彼此的层次和距离已经远到无法碰触,生活已经失去了交集。


我拿你当朋友,你拿我当僵尸粉,这种不对等、零互动的感情,维护起来难度太大,干脆就交给缘分吧。


02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那天,舍友讲完故事之后,说起她最近比较闹心的事:突然发现自己被同事小美屏蔽了。


当天同事们都在讨论小美最近拍的照片很有感觉,舍友问:“在哪?我也看看。”同事说:“朋友圈啊,你没看到吗?”


哦……微商太多,估计是错过了。”



这不还没等舍友再提起此事,已经被阻挡在了朋友圈外。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舍友说:“既觉得自己挺冤枉,又觉得对不起小美。这几天还偏偏在朋友圈里异常活跃,你说这事闹的!”


一方后知后觉,一方生性敏感,缺少交流的关系说崩塌就崩塌。


不管是朋友、恋人或同事,每一段关系都需要维护。

《成均馆罗曼史》中曾说就连“‘吵架’这种事至少也要两个人配合才能进行,我方唱罢你登场,有这样的‘互动’,才能算得上‘吵架’。”


吵架亦需要互动,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03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其实,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忘了回复信息很正常,那什么时候可以一笑了之,什么时候需要重新审视呢?


一是条件受限。看到信息当下正在开会、看电影,或者和其他人说话聊天。


二是思考中断。正聊着的时候,有突发事件需要应付,或者当下没有想好怎么措辞,一忙起来就把聊天的事抛到脑后。



此时,大可不必心生怨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规划和生活轨道,等不到想要的回复,再发一遍,提醒一下对方,或许问题就解决了。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但是,如果对方长期不回信息,朋友圈却更新正常,这就要注意了。你需要的不是提醒对方,而是打醒自己。


让自己忙起来,少给自己加戏。

他是不是看不起我?”

“我是不是问的问题很幼稚?”

“真想把信息撤回啊……”


“为什么设计了不显示已读,却把撤回权限设置为2分钟之内?”

宝宝别为难自己了,要不对方是真忘了,提醒一下不丢人;要不对方是真不想搭理你,知趣走开也是一种成全。


04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陈愉在《30岁前别结婚》一书中写道:“‘打交道’包括互动互动,协商,领导,爱,总之一切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而社会中的优胜者,正是那些懂得如何跟人打交道的人。”


俗话也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即使我们有一千种理由来解释忙碌,也不需要常常“以身试法”玩高冷。


高冷是人的一种清淡寡欲的气质,绝不是没教养的遮羞布。


好人缘都是在长期来往中相处出来的,我们不需要做左右逢源的“老好人”,但个性建立在妥当得体的言谈和相互尊重的修养之上。


谁都不是受虐狂,长期用热脸贴对方的冷屁股,放谁身上,心都会凉。

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不回微信前,最好别发朋友圈

- 作者 -


周核桃,站在二十几岁尾巴上的白羊女,立志成为“一枚抗摔打、耐咀嚼、有营养、圆润、坚硬”的“核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