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耀东:中国足球有自己的优势

2018年“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上中国U19国青队表现抢眼,主帅成耀东27日在接受新华社的专访时,畅谈了球队近况、自己对球员的要求以及他眼中的球员成长之路,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支“青年军”表现优异的背后原因。

成耀东:中国足球有自己的优势

谈到球队在“熊猫杯”上的亮眼表现

不断磨合,球队表现好了,我们对于球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在10月末的亚青赛出成绩。当然亚青赛跟“熊猫杯”不一样,对手毕竟不是欧洲或南美强队,可能会面对实力不如我们的对手,各种场景我们都会做出充分准备。

目前这支U19国青队经过四次集训,球队基本框架变化不大,核心球员大概有17、18个人是固定的,另外还有10人左右进行了调整。万一核心球员出现无法上场的情况,要找到最合适的能融入球队的成员,“熊猫杯”比赛结束后,球队将近30人的大名单就基本定型。

下一步会针对亚青赛的对手进行训练和比赛,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首先要完成亚青赛小组出线的任务。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肯定会越来越高,目标也会越来越高。

谈到本次比赛队员们会主动在赛后把更衣室收拾整洁

以前带的很多球队我都会提出这种要求,(球员们)在更衣室、餐厅等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国外的一些球队也有这样的要求,这就是足球的教育功能。这跟球场上的表现息息相关,生活中比较随意的人,球场上也会比较随意。我们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球员们能够更专注于比赛、更职业化,减少无谓的干扰。

教练的流动性很大,但足球文化是可以传承下去的,每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不宜完全照搬欧洲或者日本、韩国的做法,中国在这方面要不断摸索,走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道路。

谈到这支U19队伍取得的好成绩

我从2011年开始带这一批球员,纵向来说这支U19队伍的成绩确实要好于以往一些队伍,但如果与目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强队相比,并没有绝对的实力,整体仍然是落后的。目前中国足球对于青训的方法和认识,与足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再有天赋的球员,不通过科学的训练,水平一样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

以前大家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其实我们就是落后在娃娃上,尤其是5至10岁之间这个接受能力特别强的阶段,国外球员在这个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一些足坛最新的理念,等到12岁左右就可以对足球有一定高度的理解,而中国孩子普遍在14岁左右才接触同类内容,一下子就出现了4、5年的差距。

但我们也有很多优势,比如中国各种类型的球员都有,南方有小快灵的,北方有高大型的,其他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其实日本、韩国同行很羡慕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球员成长的体系和环境进一步完善,让好苗子能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