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野蠻生長期即將結束,未來將走向何方?

監管規定平臺需“持證上崗”

2008年前,視聽平臺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大量企業為爭搶流量博取眼球,低俗不良視頻屢見不鮮。在此階段,申請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條件和監管也相對寬鬆。

2008年後,監管部門頒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要求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當依照本規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未按照本規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

2017年12月,文化部針對網絡文化產品頒佈《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對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決定。批准的,核發《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並向社會公告;不批准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上述提到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與《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正是監管部門對視聽節目提出的“雙證”政策許可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近期監管收緊,目前網絡視聽許可證的牌照基本屬於停批狀態。廣電總局網站顯示,截至2017年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持證機構共有586家。新申請單位要求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且註冊資本應在1000萬元以上。

如此一來,大量無證“裸奔”的初創短視頻企業,只能通過收購現有的持證機構的方式獲得“借殼”許可。

今日頭條在2017年2月收購了山西運城市陽光文化傳媒公司,正是為了換取陽光文化傳媒公司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同時,有律師分析認為,《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持牌主體應該和App主體運營方匹配,否則可能存在牌照借用問題。

平臺的責任和空間在哪裡?

短視頻及直播等視聽產品,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政策對創新的監管,往往存在“時間窗口”。

2017年2月,北京網信辦公告責令梨視頻進行全面整改;6月,廣電總局要求微博關停視聽節目服務;2018年3月,美拍因平臺傳播色情、低俗等直播內容被監管部門約談,責令整改;知乎、快手、愛奇藝、嗶哩嗶哩等應用和網站先後遭遇政策監管下架了大量文字內容與影視資源。

今年4月,廣電總局發文責令“今日頭條”、“快手”兩家網站立即採取下線網站上的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問題節目,停止新增視聽節目上傳賬戶等整改措施。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互聯網內容平臺一系列集中式的監管動作,使向來野生粗放的短視頻與直播平臺開始進入自省階段。

短視頻行業的邊界與未來

經歷了漫長的野蠻自由生長的階段後,視頻平臺終於來到了內容審核的關鍵期。

“短視頻內容涉黃、低俗化明顯增加,最終傷害的還是短視頻行業的利益”,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視頻平臺有必要對視頻作者實行實名登記制、健全用戶投訴機制,做到違法違規內容可自查、可溯源、可反饋,進一步加大視頻平臺的自淨能力。

那麼,在監管“重挫”之下,短視頻該如何在“夾縫中生存”?短視頻平臺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據《2017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研究報告》預測,未來1到2年內,短視頻平臺將開放大量的商業化機會,流量變現帶來較大的市場規模增長,與此同時,隨著短視頻內容營銷質量的不斷提升,內容變現也將出現較大機會。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將超300億元。二更視頻董事長、創始人丁豐此前也曾預測,2018年短視頻將佔據移動互聯網流量的50%。

行業觀察者認為,在經歷了飛速發展和亂象整頓後,短視頻的未來發展存在無限潛力,除了“秀場表演”以外,短視頻在內容承載方面有圖文和長視頻無可替代的優勢,在政務、公益等方面也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作為互聯網行業創新的重要產物,短視頻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