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英國女人寫的中國故事,竟比電視劇還好看

書名叫作《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收錄了女作家謝福芸的四種小說。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之所以叫這個書名,是因為謝福芸是英國人。

她出生在中國。父親是英國傳教士蘇慧廉,曾任山西大學堂校長,在中國呆了30多年;回英國後,任牛津大學教授,歷史學家費正清、蔣廷黻都是他的學生。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謝福芸一生到過中國六次,算得上是中國通。清末的頹唐、民初的紛亂、辛亥和北伐的變革,她都一一目睹,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她寫的小說,即脫胎於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不做作、不隱諱,生動有趣。

看這套書,猶如在看一部部真人演出的紀實影片。

而且,翻譯也超級棒,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 ● ●

謝福芸與她的中國“小說”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蘇慧廉主持擴建的溫州城西教堂,圖片來自網絡

1885年11月21日,在中國東南部的一座小城——浙江寧波、英國傳教士蘇慧廉的家中,一個小女孩出生了。

父親給她取名叫多蘿西婭,含義是“上帝的禮物”。很多年後,她又得到了一箇中文名字:福芸,隨夫姓謝,後來大家都叫她謝福芸。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穿著中國服裝的蘇慧廉,圖片來自網絡

謝福芸從小跟著父母生活在溫州。

她的父親說得一口溫州土話,對於自己的事業非常投入,他曾說:“教會、醫療和教育,是中國傳教事業的三條腿。”

父母樂於奉獻的精神,在謝福芸幼小的心裡埋下了熱情和善良的種子。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蘇慧廉全家福,右上為謝福芸,圖片來自網絡

7歲那年,謝福芸被送回英國接受教育。

因父母在海外,她和弟弟一起寄居在親戚家,並有幾年都住在倫敦東部的貧民區。

少年時的孤獨,加上與底層社會打成一片,謝福芸長大後很接地氣,對社會公益事業也十分熱情。

1911年,以優等生身份從劍橋大學畢業的謝福芸,與好友包哲潔一起,懷著滿腔熱情,在北京創辦了培華女校,希望能把先進的知識帶給“清朝”貴族女性。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滿族貴族女子,圖片來自網絡

在她看來,中國的中產階層和窮人家的女孩,已經能夠接觸到學校和教育,反倒是皇權統治下的貴族階層,仍然被隔離在現代教育體系之外。

“我們的滿人朋友會抓住我們的手,一邊輕輕拍著,一邊堆滿笑容地讚揚我們有著極好的智慧,但是要讓他們把女兒送到學校來,你還得保持極大的耐性……”

結果學校剛開張1個月,皇帝宣佈退位,清王朝就結束了,所謂的貴族階層也不存在了。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翁氏兄弟,即《名門》裡宮家兄弟的原型

這之後,謝福芸避居天津,在父親的好友翁斌孫(翁同龢的侄孫)的家中做客數月。這段經歷,讓她與翁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福芸”這個名字,就是翁老先生為她所起,意即幸福的園丁。

1913年,謝福芸嫁給英國駐華外交官、探險家謝立山,一個比她的父親還要大八歲的男人。謝立山去過除了新疆以外的中國所有省份,並留下了大量的調查報告。謝福芸和他,這一對忘年戀人一起遊歷了中國許多地方。

也得益於丈夫的人脈和鼓勵,謝福芸結識了更多的政學名人,並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寫作,一寫就是一輩子。

1924年,謝福芸的處女作——《名門》寫成並出版,熱銷歐美,她由此一舉成為暢銷書作家。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中英庚款代表團合影,從左到右:

前排依次是丁文江、安特生、威靈頓、王景春

後排依次是瓜特金、蘇慧廉、莊士敦、胡適

1926年,父親蘇慧廉作為中英庚款委員會委員出訪中國,謝福芸也作為中英關係問題專家,以秘書身份一同前往,這是她第五次來中國。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她隨代表團在上海、南京、杭州、漢口等地考察,又陪父親返回溫州省親。這段經歷,記錄在她的第二部作品——《中國淑女》中。

1926年前後,中國並不平靜,五卅慘案、省港罷工、南京事件等等,為這部小說定了時代底色,而考察團拜會的那些朝野名人的軼聞趣事,則可在這部小說中窺得一二。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神學系的學生們,圖片收錄在《嶄新中國》中

1935年,謝福芸最後一次來中國時,已是孤身一人,那時她的丈夫、母親、父親都先後離世,她希望去到自己的第二故鄉,重溫一路走過的地方。

從上海到天津、北京、山西、重慶,再到溫州,她看到了一個煥發青春的中國。

回到英國後,她又寫出了《嶄新中國》一書,她想要描寫出在古老傳統下成長、渴望歲月靜好的中國人,如何走進新時代。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潛龍潭》的女主人公晶莉,蔣彝繪

1944年,謝福芸出版了最後一部關於中國的小說——《潛龍潭》。

與之前三本不同的是,這一本完全著墨於普通人,描寫的是北平一所女校的青年老師。

此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國滿是牽掛的謝福芸希望通過寫普通人的故事,展示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勝利的信心。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謝福芸英文版小說,圖片來自網絡

在當時,謝福芸小說的英國版、美國版、德國版,購者踴躍、好評無數,她筆下的中國,填補了西方人對這個古老民族的想象。

每本洋洋灑灑幾百頁的文字,至今讀來不乏興味,更為今天我們走近100多年前的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正如謝福芸自己說的:

它記錄的是真實發生的事而不是憑空的想象:它是一出生活在當下的中國人的戲劇,描繪的是此時此刻活生生的生活。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現在,謝福芸所作的4種小說:《名門》、《中國淑女》、《嶄新中國》和《潛龍潭:北平新事》被合為一套——《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由東方出版社翻譯出版、一條生活館首發。

何光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夏曉虹(北京大學教授)

馬勇(中國社會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聯袂推薦

讀睡小店特惠148元(日銷價158元)

5月26日23:59截止

● ● ●

寫作背景與精彩片段

《名門》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1911年辛亥革命後,謝福芸和母親避居津門,住在父親的老友翁斌孫家中。翁斌孫是晚清帝師翁同龢的侄孫。這一段難忘的經歷,被寫入《名門》一書中,故事主要描寫了宮、駱兩個貴族家庭的生活、愛情等等。

片段一:

此段取自“我”與宮家小姐花兒結拜為姐妹,倆人妙趣橫生的“互換衣服”部分,從中可以看出百年前中國貴族女性的穿衣習慣。

一開始需要穿的是肚兜。肚兜有著像鑽石一樣的形狀,看起來和圍裙有點相似,穿在身體前面,用細繩繞過前胸後背再扣起來,最後用銀鏈子固定在脖子上。……肚兜是用黑白相間的印花綿布做成的。

然後是穿襯褲了。這種褲子會緊緊地包在腿上,也是棉織法蘭絨做成的,穿好之後得用帶子拴在腰上。接下來穿的是襯衣,又是棉織法蘭絨做成的。再接下來,需要穿外面的棉褲了。棉褲裡塞滿了棉花,非常暖和,但是有點太臃腫了。褲腰拎到了腰那兒,顯得鼓鼓囊囊的,需要再用一根帶子把它扣緊。這些衣服並沒有前後之分,因為前後都極其肥大。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片段二:

此段是“我”和宮老關於“家與國”、“做忠臣還是做公民”的一番爭論,就是否應該聽命於袁世凱,就任山西巡撫的論題,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受西方文化洗禮的英國女性,和中國帝制末期官員的理念衝突。

“但我不認為您是一名大清的官員,”我爭辯道:“您是一名中國的官員,你的首要任務是對您的國家負責,而不是對一個皇朝負責。”

“但如果不是大清,我就不會成為一個官員,”他堅持自己的道理,“那才是根。”

“但很明顯,中國的老百姓已經不想再受一個皇帝的統治了。”我說:“我不敢妄議對和錯,但不管從什麼方面說起,我覺得這個國家還是很需要一個有智慧、講德行的人來主持公道。”

《中國淑女》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1926年,作為中英庚款訪華代表團秘書,謝福芸隨父母返回中國,並跟隨代表團一路探訪考察。這次旅行中,他們一家結識了胡適、丁文江等人。謝福芸將此次經歷寫成了《中國淑女》一書。書中依然描寫了中國名流家庭的生活和思想變化。

片段一:

謝福芸筆下的胡適是個邏輯學教授。在第二十一章《哲學之門》裡,謝福芸詳細記下她與“教授”在火車上的對話:

一隻布穀鳥叫了起來。

“你聽!”他說,“你知道它在說什麼嗎?‘播種了,播種了!’有個傳說是這麼說的:從前有個懶惰的農夫,任憑自己的田地徹底荒蕪下去。他死後得到的報應是變成一隻布穀鳥,每年春天回來,呼喚其他農夫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這個故事太迷人了,”我說。

“是的,”他回答,“就像我們中國所有的傳說一樣,很實際,很唯物。你們的詩人稱布穀鳥為‘遊蕩的聲音’。而對我們來說,這種聲音卻是給出了具體的建議。這就是咱們之間的區別。我們中國人特別唯物。西方向東方尋求神秘主義和精神靈性,這可真是無稽之談。至於印度人,他們在精神層面甚至還不如我們。”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片段二:

在《中國淑女》中,謝福芸也提到了不少中國底層人民的生活,比如人力車伕、火車司機、保姆等。此處描寫了鄉下老農逛南京路上永安百貨的過程。

兩位上了年紀的鄉下人走進了商店:真的是典型的鄉下人。先進來的是一個頭發斑白的老者,閒庭信步一般地邁著步子,腦後還拖著一根細細的小辮。那小辮真的像一根細細的豬尾巴。

身材矮小、年齡相仿的妻子緊緊跟在男主人的身後。……哦,天哪,她裹著小腳!形似馬蹄的一雙小腳載著穿著棉褲的腿僵直地往前走。

“你好!”老農夫喊著,“我們也要上去。這就是我兒子告訴我的那個自己往上升的屋子吧?”他鑽進了電梯,小個子老婦緊隨其後。操作電梯的中國男孩頭戴鴨舌帽,穿著華麗的制服,他關上門,電梯就開始啟動。

《嶄新中國》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1935年,為排遣丈夫、父母相繼去世後的悲傷,謝福芸到重慶、太原、溫州追尋親人的蹤跡。1927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之間的十年,被稱為當時中國的“黃金十年”。

謝福芸把對嶄新的中國和中國人的祝福,都寫入了《嶄新中國》一書。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片段一:

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的思想隨著社會的變革不斷變化,其中,“結婚和離婚的現代觀念讓傳統中國人大受打擊”。在《嶄新中國》中,作者記錄了一位上流社會的太太面臨丈夫移情別戀、自己又無法接受丈夫納妾的兩難處境。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女性的獨立意識正漸漸覺醒。

她一臉愁容,撲在我肩頭,傷心欲絕地哭起來。

“我多想跟你一起回歐洲呀,帶著孩子。”她悲聲抽泣,滾燙的淚水灼著我的面頰。

“我剛生完孩子,出院還不到一個月。當初回國時我先生到香港接我,我見到他多高興呀,他一個字都沒跟我提。回到上海的家,我就看到我表妹,抱著我先生的孩子。我要跟他離婚,如今中國法律允許離婚了。他不能再娶第二個老婆,就算是我表妹也不行。表妹怎麼能這麼做呢?我那麼愛她。我出錢讓她去北京上的大學呀,他們就是在那兒遇見的。”

我聽了大吃一驚,難過地問她:“要是離婚了,你怎麼辦?兩個孩子怎麼辦?”

“他對錢一向大方,”她的口氣就像是總能原諒誤入歧途的孩子的媽媽,“你不是不知道,他不是壞人,他有好多優點,只是有點兒奇怪罷了。他在政治方面很現代,堅定地支持國民黨,但在某些方面又很守舊,到現在還堅信男人有了社會地位就得納妾。他想讓我們住在一起,就像舊社會那樣,兩個院子院牆相連。我不會那麼做的,絕不!”

《潛龍潭》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1937年以後,中國與英國均深陷二次世界大戰,謝福芸在戰火燃燒的英國東南小城福克斯通,用追憶寫成《潛龍潭》,以一所北平女校及幾個普通中國女人的故事,寄託她對中國的感念及正義必勝的信心。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片段一:

作者剛剛到達北京,好友魏小姐、駱小姐為作者精心安排了一處雅緻清幽、極具中式特色的小院為居所。尤其中式建築中別具特色的“月洞門”,令作者喜出望外,也是本書開頭彩頁插圖的背景。

忽然間,一個極美的月亮形入口出現在我們面前,從門的這邊就能望見裡面青磚鋪設的院落。我的心跳幾乎要停止了:我一生的所求與期待,就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月洞門!

西方建築師或許會對“月洞門”輕嗤,認為那不過就是個磚頭砌就的好看裝飾,一個圓形開口而已——的確是一個完美的圓形開口,裝飾得如此賞心悅目:環繞門周的磚石上貼著細瓷片,如同繡花鑲邊,充滿童趣;每扇門的鑲嵌圖案不盡相同,取決於匠人當時的靈感。看上去,就像是籠罩在月亮周邊朦朧的光暈。

或許,是詩意的名字為它增添了魅力;或許,在中國古代,它還有用在天文方面的妙處,被置在某處,人們可以看到滿月,就像是一個夜晚沙漏計時器。不管它原本用途如何,我靜立於此,望著它,靈魂在身體裡愉悅升騰。我對它一見傾心,神魂顛倒。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此次推出的《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為首次引進英文原版,精心翻譯之作。

叢書的主編沈迦,為近代中國史研究學者,他的《尋找·蘇慧廉》一書,曾入選《紐約時報》《南方都市報》等各大好書榜單,鳳凰衛視據此拍攝同名紀錄片。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四本小說,分別對應四種顏色的封皮。

外附硬殼函套,便於收納。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書為32開硬殼精裝。

去掉白色封套後,是手感極佳的仿布質封面,書名採用燙銀工藝,有微浮雕手感,雅緻耐看。

書名由藝術史家、收藏家翁萬戈先生所題寫,他的父親是翁之熹,即小說主人公之一勵誠。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內頁採用80克道林紙,紙色微黃,手感細滑。

書脊鎖線,牢固耐翻。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每本書的前面,都附有一張精緻藏書票。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謝福芸一生六度來華,走過大半個中國,認識了很多中國人,更見證了諸多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她的聰慧及學識,加上她父親、夫君的人脈,為她深度瞭解中國提供了一般人不具備的條件與資源。

謝福芸對中國既滿懷深情,亦有旁觀者的冷靜,她“讚揚他們的美德,寬恕他們的瑕疵”。她的“小說”,比我們看的歷史書更富細節,也更有人性。

希望通過謝福芸的筆,我們能夠感受到過去一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家國鉅變時的困惑與迷惘,更能從他們的抗爭精神和時代關懷中獲得一些鼓勵。

讀睡小店首發特惠148元(日銷價158元)

5月26日23:59截止

在讀睡小店

還可以讀到更多藝術好書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千里江山圖》小手卷

故宮出版社出品

100年僅展出過兩次,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夢影紅樓》 清代繪本

230幅大尺寸畫面

原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原版復刻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最美詩經名物圖解

認識詩經裡的草木蟲魚

213幅手繪插畫+詩經原文+名家白話譯解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共和國教科書》

影響最大的民國課本

蔡元培主持編修,民國元年出版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寂然的狂喜》

2016年中國最美的書

33位世界藝術家的作品與葉芝詩作的合奏曲

一个英国女人写的中国故事,竟比电视剧还好看

《哈佛中國史叢書》

哈佛大學出版社出品

在讀睡銷售的每一本書所帶來的收益,都將用在今後讀睡線下詩歌活動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祝各位在讀睡玩得愉快。

點這裡,購《英國名媛旅華四部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