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到非洲種水稻種的那麼好?

細雨萬物生

其實中國人不光是在非洲種水稻種的好,最近還有報道說,在南極科考站的中國人居然中出了蔬菜,而且還將蔬菜賣給了其他外國的科考站工作人員,創收不少。

因此,我相信不遠的將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會在火星上種出香甜可口的西瓜。

回到正題,為什麼中國人到非洲種水稻種的那麼好?首先這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上個世紀,袁隆平先生用他的雜交水稻成果使中國的產量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如今老先生又帶著新的科研成果——級雜交水稻進入非洲大地,讓非洲這片一直被飢餓困擾的土地也長出了產量很高的水稻。

其實就自然條件而言,非洲很多地方都是事宜水稻種植的,尤其是非洲東部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多雨,非常適合水稻的種植和生長。但多年以來,非洲人一方面缺乏先進的種植技術,而且非洲人本身是比較懶的,很多人不願去耕作,因此肥沃的土地被荒廢了。

而自古就有勤勞品種的中國人去了非洲之後,除了帶去先進的種植技術、優良的水稻種子、肥沃的土地再加上勤勞肯幹,自然是種出了讓人驚歎的水稻。

還是那句話,天道酬勤,不遠的將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會在火星上種出香甜可口的西瓜。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 “田管家”免費農產品交易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大家有沒有覺得,其實袁隆平先生目前主導研製的超級雜交水稻特別適合非洲這些不發達國家來種植!袁隆平先生那句“讓所有遠離飢餓”的話,正在變成現實。非洲一些地區氣候適宜,降水充沛,適合水稻生長,而且土地肥力還不差,人力成本還低,產出的水稻雖然口感上略有欠缺,但是能夠盡最大程度上讓人民填飽肚子。

雜交水稻在非洲最高畝產近1噸!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2016年夏天,由中國農業部國際交流中心派出的援布隆迪第3期專家組在東非國家布隆迪認真調研、深耕細作一年多,讓來自中國的雜交水稻在布隆迪創下高產紀錄,獲布隆迪政府高度讚賞。

中國專家組位於布班扎省英博平原的水稻示範田喜獲豐收。4個引進試種的水稻品種中,最高的畝產達924公斤,最低的畝產也有648公斤。專家組組長、水稻專家楊華德說,布隆迪目前全國水稻平均畝產約為250公斤,示範田產量最低的品種也是他們的兩倍多。

在豐收現場,布隆迪農牧業部常務秘書斯威林對水稻技術示範取得的成效表示讚賞。他說:“這麼高的產量,必將載入布隆迪農業發展史冊,更加堅定了我們依靠中國雜交水稻和中國技術發展水稻優勢產業的信心。如果我國的水稻產量都能達到這個水平,布隆迪農民就不缺糧了,生計就有著落了。”

中國大米出口暴增,全靠非洲!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海關總署11月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10月份中國出口大米90724.7噸,9月份出口大米169,455.6噸,1-10月份大米出口總量為978599噸,去年同期累計為380331.9噸,同比增加157.3%。

而進口我國的大米的主要國家除了韓國和菲律賓以外,絕大多數都是非洲各國。中國大米在非洲各國的市場競爭力和認可的還是很高的,中國大米極大地緩解了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短缺局面,也受到當地人民的高度評價。

所以,中非友誼不僅僅體現在國際政治上,在農業上關係還是很密切的。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21


糧油市場報

中國人在哪裡種田都中的好,幾千年農耕文明嘛。一箇中國吃貨是最愛國的,對他們來說,一寸土地都不能丟,誰知道上面會長出什麼好吃的!

中國人有濃濃的土地愛好精神,除了土地上可以建房子自己住之外,最重要的,那就是可以種地,種小麥,種稻米,種西瓜,種葡萄,種甘蔗。。只要你想的到的水果蔬菜糧食之類的,只要想種就一定可以種的了,種不了的話,只有兩種可能,一個原因是這個不好吃,另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東西沒有藥用價值。

中國種地文化來之久遠,《史記·五帝本紀》裡面就記載黃帝那會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種植黍、稷、菽、麥、稻”五穀農產品了,早在石器時代,人們為了種田種地更加方便,就把石制生產工具磨製得更加精細,而且已經使用挖土工具木耒,有的遺址還發現石鉞和三角犁形器。這些改進了的生產工具,可以說直接把種地的水平翻了一番,可能還多。穿孔石刀以及石鐮、蚌鐮等收割工具的大量使用,表明農業生產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收穫量有所增加。

中國的歷史發展就是一部種田種地的發展史,可以說中國古代領土擴張到哪裡就把這種種田種地的文化擴張到哪裡,在春秋戰國開始,就已經開始使用鐵質的種地工具,使砍伐樹林、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和深耕細作更加方便,農業生產力因而提高。

當然,隨著現在時代的發展,雖然現在生活比較舒適,但是中國人依然沒有把種田種地的文化落下去,反而更加發揚光大。君不見

有院子的在院子種菜

沒園子的在陽臺種

沒陽臺的在樓頂弄個泡沫箱子種

學生在宿舍種

在國外大使館工作人員種

部隊也種

去非洲工作的工人種

就連宇航員在太空也種

實在不行還有網絡種田


時範別墅設計

在中國人萬年的種植歷史當中,積累了深厚的各種種植技術、經驗、制度等,並由此形成了這個世界上最獨特的華夏農耕文化,從時間上、規模上、農業科技發展上,其他民族從未有過和達到過中國的程度。

雖然近代中國的落敗,使得中國在近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上落後於西方,但當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走上正軌之後,上萬年的農業科學技術和民族精神的巨大積累,還是讓中國煥發了巨大的生機,中國不止一個袁隆平,他只是農業科學家中萬千之一。

中國在非洲種植水稻獲得成功的問題,真不是一個好問題,非洲大多地域屬於熱帶地區,而中國在宋代以前,就發明了熱帶水稻品種和耕作技術,何況今天中國的水稻種植技術了。實際上現如今的中國,在任何一個大洲,包括南極洲,中國人都可以成功種植水稻,條件是需要。

我要問的問題是,中國人在什麼時間,比如2040年或2050年或20xx年,在月亮上成功種植水稻。這一點我堅信,中華民族是集智慧、勤勞、勇敢為一身的民族,從他制服滔天洪水的那一刻起,就沒有任何困難能阻止中華民族的腳步!


手機用戶67029711400

中國人到非洲種水稻,簡直就是給非洲人開眼界了。

那為什麼中國人在非洲種的水稻不僅高產還品質好,而非洲人自己卻種不出來?

首先,自然條件。

非洲東部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多雨,非常適合水稻的種植和生長。

而且這些地區的土地原本是熱帶雨林,原本就土壤肥沃,在經過人類的燒荒開發,更多的營養都保留在土壤中了。所以在這些土地上種農作物,那真是種什麼,什麼就能長得好。

而且非洲日照時間長,水稻生長週期就變短了,不僅能加快水稻生長還更有利於提升稻米品質。

第二,種植技術。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經有了幾千年歷史,特別是現代,以袁隆平教授為代表的中國農業技術專家把培育種植水稻的技術更是打造成了全球領先。

但中國人把優質的水稻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帶到非洲,僱傭當地人整地、育苗、插秧、管理和收割,使得整個種子流程優化和科學,水稻不增產才奇怪呢。

第三,人工廉價。

原本以為非洲人是因為沒有技術所以窮,後來才知道非洲人是因為懶而窮,天然環境那麼優越,他們卻不懂得利用。

中國人僱傭非洲本地人的日薪一般為1800西法(約合人民幣18元),還包一日三餐,一週一結算。

所以中國人在非洲能夠種大面積的農田,不僅是因為從中國帶去了生產機械,更是因為當地勞動力廉價。

所以,中國人在非洲種植水稻是年年大豐收。

最高畝產竟然達到了1300多公斤,所有水稻品種平均畝產也有近800公斤,是當地人種植畝產的3倍多。

所以中國人收割稻子會引發非洲人圍觀。

簡直像在見證一個奇蹟的誕生似的。


農說就是精華

非洲土地肥沃,是人類重要發祥地。很多地方適宜水稻種植。

中國人在這樣的土地上之所以把水稻種的那麼好,固然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優良的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關鍵是中國人吃苦耐勞。如果非洲人也象中國人這樣吃苦耐勞,用中國的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也會同樣種出好水稻。可惜非洲人恰恰沒有這個″如果"。



你知道非洲人的德性嗎?非洲人又窮又懶,好吃懶做,都有不思進取的特性,即便中國人招他們做工人,他們也因為長期的好吃懶做,表現差勁,經常一天就幹三個小時不到,就喊累,還老要求罷工提高待遇。這樣的非洲人即便多好的種子和技術,都很難種出好水稻,關鍵是不勤勞不吃苦。

現在非洲人比前好多了,在中國人長期的影響下,現在有很多非洲人嚐到了水稻豐收的甜頭,跟中國人學種水稻之風益盛,水稻也越種越好,非洲人餓肚子的問題也會逐步解決。這就是中國人對人類消除貧困的重大貢獻。


魯南觀點

這個原因可分幾方面來說:1.不管中國人到哪兒種地都能種好,因為中國人很勤快,這還是源於中國農耕時代說起,幾千年的農耕文明那可謂是深入骨髓;2.中國幾千年前的元謀人,北京人等慢慢會利用石頭等比較尖銳的石器來將堅硬的食物打開,所以,慢慢的就會有很多方便的機器出現了,所以,中國人到非洲種水稻也很方便;3.非洲人雖然人口眾多,但是非洲人吧,人多大多數是餓死懶死的,地多放在那兒就空著,就算有的種些農作物還沒出苗就死的差不多了,非洲人技術差,人又不愛動,所以,地很多是曠地;4.非洲人種地沒有用過化肥之類的,所以非洲的土地很肥沃的,種水稻的質量會更好;5.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乎每年都出新的水稻品種,水稻的產量就會更加好;6.非洲人多,廉價勞動力,雖然他們懶,但為了下一頓飯,給她們開工錢他們還是會幹活的……


破曉161072460

在我們的印象中,非洲相當的落後與貧窮,土地貧瘠還到處乾旱,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這樣。

非洲的很多地方肥沃,但是當地人並不願意去辛勤開墾,卻讓很多中國人來這裡開荒耕田。

中國人來到非洲後,手把手教當地人水稻種植的整個環節,都是採用了中國技術。

從種植的情況看,水稻苗長得很好。


逆風的魚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會種水稻的很多,還有很多的農業科技。這在非洲是絕對沒法比的,在非洲,農民種水稻由於技術差,水稻品種也次,所以作物不論品質,收成都不行。而把中國國內的技術,品種帶到非洲精心栽種,就一定能種出很好的水稻來。非洲人口少,靠天吃飯,對種植優質的水稻來興趣不大也是一方面。現在經常能看到在非洲的中國人幫助非洲朋友發展農業的報到,並且收穫頗多,看來中國的很多先進技術都應該走出國門.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增進國與國之間的交往。


翼127070

現在的新品種水稻不需要太肥沃的土壤.氣候是一個因素.水稻開花時下雨最影響產量.尤其是夜晚下雨。像新疆伊犁.巴州博湖縣水稻產量就很高.新疆本來就少雨.水稻開花時節幾乎不下雨.非洲應該也是這個因素產量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