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海宁是不是陈阁老的儿子?这种无聊问题鲁迅先生冷冷一笑

《幽明录》里有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叫陈素,是个土豪,媳妇和邻居一个矮子的妻子同时怀孕,陈素的媳妇生下一个女婴,矮子的媳妇生下一个男婴,陈素的媳妇偷偷就和矮子的媳妇换了换了。这孩子养到十三岁,开始祭祀祖先的时候,一个能看见鬼的婢女说:“你家的祖先走到门口就停住了,一群矮子过来就大吃大喝。”陈素的媳妇无奈这才说出了实情。

乾隆是海宁是不是陈阁老的儿子?这种无聊问题鲁迅先生冷冷一笑

这说明后人的祭祀具有非常严格的血统识别体系,只要不是这个家的,根本就进来吃不了饭。作为一个屌丝,我倒是从中看出了一丝逆袭的曙光。

看到这里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编“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掉的包”这样的故事,因为只要乾隆的亲生爹娘是陈阁老,以后太庙祭祀的时候,来吃饭的就是我们汉族人了,彻底扳回全局了。鲁迅先生嘲笑这种想法“不折一兵,不费一矢,单靠生殖机关便革了命,真是绝顶便宜。”

乾隆是海宁是不是陈阁老的儿子?这种无聊问题鲁迅先生冷冷一笑

现在看来好笑,当时的中国人可是深信不疑的,包括乾隆皇帝手下那位大名鼎鼎的纪晓岚,他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写一个官司,两家共争一块地方为自己的祖坟,争了好多年,各说各理,没有定论,最后一个明白的官员出来说:“你们这是争祭祀,不是争产业,那就谁祭祀谁的呗,只要是你们的祖先就一定会来吃,不是你的祖先祭了也白祭啊。”

纪晓岚对这番言辞十分赞赏,后来他还对这个逻辑做了进一步发展,他以为如果收养的孩子是个外姓人,哪怕是妻子的侄子,或者是丈夫妹妹的孩子,祭祀的时候,肯定是他的亲生父母来吃,收养人的先祖也不敢来。如果收养的是同族的孩子,即便出了五服,也没有这个问题,祭祀的时候肯定是收养人的先祖前来吃饭,亲生父母即使来了,也得等人家吃完了才能吃点剩饭。

纪晓岚在后面还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什么道理,其实不过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他这族类还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不把女性当成自己的家人。妻子的侄子,丈夫的妹妹这些都是“人家的人”,对他们再好也是白搭。

还别说这些东西荒谬,关键的时候还真能发挥作用,当年武则天想把皇位传给武家,狄仁杰反对,为了说服武则天,他抬出的理由之一就是:“如果传位给武家,你见过谁把姑姑放到太庙里去的。”意思很简单,如果武家当皇帝,而你虽然姓武,将来人家在阴曹地府搞聚餐,你也吃不上。这不能不说是武则天顾虑的一个条件,为了死后的吃饭问题,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李家。

乾隆是海宁是不是陈阁老的儿子?这种无聊问题鲁迅先生冷冷一笑

但是作为母亲就一定能吃到家庙里的饭吗,这套迂腐的血统论对女性的歧视还不光体现在小姨、姑姑 “人家的人”上,即便对于亲生母亲,这套血统论也要多一个条件。

《子不语》中写有个阴秀才三十多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正考的时候,看见一个女人走到他身边,问他:“你认识我吗?我是你母亲。”这秀才说:“你不是,我妈妈在家呢。”女人说:“我是你亲生母亲,我死去的时候你父亲不给我画像,祭祀的时候我不能来吃饭,多么可怜。”这位母亲威胁秀才答应为自己画像这才离去。

乾隆是海宁是不是陈阁老的儿子?这种无聊问题鲁迅先生冷冷一笑

按照血统论这位妈妈完全不用管是否有画像,来了坐下吃就可以了,亲生儿子的饭自己不吃谁吃。但就因为她是妈妈,一个女性,故事发生在她身上血统论就失效了,必须要画图像才能来吃,这逻辑还真是混账。

这还是有孩子的妈妈,对于那些没有孩子的小妾要吃饭就更困难了。《右台仙馆笔记》里说了一个大家族里有个姚氏,是个王熙凤一样的人,管理着家政,每年家族祭祀都是她来主持,祭祀前一日,她必做一个梦,梦见一个妇人向她施礼,说:“我是马氏,每次祭祀跟着家人一起过来,只能站在一边观看,吃不了饭。请你可怜可怜我,为我摆一副碗筷和座位,并且写明‘马氏坐此’,让我能坐下吃饭。”姚氏很奇怪,遍问老人才知道,原来家里先人有个小妾马氏,生前无子,后来祭祀大家自然就把他忘了。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心生凄凉,一个女人生前地位低下、孤苦伶仃,死后又饱受饥寒,还得向人卑微求食。这大概是中国古代那些成千上万女性的写照了。

这种祭祀的逻辑真是混蛋啊,

乾隆是海宁是不是陈阁老的儿子?这种无聊问题鲁迅先生冷冷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