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联络杨虎城的平江密使

一、毛泽东的亲笔信

1936年8月13日,毛泽东在陕西志丹县中央机关简陋的窑洞里,亲笔给西北军总指挥杨虎城写了一封信。

毛泽东联络杨虎城的平江密使

毛泽东写完信之后,特派一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年轻密使带着他的亲笔信,前往西安拜谒杨虎城。其信件原文如下:

虎臣先生(即杨虎城)勋鉴:

先生同意联合战线,盛情可感。九个月来,敝方未曾视先生为敌人 …… 目前日本进攻绥远,陕甘受其威胁。覆巢之下,将无完卵 …… 全国各派联合抗日渐次成熟,而先生反持冷静态度——若秘密之联系,暗中之准备,皆所不取,甚非敝方同志所望于先生者也。兹派张文彬同志奉诚拜谒,望确实表示先生之意向,以便敝方作全盘之策划。先生如以诚意参加联合战线 …… 具体办法及迅速建立通信联络等事,均嘱张同志(即张文彬)趋前商订。专此奉达,不尽欲言。

敬颂

公祺

毛泽东

八月十三日

毛泽东派遣的密使就是他亲笔信中所说的张文彬同志(又名张纯清),时年26岁,平江县浯口镇西江人,后来曾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广东省委书记,于1944年牺牲于国民党狱中。

毛泽东联络杨虎城的平江密使

张纯清烈士故居

二、中共中央秘书长

在毛泽东向杨虎城写这封信的10个月之前,即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12月7日至25日,在陕西省安定县城瓦窑堡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此时,张文彬已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摘自《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成为中国革命指挥中心的一名得力的高级领导干部。

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恢复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直接受中共中央秘书长张文彬领导,处长是王首道(摘自《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的工作主要是为中央首长服务,是党中央的“内管家”。在这期间,张文彬实际上同时负责毛泽东的秘书工作。他在毛泽东的身边亲聆教诲,获益匪浅。

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党的策略路线是“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的策略路线,使之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决定争取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张、杨部队开展统战工作,以促成张、杨部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毛泽东联络杨虎城的平江密使

瓦窑堡会议旧址

在对杨虎城开展统战工作方面,毛泽东曾在1935年11月就派遣密使汪锋潜入西安,建立杨虎城与中共方面的秘密联络。所以毛泽东在1936年8月的信中说“九个月来,敝方未曾视先生为敌人”。毛泽东写这封信时,正值日本准备侵占绥远,如果日本控制了绥远,就构成了对华北、西北的包围态势,就获得侵入华北、西北的理想通道。在这种紧迫情况下,毛泽东加紧对杨虎城西北军的统战工作,争取尽快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于是,派遣曾担过任他秘书、深得他信任的张文彬出任联络杨虎城的密使。

从信中的“兹派张文彬同志奉诚拜谒,望确实表示先生之意向,以便敝方作全盘之策划……具体办法及迅速建立通信联络等事,均嘱张同志趋前商订”这些话语中,足可看出毛泽东对张文彬的信任和器重。

毛泽东联络杨虎城的平江密使

张文彬烈士

张文彬怀揣着毛泽东给杨虎城的亲笔信,肩负着对西北军进行统战工作的使命,与随行的报务员、交通员等一起,带着电台、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征程。

三、与杨虎城密谈

8月26日,张文彬抵达西安,受到杨虎城部的友好接待。其时,在杨虎城身边拥有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特别是杨虎城的宪兵营内,成立了中共秘密支部。该营营长金闵生,副营长谢晋生等都是共产党员。

中共密使张文彬到来后,杨虎城嘱咐宪兵营严密保护,将他从西安绥靖公署交际处接到宪兵营副营长谢晋生家中,令谢严加保护。谢晋生深知此事责任重大,精心安排张文彬的住处。谢晋生的家共有三进房,第一进房住一个兵排,白天设单岗,晚上设双岗。谢晋生和家属住第二进房,张文彬等住第三进房。可谓周密安排,层层保护,万无一失。(摘自《千古功臣杨虎城》)

8月30日晚,杨虎城先派其机要秘书王菊人与张文彬见面,并进行了正式谈话。其时,由于杨虎城感到近期形势紧迫,急于与中共方面洽谈,要与中共方面就有关建立军事联络、建立秘密交通站、互不侵犯、前线地区通商等问题交换意见,因而对中共所提出的初步实现双方协定表示“完全同意”。

9月6日晚,杨虎城出面会见了张文彬,“二人密谈约二小时,结果尚好”。杨虎城“对中共所提各项均接受,并谈及其他有关问题”。翌日,根据与杨虎城商谈的结果,张文彬又“与王菊人、崔孟博(共产党员,时任陕西省政府科长)二人更具体商定各实行办法”。最后,经过商议,双方达成了“抗日合作口头协定”。

毛泽东联络杨虎城的平江密使

杨虎城将军

张文彬与十七路军“抗日合作口头协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1)互不侵犯。双方各驻防地取消敌对行动;杨部负责抑制地方民团活动,不在原苏区及原有革命组织的地方建立保甲制度;不摧残革命组织,改善军队纪律,密切与群众的关系。

(2)取消经济封锁。设专门的贸易站,在十七路军掩护下保障苏区贸易流通;不禁止民众的自由通商;苏区不禁止民众供给十七路军驻军的粮食、草料等必需品的购买。

(3)建立军事联络。双方的军事行动要事先通报,杨部除将本部所属行动通报外,并向红军提供南京等各方情报;有关双方纠纷问题,均经双方磋商解决。(摘自《张文彬给毛泽东的报告1936.9.8》)

这次会见所达成的口头协议,充实了杨虎城与中共双方以往达成的几项合作原则,使双方的合作更为具体,合作的统战关系日益密切。这次会谈以后,张文彬作为红军代表留驻西安,代表红军方面与杨虎城和十七路军保持联系。为避免国民党特务们的注意,便于开展工作,杨虎城还任命张文彬为十七路军指挥部政治处主任秘书。

四、建立红军秘密联络站

张文彬与杨虎城会谈,达成口头协议之后,双方频繁互动。张文彬初到西安时,因电台尚未建立起来,杨虎城部有关于蒋介石重要的军事部署,便口头告诉中共代表张文彬,然后由张文彬转告中央。后来,为加强彼此的联系和交往,张文彬经过一番努力,建立了秘密联络站,中共与杨虎城之间的联系便更加顺畅起来。

据当年中共西北特别支部成员徐彬如在《深切怀念张文彬同志》一文中回忆,当时从西安到中共中央之间有两条秘密通道:一条是红军与杨虎城的西北军之间的秘密通道;一条是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之间的秘密通道。

张文彬管的是红军与西北军秘密交往的这一条路线。双方之间的联系交流和物资运送,都是通过秘密联络站来进行的。张文彬抵达西安以后,就积极着手建立秘密的红军联络站。他根据当时现实条件,认真选择站址,物色人员,拟定制度,筹措资金等,很快就将红军的秘密联络站建立了起来。

据徐彬如的回忆,当时在张文彬的具体领导下,西安红军秘密联络站不仅建成速度快,而且建立的地址也极为隐蔽。该联络站是设在国民党“剿共”军队军官家属住的一个大院子里。这个院子归西北军宪兵营管辖,因宪兵营的营长、副营长都是共产党员,所以联络站受到西北军宪兵营的关照和保护,比较安全。

红军秘密联络站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接送过往的地下党和红军干部;另一主要任务就是转运各种物资。陕北不少军用物资、医疗器械、药品和其他生活用品等紧缺物资,大都由联络处经办从国统区购进运往陕北,就是通过西安红军秘密联络站这一渠道运输的。

由于红军联络站一切行动都是在秘密状态之下进行,因而一有过往人员接送或重要物资转运的任务,都是在夜里出车。红军秘密联络站运输物资的车辆都是早晨4点钟就要开出西安。当时,张文彬对红军秘密联络站的工作十分重视,认真过问需要装载物品的种类、数量,并仔细检查每一件东西、每一封信件,直到该装车的都装上了才休息,所以他经常工作到深夜。

后来,红军又在西安城内新城的北门外七贤庄1号设立了一个新的联络处,张文彬也是该联络处的负责人之一。

就在这个红军联络处里,张文彬与周恩来、叶剑英等都曾经居住过,并经常召集西安中共地下党的同志一起在这里分析时局,商讨对策,研究问题,为争取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毛泽东联络杨虎城的平江密使

张文彬(二排右二)周恩来(三排左一)叶剑英(三排右三)

如今,这西安七贤庄联络处旧址至今还保存着张文彬于1937年与周恩来、叶剑英等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合影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中,既可以见证张文彬在西安的战斗岁月,也可以感受到周恩来、叶剑英与张文彬等战友的真挚情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