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專家要不停的修改漢字?

格蘭007

所謂“方便漢語普及到全世界”可以說是無稽之談。全世界誰會在乎“戛”讀jia還是讀ga?“說客”是shui客還是shuo客?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同時,這也與所謂漢字拼音化之類沒什麼關係。大家知道,經過漢字簡化、普通話讀間修正幾次調整之後,加之解決字電腦輸入難題之後,漢字的調整主要是個別漢字的讀音進行了修改,異體字統一為固定漢字,連增刪某個漢字的含義都是少見的。

個別漢字的讀音調整,對漢字延續及向外傳播,可以說起不到什麼作用。

究其實,主要原因在國內。

從近十幾年來,漢字的調整,主要集中於前述異體字和讀音。說說正統的原因,那就是方便傳播、減少誤解、固定字形和詞組等,還有就是“約定俗成”的讀音修改,國家語委和兩個小組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

而相對來講,字典、詞典出新版,校標做修正,給學生、文字工作者、媒體工作者等都帶來了很多不便,也讓很多家長成了語言不合格的人,因為以前所學、所用,突然間就變成錯誤的了。

在這些調整中,不想說好與不好,只想說一件趣事,那就是關於某些字的讀音,為什麼改?是因為某些人在公眾場合讀錯啦。這怎麼可以呢?怎麼能讓地位如此高的人讀錯字?來,都改了吧,按“正確”的讀音改。PS:說這個還真有點怕怕呢……


陸愛玲620

可能這個問題大家都發現了,總有一部分專家一直在修改字典,改良拼音,所以字典一直再刪改,再版。

絕大部分人都以為這會是專家“無病呻吟”“浪費資源”“沒事找事”。

實則未必如此。

其實大家都應該發現過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看電影電視劇,新聞播報,有時候演員或者主持人說話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錯誤”的音,跟我們上學時學的不一樣。

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然就是這堆專家做的事咯。

他們通過改革漢字,把漢字從繁體變成簡化。

把漢字拼音化,加上拉丁字母拼音輔助認讀。

其中幾十年的歷程,做了幾次改革,改了一些讀音,但是每次改革都必須得從小孩開始,因為大人的語言習慣不容易改,所以每代或者每隔兩代都會有人感覺自己的讀音“與眾不同”,甚至懷疑自己老師教錯了。

比如前幾年比較有名的《甄嬛傳》現在都知道是“zhenhuan”

其實此字在此景應該讀“xuan”(宣)

“huan”不是錯誤的,因為這個字是多音字,可以念“huan”,但是意思就變了。

只不過為了便於傳播,既然大多數人都念錯了,那錯的就是對的。

因為語言,為的就是便於傳播,對錯關係大嗎?

包括漢改組的專家們。

每次都在零零星星的改革拼音,字形。

成效真大嗎?

其實說到這,漢改組的專家們也是有苦說不出。

他們是註定被“當代人”罵的那波人。

因為他們改革完之後,根本不會對當下的人起到什麼作用。

如果今年改革一些讀音,那麼受其影響的只能是剛學拼音的小學生,等他們長大需要二十年,等這些改革發揮作用,小學生們也老了,我們也“死球”了。

百分之90的人,都會認為他們是在做“無用功”“浪費國家資源”,所以受到了很多質疑。

在此,給漢改組成員最真誠的敬意。


漢字為什麼要改革呢?拼音為什麼要改革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利瑪竇”

這個人常年活躍在初高中歷史課本,是一個意大利傳教士。

因為這人是個中國通,在成為中國通的道路上吃了很多苦,所以制定了便於外國人學習的“漢語注音拉丁化”。


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注音方式,但是其傳播性可想而知。

古人注音,字魏晉開始用“反切法”

這圖比較好玩,比如“舌”成“食列切”

在古代舌就該念成“shie”,shie頭

類似於方言。

比如“音”就是“於今切”

yu,jin”=“yin”

爨字“七亂切”,那麼就應該讀成“qi+luan=quan”

但是現在,爨讀成“cuan”。

所以反切也多類似方言。

反切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取頭取尾”

因為我個人也分不清聲母韻母等等的。

所以只能如此粗俗的解釋一下。

比如“鬥,都豆切”那麼讀音就是這麼來的“dou=d u+d

ou


此只是說明古人也是有注音的。

但是這種注音方便快捷嗎?

用屁股想想都知道。

想學漢字,起碼得學會注音的漢字才可以。

古人反切用漢字注音漢字。

造成的結果就是,想學注音,起碼得先認識一千多個字。


也就是說,初級的普及性教育,幾乎就告別自學了。

我們小學六年學字也大概就一千多個吧。

也就相當於,古人想學拼音,文化起碼的夠小學畢業的水平。

對國人尚且如此,對外國人那就更難了。

所以利瑪竇,這個傳教士,做了一套拼音系統。


此後到清末由於文化積弱,也曾喊:廢除漢字 的口號

全盤西化

當然,那是不可能滴。

所以就在利瑪竇的基礎上出了三十幾版注音。


直到建國後,用幾百種方案選取了其中一部分,變成了現在我們用的拼音。

加上改的簡體字“簡一簡二等。

不但方便國人學,而且也方便外國人學。

文化的交流促進經濟發展。

所以語言改革,絕對是重中之重。


1958年的改革,用了幾十年才驗證了改革的效果。

可以說,漢字改革的取得的成績並不在今天,而是在未來。


所以那些專家們每天做著點點滴滴的改進,只是為了未來能更大機會的促進國家發展。

今人不知,所以多加指責。


眾所周知,電腦的出現,網絡的普及,一直是近二十年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但是漢字,進不了電腦,進了電腦沒效率,都是一個大問題。

我記得我小時候用95-98版本的電腦,有一個微軟拼音的軟件。

那時候就是用這個打字的,只能說龜速。

上世紀的人也是如此,早期接觸電腦的人,都會五筆。

因為五筆是最快最有效率的。


現在五筆基本被忘記了,因為出現了搜狗這種算法,打字不用一個個找,因為算法會記憶你的常用字,而且出備選。

所以五筆現在只活躍在少部分人群手中,因為速度確實快。

但是科大訊飛把語音輸入搞成97%的正確率,也就意味這比五筆還快。


再有就是電腦語言,都知道,電腦語言只是用英語做基礎,跟英語關係不大。

所以早期的電腦系統都是直接輸入命令來操控,也就是英語。

那時候只有鍵盤,沒有鼠標。

顯示器就是一個黑框,只能看命令用。

(現在的技術大牛依舊喜歡用這玩意

輸入漢語人家也看不懂,電腦也運行不了。

後來喬布斯發明了界面和鼠標,就成了我們現在的雛形,才開始讓漢語慢慢往電腦裡走。

這個時候,漢字的拼音化就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是到現在,各種編程程序,依然沒有漢語的立足之地。

比較出名的漢語語言就是 易語言 編程系統。

雖然也可用,但是很糙。

這個造成多大影響,估計知道的人不多。

說個比較搞笑的例子,人家小孩成了黑客,入侵了銀行,五角大樓。

我們的小孩還在玩英雄聯盟。


所以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漢字的簡化,讀音的簡化,對未來的發展都是不可估計的。


漢字改革的專家們,也是受了很多委屈。

寫這麼多,也只是想表達清,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

任何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都必須需要時間。

只不過漢字拼音改革,由理論到實踐成果,需要幾十年。


真不容易。


梁宇航

我估計是一些磚家吃飽了沒事給撐的,純屬找罵,表面上看是有利於簡化文字的發音,實際上卻傷害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隨意改變讀音,有待於商榷。


比如磚家們把安徽省地名六(Lu)安改為六(Liu)安,讓當地人氣憤不已,這算什麼狗屁磚家啊。後來經過當地政府的申請,保留了六(Lu)的讀音。這些磚家們總想出風頭,刷一下存在感,我覺得他們很無知,既不尊重當地人的民俗,也不尊重傳統文化。


磚家們樂衷於更改字的讀音,譬如把坐騎(ji,四聲)改為坐騎(qi,二聲),改了之後就一定好了嗎?未必吧!磚家們說了,大家都念後面的讀音,什麼叫大家都念?我身邊的人都念坐騎(ji),沒有一個人念坐騎(qi),個別人沒有文化,難道你們磚家也沒有文化嗎?

磚家們一直不停地修改漢字讀音,表明了人民的文化素質在下降,表明了傳統文化的丟失。當代中國,我們一直都在用簡化字,雖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書寫,但是卻丟失了會意字的精髓,比如諷刺簡化字的歌謠親不見(親),愛無心(愛),產不生(產),廠空空(廠),括號裡面是老寫字,這些字在今天無一例外全部得到了應驗,是多麼諷刺啊!




我覺得磚家們真的沒必要修改字的讀音,雖然有利於維護一部分文盲,但是傷害的卻是大多數無辜的人,雖然有供給就有需求,但是真的沒必要把供給(ji,三聲)改成供給(gei,三聲)吧!


層城鵷雛

的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想問的,就是為什麼這個好好的用的文字為什麼非要去修改啊,而且是不停的修改呢,很多人就說了,這不是吃飽了沒事幹吧,或者就這樣閒著就領一份工資嗎?

對於這些疑問我認為是不存在的,所以大家也不要誤解了那些人專家認真的研究的成果,畢竟那不是你們這些說閒話的能夠達到的高度,那麼到底為什麼要修改呢?這是一個正常不過的事情,就像你的臉一樣,也要經常洗啊,難道文字就不要去改的更好嗎?那樣大家用起來也更加方便自如,而且現在中文在世界上地位也這麼高,搞得更加嚴謹才是應該的。


用戶9851334033900

很多人可能有這樣一個誤解:我們如何說漢語,是由專家規定的。其實並非如此。

我們如何使用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專家只是負責及時更新語言的標準,把變化後的語言變成標準語言,也就是對既成事實的蓋章認定。

比如說“垃圾”這個詞,解放前的讀音是lese,現在有多少人這麼讀呢?普通話裡早已變成laji了。不是專家讓大家讀laji,而是民眾們讀成laji後,專家把它作為標準讀音。

但是這項工作的時機必須恰好。不改不行,因為普通民眾的語言一直在變化。但改得早了同樣會貽笑大方。比如最近“說客”被改為“shuoke”,可是明明大部分人還在用“shuike”,弄得民眾很不習慣。


夢露居士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國家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那麼漢字也是我們中國位於世界巔峰的製造,在這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一直都在演變著,那麼為什麼到了現代,漢字已經是很完善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的專家要去不停的修改呢?

其實漢字的修改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可能有人就說了,這有什麼改的改來改去的完全沒有必要,但是你錯了,不是這麼理解的,漢字之所以這麼博大精深就是因為我的古人對於他的修改一直沒有放棄,反而是孜孜不倦,難道要到了我現在就放下嗎?不能,我現在現在是個信息化時代很多估計連字都不會寫了,怎麼配好意思去說這些研究文字的專家們呢?沒有他們的精心研討,又怎會有後面漢字的進一步輝煌呢?


左邊4840

的確,我想在這個信息變化如此快點今天,估計很多人已經忘了文字這個東西,而更多的是一直在看到文字,然後獲取文字信息,在輸送文字信息,這就是我們每天要用的東西,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有人在修改漢字,當人們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東西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們的文字似乎沒有任何的改變的吧,那這些都在幹嘛呢?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改當然是在改那些比較有爭議或者有誤區的地方。

所以這是每個地方都需要的工作,每一個東西都是需要去完善的,特別是我們中國的文字更加是,這麼久的文明不能就這樣,更應該去保護她,這也是我們後輩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