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剧情简介:历百程孤独半生,40多岁的时候碰到石珍珠——她因为残障,在老家备受虐待,两人从此开始一起生活;

他们住在北方某个城乡结合部,历百程以替人算命维生。来找她算命的主顾常常是妓女,她们都各怀心事;

因为冬天太冷,又碰上扫黄打非,老两口回到老家青龙。在那里,他们去过石珍珠的娘家,又回到历百程的老宅。

春天的时候,他们重新上路,赶赴庙会,等待时来运转……

以长卷的篇幅,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的形式。《算命》的场景随人物转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提供的社会背景中,让人看到小人物的微不足道,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

在这个过程中,它试图洞头人性。《算命》对残障和社会边缘人物的呈现,从不同视角但像《麦收》一样,充满了道德挑战的味道。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潜能的演讲。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这个有着塞尔维亚血统的澳洲人,因为先天无手无脚(医学无法解释),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但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从基督教信仰中获得力量,勇敢地战胜了所有先天的灾难,成为了创造生命奇迹的神奇布道者。面对莘莘学子时,他乐观、豁达、幽默、睿智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观众;他讲述着自己残存的“小鸡腿”,并以此演示打鼓,踢球,接电话,甚至还和自告奋勇的志愿者玩了互动游戏。在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那些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片段,深深打动了现场的观众,有人激赏,有人垂泪。他用真挚感人话语,传递了一种相信自己,战胜命运,热爱生活,给人希望的积极力量,不仅震撼了全场,也影响了世界。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影片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有身在何方,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我演电影时,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过不同的人生。还有另一种人生,就是我自己的人生;卸去演员的身份,作为一个人,以我的方式存在。生活中,思绪如风般吹拂着我的脑海。我读报纸、看新闻、与朋友闲聊、和陌生人交谈,总有一些事触动我的心弦。——阿米尔汗

阿米尔汗的第一次电视脱口秀j节目《真理访谈》。2012年5月6日开始,每周日播出。

第一集:残杀女婴:从出生前开始大规模残杀女孩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印度人口性别失衡和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二集:儿童性侵害:高达53%的孩子,也就是两人中就有一人是性侵害的受害人。施暴者往往是备受信赖的人,而作案地点就在家中。家长务必警惕和关注孩子的各种求助信号,同时,我们也需要强有力的完善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的法律。

目前已经开播三季,每季的豆瓣电影评分都高达9.6分。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泰戈尔

妇产科是一个窗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生命的诞生,总会牵动个人、家庭、社会的复杂纠结;生活本就不易,生产背后是普罗大众的人情冷暖。

庞大的故事体量,透过起伏跌宕的剧情,呈现悲悯的视角和情感的温度,《生门》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真实、最生动、最揪心、最温情的缩影。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一袭如画的长裙,扎着一朵白色玫瑰的巨大发套,足足二十公分的高跟鞋……碧浪达夫人眼角挂着混合了厚厚睫毛膏的黑色眼泪在灯光昏暗的酒吧里低吟浅唱,纵声高歌——从白光(四十年代的歌后)到闫秋霞(白派京韵大鼓传人),从调侃仰慕者送来的不菲消费到对台下骄傲女人的尖酸与不屑,从渴望的沉浸在回忆中的温暖歌唱到绝望的跳大神式的嬉笑怒骂……嘈杂的环境中,舞台是他的——这个小小舞台是属于这位华丽的、庄严的、刻薄的、胆怯的、恶毒的、势利的、羞涩的、不幸的、风情万种的、母仪天下的、冥顽不灵的碧浪达夫人的。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经常会去同性恋的专门据点——比如公园和浴室寻找故事——邂逅,调情、做爱、吃饭……裁缝说他天生就是喜欢男人。

在裁缝眼里,他的父母是不幸的;他的童年一直缺乏安全感,也没有什么意思。

长大后的裁缝靠做衣服的微博收入供自己去了广州,他想在哪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名走红的“妓女”……确实,他遇见了一些让他刻骨铭心的男人——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州——那时他还很年轻。

一次不慎染上梅毒的经历让裁缝开始吟诵《心经》。日复一日。当他反复吟诵从而慢慢忘却了经文甚至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了彻底颠覆的时候,他似乎有了一点安全感。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生动地强调,金钱、色情。他依旧这样生动地活着。在渴望中,在绝望中。

健谈的裁缝就是台上的碧浪达夫人。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8部可以改变三观的纪录片

本部纪录片时导演迈克尔·爱普特从1964奶奶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爱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7岁的小孩子,他们来自孤儿怨,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7年,爱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7岁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导演迈克尔·爱普特首拍此纪录片时,还是个助手。此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成为知名导演。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