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中的七句名言名句,句句道盡人生真理!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老子——《道德經》中的七句名言名句,句句道盡人生真理!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翻譯】合抱的粗木,是從細如針毫時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一筐土一筐土築起來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邁出來的。

感悟】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做事情也應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再艱難的事情,只要持續不懈的行動,必能有所成。萬事起於忽微,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翻譯】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樣。水乃萬物之源,可它卻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它安處於眾人不喜歡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於道。

感悟】水無比的高尚,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而且寧願呆在世人所厭棄的地方,它的品質接無比的接近於高尚,做人就應當如一彎清泉,保持高尚的節操。

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翻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醜兩個對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惡或醜都具有兩重性和可變性,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把美的事物當成永恆的美,把善的事物視為絕對的善,必然事與願違,導致惡的、不善的結果。

老子——《道德經》中的七句名言名句,句句道盡人生真理!

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翻譯】“寵”來了,就很高興;“寵”走了,就很失落;“辱”來了,就很傷心;“辱”走了,就如釋重負。一顆心隨著外界的譭譽飄來蕩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寧清淨。喜怒無常,悲歡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樣。

感悟】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敗得失了。我們的心裡裝滿了很多我們以為應該非常在乎的東西:錢財、名譽、地位、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對這些外在的東西執著的越多,我們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5、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翻譯】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慎終如始,事情就不會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就出自這裡。

感悟】人們從事事業,經常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能遵循自然規律,心存輕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終,堅持不懈,那就不會失敗了。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翻譯】瞭解別人是智慧,瞭解自己是聖明。戰勝別人是有力量,戰勝自己才是強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堅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佔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不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感悟】瞭解自己,反省自己,戰勝自己,實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實為千古名言。

老子——《道德經》中的七句名言名句,句句道盡人生真理!

7、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譯】罪過沒有比行私縱慾更為嚴重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嚴重的,災難沒有比貪慾必得更為慘痛的。所以說懂的知足知止而心無貪求,才能經常適可而滿足。

感悟】人生在世,貴在懂得知足常樂。擁有一顆豁達開朗平淡的心,在繽紛多變、物慾橫流的生活中,拒絕各種誘惑,心境變得恬適,生活自然就愉悅了。

—— END ——

  • 歡迎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一起升級知識系統~歡迎大家交流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