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头打交道20年,这个井陉男人用双手释放出了石头的灵魂!

(燕赵晚报)说起匠人精神,在历史悠久的井陉县,有着许多默默无闻的老手艺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各自的领域中奋斗着。其中,42岁的李映军便是井陉县一位著名的石雕艺人。他手锤自成方圆,眼睛不用看,每锤都准确砸在钢钎上。20年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雕刻作品近万件,见过他作品的人无不被其精致的技艺折服。“什么是匠人精神,在我看来时间、汗水、心血、执着,缺一不可。”李映军说,他的生命融入石雕作品中,上面刻满的是自己多年的拼搏与汗水。

和石头打交道20年,这个井陉男人用双手释放出了石头的灵魂!

匠人精神 20年雕万件作品

李映军是井陉县测鱼镇石门村人,他是在大山上长大的。参加工作后,他在马路边的石场看到了石匠郝玉兵的石刻凿得精美,便拜师郝玉兵,晚上在工厂当操作工,白天跟着师傅学习石刻。仅用6个月,他便掌握了石碑和迎风的雕刻工艺。1998年,他辞掉工厂的工作,来到雕刻之乡曲阳县羊平村刘树谦师傅门下拜师学艺。起初三斤二两重的铁锤常砸到手上,熟能生巧后他闭着眼睛也不会砸手。1999年,石匠李映军凭着手艺和力气,在天长镇南关创办了自己的石雕场。

和石头打交道20年,这个井陉男人用双手释放出了石头的灵魂!

四合院,注重“石门楼”的建造和装饰。石门楼则主要由迎风勾头过门、门墩、挑檐石、石匾等组成,每块都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品。石门楼雕刻分“高浮雕”和“浅浮雕”。 “高浮雕”粗犷豪放、立体感强,“浅浮雕”画面细腻、线条明快,遵循“画中有戏,百看不腻”的传统特点。整个建筑全石到顶,不用任何辅料。工匠雕刻出各种规格的石料,每块石料轻者十余斤,重者可达三四百斤。工匠如积木般堆砌,一座颇具艺术特色的石门楼就拔地而起了。

和石头打交道20年,这个井陉男人用双手释放出了石头的灵魂!

走进天长镇周边村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李映军的石雕。20年间,他雕了近万件作品。雕刻最多的,便是石门楼的“迎风”,而每件作品也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在一对1.5米高的石狮前,李映军讲起了石狮的雕刻特点。“人们把狮子看成瑞兽,民间最多的是牌坊门墩狮和镇宅狮,看似两只狮子一样,其实是一公一母。狮爪下卧着一只幼狮的是母狮,摆放是公左母右。”石狮嘴里的石球既能在石狮嘴里活动,又跑不出来。原来石球是用石狮嘴里的石头雕刻而成的。雕刻一对石狮,李映军一人要用20天。

石雕人生 20年苦累无怨无悔

和石头打交道20年,这个井陉男人用双手释放出了石头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