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李映军:古城里的石雕艺人

42岁的李映军,是井陉著名的石雕艺人。他手锤抡成一个圆,眼睛不用看,每一锤都准确砸在钢钎上。石材雕刻最苦最累,他在天长古城南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年来无怨无悔,雕刻出近万件作品。他有空闲时,经常踏遍周边村庄的大街小巷,观赏精美的石雕作品,上面都写满自己的拼博和冲刺。


井陉李映军:古城里的石雕艺人

童年坎坷,年轻气盛勇于拼博

李映军是井陉测鱼镇石门村人,地处太行深处的冀晋交界。他的童年,是在大山上长大的。“我与几个小伙伴,经常爬山翻石头抓蝎子,攒起来卖钱交学费。手臂被荆棘划出血痕,脚被石片刺破那是常事。”山上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山洞,都刻在他记忆深处。李映军眼尖,常常从山上挑出几块石头,这个像只兔子,那个像只小狗,摆在家里窗台上,天长日久摆的满满当当。他常爬在跟前,耐住性子,细细欣赏小动物,一边观赏一边乐呵,有时高兴的笑出声来。

他寒窗3年,在井陉中专学校企业管理班毕业。1996年元旦,分配到井陉(天长)建筑陶瓷厂当车间操作工,咬牙干了一年,深感委屈。自认为是企业管理毕业,到办公室,才是“企业管理”呢。李映军年轻气盛,立志与命运抗争。他晚上走进工厂上班,白天当装卸工搬运煤块,一天兼两职,没想到几天就累趴下了。他勇于拼博,到井陉罗庄山参加二胡培训班,渴望成为演奏师,一位知情人悄悄告诉他:这是普及班,不是高级班,你是痴心妄想。他又无果重返工厂当起操作工。

八匹马拉不回李映军。他在马路边的石场,看到石匠郝玉兵,是郝家坡人,草图画的漂亮,石刻凿的精美,不仅技术高,人缘好,还是有名的热心人。他立刻求助郝师傅,人家看透他的心思,就逼问他:学这个,又苦又累,你受得了?没想到李映军大声回答:只要师傅收我,苦与累我都不怕!从此,李映军拜师郝玉兵,晚上在工厂当操作工,白天跟着师傅学习石刻。用了6个月时间,掌握了石碑和迎风的雕刻工艺,郝玉兵总结:这孩子不懂就问,悟性真好。

李映军深爱石雕,攀登不止。1998年5月,他辞掉工厂的操作工,通过冯有生同学介绍,来到雕刻之乡----曲阳县羊平村刘树谦师傅门下拜师学艺。刘师傅8岁跟着哥哥学习石雕,名气高,工艺精,作品出众,享有盛名。31岁开办石雕场,并带有许多弟子。从此,他痴迷上师傅的一双神奇巧手,跟着师傅学习石雕。第一个月,三斤二两重的铁锤常砸到手上,手上的伤口就没有好过,咬牙坚持就熟能生巧,闭着眼睛也不会砸手了。李映军全神惯注一丝不苟,跟着刘树谦学习一年后,返回井陉天长镇南关,在当地找了一家石刻场,踏踏实实地实习了一年。

井陉李映军:古城里的石雕艺人

白手起家,凭手艺和力气开石场

1999年,李映军这位24岁的石匠,凭着手艺和力气,在天长镇南关创办自己的石雕场。没有资金,他就采用:佘账。他找到实习的石雕场老板史彦庭求助,先佘出两块石材,运回自己的石雕场,供自己雕刻成为“迎风”“石碑”等成品,卖给客户收回钱,扣除自己的加工费后,再把石料款交给史彦庭。然后,从人家的石场里,再佘出两块石材,运回雕刻加工成品,卖给客户,扣除加工费后,再把石材款交给人家。他凭借手艺和力气,采用佘帐,去挣加工费,就这样,连续苦干了3年后,靠滚雪球逐步积累资金。又添加了一些小型切割设备,才进入了正常运转。“头三脚难踢,万事开头难,开办石雕场,没有启动资金更是难上加难。”李映军一次次抗争与拼博,终于踏上了石雕道路。他回忆创业艰难,激动的流下热泪:“史彦庭师傅,是我的贵人,是我的恩师,他的无私和热心,永远激励着我!”

李映军总结,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到清明,最累最辛苦,是雕刻“墓碑”的季节。人们要在清明立碑,都是赶这个时间,不得延误。平均每年收下100余块墓碑的订单,都是天长镇周边村民的,换句话说,这些墓碑必须在清明前交活,你既然收下人家的活,再苦再累也得安时交工。

李映军介绍。井陉四合院,非常重视“石门楼”的建造和装饰。石门楼主要由迎风,勾头过门,门墩,挑檐石,石匾等组成,每块都是一幅精美的民间艺术品。石门楼雕刻,一种为“高浮雕”,这种作品粗犷豪放,立体感强烈,极具逼真艺术效果;另一种为“浅浮雕”,画面细腻、线条明快,遵循“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的传统特点。整个建筑全石到顶,不用任何辅料。工匠雕刻出各种规格的石料,每块石料轻者十余斤,重者可达三四百斤。工匠如积木般堆砌,一座颇具艺术特色的石门楼就拔地而起了。

走进天长镇周边村庄,大街小巷里常看到他的作品。他雕刻的最多的,是石门楼的“迎风”,门楼美观大方,又能避免砖头的风化,农户的石门楼都乐意垒一对。由于他的石雕场,临近晋冀交界,产品销往山西平定,昔阳,寿阳三县较多,每一件作品都浸透他的心血。开始,大型石材的搬运,是由十几个男子合力喊着号子搬运。2008年,购进一台“龙门吊”,可吊10吨巨石;又购进了一台“龙门锯”,能锯大型石材,片石等;由李映军的爱人一人操作,就可轻松完成了。李映军望着高大的“龙门吊”“龙门锯”,他没有想到,自己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拼博,终于踏上了石材雕刻的坦途。

井陉李映军:古城里的石雕艺人

智出奇招,给电影剧组制作道具

电影《石头村发财记》,在井陉于家村石头村拍摄。是一部轻喜剧情片。影片讲述了石头村发家

致富的故事。给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敢于追求真爱的感动,洋溢着典型的农村文化气息。剧中的道具都是精美的石雕作品,如八仙过海的八仙人物,都是两米高的雕像,比真人还高;还有象棋的巨型棋子,共

32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16个,都是直径40公分。这组八仙和棋子,是剧中精品道具,是用石材雕刻的作品,剧组为了降低成本,采用泡沫制作,但是,要求视觉效果,要与石雕一样逼真,这就需要高质量材质,和高超的雕刻艺术,还得保证拍摄时间。道具组曾找过好几家,都因要求太高,不敢接受。“我来干!”李映军大胆接受任务,克服了多种困难,在2007年元旦圆满完成。“工序一道都没有少,就是石材换成泡沫了!”道具组主管李老师紧握他的手,赞扬: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井陉李映军:古城里的石雕艺人

石雕人生,20年最苦最累无怨无悔

井陉天长镇是著名的宋代古城,有多处石刻古迹。李映军曾到现场观摩学习,有的还做过详实调查,他说起古迹如数家珍,还能讲出一些民间故事。小龙窝村摩崖石刻,位于307国道北侧崖壁上。佛像47 尊,雕于崖上石龛中,以高浮雕雕刻而成,是唐末宋初风格。北关村玉峰山的摩崖造像,佛像七行,有大小造像82尊,佛像头部除一两尊稍完整外,其余均被人为凿毁,实在可惜。石桥头村有一座通济桥,原名“天威军石桥”,始建于宋元丰六年,素有“井陉赵州桥”之称。桥头两侧有一对威严的石狮怒目相向,镇守着石桥。拱券正上方雕刻着一个脸盆大小的吸水兽,吸水兽两侧,各雕瑞兽,狮子、麒麟,天马,大象,栩栩如生,精美的浮雕令人赞叹。

岁月如梭,转眼20年过去了,李映军从帅小伙变成了李“大叔”。他2 0年石材雕刻的体验是:石匠是最苦最累的,只有体格强壮的男人才能干。每天与大锤,二锤,钢钎,楔子,錾子,手锤,钢尺,墨斗打交道。手锤抡成一个圆,眼睛不用看钢钎,每一锤都能准确砸在钢钎上。几身新衣服,没上过身,就被放成旧衣服了。所有石雕都要经过“打磨”工序,他戴着防尘口罩干活,依然饱受粉尘侵蚀,鼻孔里永远都是泥土。

文/侯福顺 图/王会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