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我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式樣非常豐富,變化多端。等級低者有硬山頂、懸山頂,等級高者有廡殿頂、歇山頂。此外,還有攢尖頂、捲棚頂,以及扇形頂、盔頂、盝頂、勾連搭頂、平頂、穹窿頂、十字頂等特殊的形式。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後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牆牆頭處與山牆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

明、清時期及其後,硬山式屋頂廣泛地應用於我國南北方的住宅建築中。正因為它等級比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並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懸山式屋頂與硬山式屋頂一樣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不過,它又有不同於硬山式屋頂那樣與山牆平齊,而是伸出山牆之外。這部分伸出山牆之外的屋頂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託的。所以懸山式屋頂不僅有前後出簷,在兩側山牆上也有出簷。

懸山式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不過中國古代的重要建築基本沒有使用懸山式屋頂的,特別是唐代以前尤為少見。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歇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歇山頂屋頂在兩側山牆處,不再像硬山式和懸山式那樣,山牆是由正脊處向下垂直一線。

歇山式屋頂的正脊比兩端山牆之間的距離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頂是在上部的正脊和兩條垂脊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垂直區域,稱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講正脊兩端的屋頂覆蓋。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捲棚式屋頂也稱元寶脊,其屋頂前後相連處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線形的曲面,也就是說捲棚式屋頂的正脊是弧形,與普通的人字形屋頂不一樣,沒有屋頂端的正脊。譬如北京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屋頂的形式全部為捲棚式屋頂。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和普通人字形屋頂一樣,捲棚式屋頂也可以處理成硬山、懸山、歇山等形式,從而產生出捲棚硬山式、捲棚懸山式、捲棚歇山式等多種新的屋頂形式。

捲棚式屋頂形象非常優美、線條柔順,特別是單簷捲棚懸山式屋頂,屬於較為簡單的捲棚頂,大多出現在園林建築中,更添園林的優雅韻味。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攢尖式屋頂沒有正脊,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據實際建築需要而定,一般雙數的居多,而單數的較少。如,有三條脊的、有四條脊的、有六條脊的、有八條脊的,分別稱為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等。

此外,還有一種圓形攢尖頂式,也就是沒有垂脊。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在建築物的頂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攢尖式屋頂的頂尖處,往往立有一個圓形或近似圓形之類的裝飾,它被稱為寶頂。

在一些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或者確切地說,在皇家建築中,寶頂大多為銅質鎏金材料製成,光彩奪目。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廡殿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屋頂前後左右四面都有斜坡,非常特別。廡殿式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貴的建築物才可以使用廡殿頂,如,宮殿、廟宇殿堂等。

明清時期,廡殿式屋頂的建築實例最為多見,最著名的要數現存的明清紫禁城(北京故宮)中的太和殿。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根據資料與記載,廡殿頂屋頂早在殷商時代就已出現。不過,現在對唐代中期以前的廡殿式屋頂的具體結構已無從得知,晚唐以後漸有實例可查。

廡殿頂屋頂的形象是屋面平緩,正脊較短。正脊兩端為鴟尾而不是鴟首。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廡殿和歇山一樣是清式說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稱。因為廡殿式屋頂上共有五條脊,即,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所以稱為五脊殿。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吳殿頂也就是廡殿頂,吳殿頂是宋式叫法。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九脊頂也就是歇山頂,因為在歇山式屋頂上共有九條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所以叫做九脊頂。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四阿殿頂也就是廡殿頂。四阿殿頂也是宋式叫法。“阿”是建築屋頂的曲簷,“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簷屋頂。

廡殿頂共有五條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頂。

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屋頂也有這麼多講究!

十字脊,也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屋頂形式,它是由兩個歇山頂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築是北京明清紫禁城的角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