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黃鶴樓公園

從戶部巷到黃鶴樓公園,還要踏上一段長階梯,我們真是爬山涉水而來啊。

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一詩而聲名鵲起。

公園門票80元/人,網訂69元/人,70歲以上老人可憑身份證免票。

進入西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白塔——勝像寶塔,是我國元代喇嘛教中最為珍貴的文物之一,也是黃鶴樓景區內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歷史建築。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白塔之後是一座巍峨而秀氣的牌坊,亭亭玉立於黃鶴樓前。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南軒“凝翠”,北軒“雲衢”,分立左右襯托著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南亭“瞰川”,意為登樓俯視長江,江漢交流,波濤洶湧,氣勢磅礴;北亭“攬虹”,指站在樓上便可把彩虹拿到,以此形容黃鶴樓的高聳。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經過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來到黃鶴樓前一塊用石欄圍起來的寶地,一對鑄銅黃鶴昂然踏在龜蛇之上,形象栩栩如生,在一片雲煙籠罩下似要翩翩起舞,煙波飄渺伴著絲絲琴聲樂韻,使人如入仙境。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眼前的黃鶴樓在牌坊,南軒北軒,南亭北亭等建築的烘托下顯得更加壯麗輝煌。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進入黃鶴樓需要二次驗票,因此買了門票不要隨便丟棄,不然就進不去了。

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及70歲以上老人可以憑身份證乘坐電梯,但只能直上頂層5樓,下來時也是隻能直下底層1樓。

作為同行家屬,我有幸得以陪母親乘坐電梯直上5樓,然後再從5樓一層一層步行下來逐層參觀。

步出5樓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長江兩岸的景色,盡收眼底。

俯瞰東面,是一幅場面壯觀的千禧畫卷。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下來4樓,一幅長江萬里情的匾額高高在上。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從4樓外走廊俯瞰西面,看到我們剛才進來的路,黃鶴樓前一排輔助建築,美輪美奐,磅礴大氣,真如“江山入畫”。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2樓,這裡有各朝代各時期的黃鶴樓模型供鑑賞,黃鶴樓已經重修重建多次了,直到現在我們看到的是1957年因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而於1981年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重建的黃鶴樓。

唐代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宋代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明代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清代黃鶴樓: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現代黃鶴樓,也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樣子。

走進武漢,走近武漢(第三篇,黃鶴樓)

黃鶴樓在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最後一次毀於清光緒十年的一場大火,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

由模型可看出,黃鶴樓的形制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又不失精巧。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簷與樓名直接相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 參觀完黃鶴樓,並沒有網傳的“不來後悔,來了更後悔”的感覺,反而覺得黃鶴樓是非來不可。

如果是用心去讀,用耳去聽,而不是僅僅用眼睛看,那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參觀景點也一樣,看個人感悟了。

今天更新到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