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角度来说,样板戏有什么样的价值?

馨馨话语

谢谢提问。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样板戏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

我10岁那年,妈妈买了一本《智取威虎山》的剧本,我居然自己照着剧本上的唱词瞎唱起来,自己都不知道是用的京剧还是西北的秦腔。但是,我12岁也在舞台上唱了一段《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京剧,至今我60岁了,还会唱许多段样板戏的唱段。

京剧也是我的一部分业余快乐生活。如果没有样板戏,可能,我连京剧都不会知道是什么,完全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今天,我们很多青年已经不知道有京剧,更不会唱一段的。

你提的问题是一个艺术遗产问题。今天已经有116位朋友做了回答。这么受关注,我也要说说样板戏。

样板戏,也叫“革命样板戏”,意思是要革京剧的命!要古为中用。所以,样板戏的创作,有一个“三突出”创作原则。

叫做突出重点人物,突出英雄人物,突出革命人物。所以,样板戏里面的人物都是“高大全”的革命理想人物。

从文艺的创作规律来说,样板戏主张主题先行,就是一定要确定你的戏剧的主题思想正确,必须要塑造英雄人物。

样板戏也确实塑造了一些老百姓喜欢的英雄人物。但是,由于样板戏的创造方法非常有限制,这就束缚了文学艺术的丰富多彩,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发展不下去的。

不过,我们今天再看样板戏的艺术成就,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首先是敢于用传统的艺术精神,表现现代的革命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活,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其次,改革了京韵京腔的“古代”风格,而采用了现实生活化的现代普通话音韵和唱腔,这就把遥远的京剧,嫁接到现代生活中来了,所以,尽管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是特殊条件下推广的京剧,也还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接受和欢迎。

样板戏,至今还在演出播放,而且还衡东,例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场场爆满,还出国演出。这说明样板戏的艺术性确实有大众基础,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高度。

今天,传统的京剧市场已经非常小了,传统的京剧剧目演出观众也越来越少。样板戏的艺术实践,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千千千里马

任何能流传的、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肯定都有它的艺术价值。样板戏也不例外。

样板戏以反映我党政治立场的戏曲和舞台剧为主,其政治意义远远超过文艺价值。在文革时期样板戏的影响力达到了最顶峰,在当时是不允许别的艺术形式出现的。直至今日,因为其背景的特殊性,仍然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之一。

样板戏在政治上的影响与地位不在咱们的讨论范围之内,看一下它的艺术价值。

其实客观的说样板戏对京剧艺术的改革与发展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样板戏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当我们对它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判断时,就必须持严肃、理性、公正、谨慎、唯物的态度。不管样板戏该讨论的话题有多少,我想都应该用这样的态度。

样板戏创作的时候,曾出现了一个“主要由于艺术之外因素而构成的”京剧现代戏创作热潮,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京剧音乐家们的创作热情,使古声古板的京剧在表现现代生活上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为什么说它是音乐的戏剧呢?是因为“样板戏”完美无缺地把握好了戏与曲、声乐与器乐之间的配合关系,主要突出了戏剧语言的音乐性。这在京剧史上几乎是从来没有的。从理论上讲,戏曲是一种民族的“歌舞剧”。



我国传统的戏曲创作中随意性很强,加之创新很少,只能套用旧曲,上百年来唱来唱去似乎只剩下一些固定的剧本。而音乐的创作却又没有明显的进步、创新。这其实就是一种滞后、倒退。而京剧“样板戏”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样板戏”在音乐上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原因多种多样,但关键还是在于对音乐的高度重视与创作上,是把多种的戏曲艺术形式与语言、音韵等糅合、提取的再创作。

愿样板戏作为一种优秀的戏曲作品能永远流传下去。


纯阳命理


我是雪中风车,我来回答。样板戏最大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表现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样板戏第一次对沿叙了两百年的传统京剧进行了创作方向上的改革,一扫京剧舞台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内容,改由现代的歌颂工农兵的艺术形象,与时代同脉搏,反映时代,歌颂时代,为工农兵服务,为时代服务。



其二,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现板戏在京剧的两百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使用了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乐相结合的方式来伴奏,这是京剧艺术上的一个大胆尝试与创举,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感召力!


雪中风车

“样板戏”一词源于1967年第6期《红旗》杂志社论《欢呼革命京剧的伟大胜利》一文。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文艺汇演,一些为广大工农兵和人民群众创作的现代革命戏剧集体亮相。同年5月3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中,先后五次出现了“八个革命样板戏”字样。由此,“八个革命样板戏”成了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专有名词迅速流传开来。
八个革命样板戏的最早版本为:


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此后,随着新创作的革命戏剧的增多,这个版本里的名单不断地变化,数量也远远超出了八个,但人民群众依然用“八个革命样板戏”这个词来代指那个年代的所有革命剧目。
抛开当时的政治大背景,单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说,样板戏的产生依然有着它积极意义。

在样板戏没有出现以前,中国的传统戏剧创作大多取材于古代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通俗说就是以讲古人的故事为主。也正是受此因素影响,中国传统戏剧逐步形成了它独特的带有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和舞美规范。题材的僵化同时也让这种形式规范故步自封了几百年。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它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是脱节的,它是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似的艺术,观众只有看的份儿,没有参与的份儿。

“文革”开始,那些描写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戏被打入冷宫,古老的戏曲艺术急需寻找一条出路,这恰恰为它的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于是,描写劳动人民战斗、生产、生活的剧本诞生了;为了适应剧本剧情,新的流畅激昂、易学易唱的唱腔板式诞生了。在保留了戏曲艺术(尤其是唱腔艺术)的精髓不丢的前提下,那些差点失去饭碗的戏曲艺术家们又焕发了艺术青春,中国戏曲这一独有的艺术形式得以继续延续它的血脉和传承。

如同做任何事情强调集体协作一样,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样板戏的产生不是某个人的功劳,也是举全国之力进行的集体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抛开政治背景不谈,它的艺术水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岁月的打磨。由于革命样板戏好学易唱,老百姓在学唱传唱的同时,无意间也为戏曲的普及推广起到了传播作用。

时至今日,那场政治运动已经过去多年,那些政治人物的豪言壮语可能记不得了,但革命样板戏里的经典唱段依然时不时地在公园、在歌厅、在朋友的聚会上被屡屡唱起。

我想,任何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当广大的人民群众常常念起它,需要它时,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逍遥影音

正月十五的时候,跟我一发小一起去看了湖北当地的土著剧种楚剧《打金枝》,那个演公主的花旦还是我们的街坊、学长的妹妹,凤眼圆脸、顾盼娇娆、娇媚无比、天生艳丽,一曲驸马跟公主为了给驸马家老父祝寿、公主摆架子不去参加、驸马生气与之吵架后来闹到父皇、母后哪里,最后调停、调和、和好如初的故事,被小妮子和她老公演得是淋漓尽致、栩栩如生,那个演驸马的男的就是我学长妹妹的丈夫,演得也是入木三分、万分生动的。

只是可惜了,这么好的戏剧,观众寥寥,而且都是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老太婆,我跟发小也老大不小了,五十四五了,但是满场百多名观众中,就我跟发小是年龄最小的了,五十岁以下的,几无一人。

好了,现在回过头来说,从艺术角度来说,样板戏有什么样的价值?

首先,起码样板戏全部都是现代题材的,不再是全版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了,用戏剧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样板戏是个首创,《红灯记》反应的是异姓的祖孙三代人为革命前赴后继的故事,《智取威虎山》是共产党领导的子弟兵东北剿匪的故事,《沙家浜》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人民掩护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这样的题材,从古至今,从徽班进京到民国年末,有过吗?从来没有,艺术的题材大大扩大了,现实生活终于走上了舞台,现代故事终于代替了故纸堆里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了;

其次,样板戏是文化革命的直接产物,样板戏的流行年代,虽然造成戏剧内容的单一化、戏剧格式的固定化、人物塑造的模式化;但也给当时匮乏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促进了普通百姓对现代京剧和芭蕾舞剧的认知和大普及、大繁荣。样板戏的诞生,还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芭蕾舞剧空前的创新和成功。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并在世界芭蕾舞台享有盛誉。

第三、京剧《杜鹃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等,用优美的唱腔、闪亮的扮相和几近真实的场景布置、舞美灯光,打破了原始戏剧的帐帷、桌椅、以戏做戏的表现手法,以身临其境的演出,深得亿万观众的喜爱,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现在依然能熟唱几句。

第四、对传统戏剧是一种推广、一种传承,直到今天,人们对京剧的宠爱,对芭蕾的钟爱,和文革时期的普及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极大关系,可以说有样板戏有着“推陈出新”的宣传功劳。当处在文化产品奢华的情形时,回忆起革命样板戏的盛行,我们更多的是留恋那个已经过去却难以再现的纯真的年代。从促使戏剧更快更大的繁荣这个角度讲,革命样板戏担当了重要的传承和革新的伟大的作用。


坐看云起于此时

不作曲的人,一般是不会理解为中国的戏曲配上交响乐伴奏有多么难!试想,中国传统的三大件基础上,用西洋手法配器,加上西洋交响乐队的演奏,乐队伴奏既要不失去京剧唱腔的味道,又要能增强京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又要好听,表现丰富,还不能西洋乐化,怪里怪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演古装戏的人,也不明白用中国戏曲手法展示现代生活会遇到什么样的艺术表达的困难。唱腔,道白,身段,做派既要接近现代生活,还要保持中国戏剧的艺术风格和传统。

在这里,我想向中国京剧伴奏的改革家于会泳先生表达我深深的敬意。《智取威虎山》中那段“打虎上山”的伴奏音乐至今倍受广大听众喜爱,就是于先生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结果!

从这些意义上讲,革命样板戏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与尝试,为中国的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值得我们敬仰的重要贡献。

中国的京剧必须改革,而样板戏所尝试的艺术改革的精神,不应该被抛弃,被忽视,被束之高阁,作为历史封存。

如今的京剧,保守势力抬头,固步自封的理念横行,京剧又一次遭遇衰败的风险。在与通俗音乐,交响音乐,歌剧芭蕾,电影电视的激烈竞争中,京剧越来越陷入被挤压,被忽视的困难境地。

我再次借此平台呼吁国家重新审视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改革的样板作用,尽快对京剧的改革给予重视。

我这里所说的重新审视,不是要继续走那种“英雄人物必须高大上”政治极端的表演模式,而是继承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改革中国传统戏曲与古典的音乐演奏手段,发展京剧的伴奏手法,丰富传统京剧乐队的配器,编制与表现手段。让京剧与现代音乐更为贴近,让京剧与年轻一代不再距离遥远,不再陌生。。。。

如果中国的京剧能重新走上这样的发展和改革之路,从艺术的角度,革命样板戏的价值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诚222654481

样板戏,全称“革命样板戏”。是特殊时代产生的特殊艺术形式。

公认的样板戏有八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这六个是“革命现代京剧”。

还有两个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抛开政治因素,样板戏在艺术水准和艺术创新方面,对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传承和结合方面,堪称典范。

在艺术水准方面,样板戏可谓是精琢细雕。经典的唱段,倾情的表演,大胆运用西洋乐器极大丰富京剧曲调的表现力方面,堪称现代京剧的经典。

用西方经典的芭蕾舞剧讲中国故事,《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至今无法超越。老百姓是通过样板戏喜欢上芭蕾舞的。

电影《芳华》里面反复出现的就是经典样板戏后出现的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

样板戏的产生,其根本是对传统京剧的革新,在样板戏出现之前,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绝大多数是所谓的传统剧目,内容无外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芭蕾舞就更加“阳春白雪”,无论是《天鹅湖》还是《胡桃夹子》能看懂的中国人实在不多(至今也是如此)。

在传统戏剧与时代相结合,形成“现代京剧”“现代舞剧”,样板戏功不可没。

在样板戏的示范作用下,其他戏曲形式也进行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探索,比如豫剧《朝阳沟》,评剧《小二黑结婚》等。

当然,那个年代独树样板戏,造成八亿人民八台戏的极端情况也是时代所致。

直到今天,京剧讲现代故事方面,还没有超过样板戏的,无论是故事质量还是艺术水准。

某种意义上说,现在也还是需要样板戏的,至少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样板戏提供了“样板”,用西方艺术讲中国故事会让“芭蕾舞”更加“接地气”。


步武堂

样扳戏无任何文艺价值,既然是样板就束缚禁锢了思想,只能照此翻版,合规就准许喝,不合就下大牢,合与不合就一句屁话,政治上宣传个人迷信,千篇一律比当代神剧有过之无不及。样板戏是演给无聊的神仙们看的,农民,工人,劳苦大众那有闲功夫听那些扯蛋。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艺表演形式,在古代文化艺术表达形式简单,所以只能以戏剧的形式存在,而现代集声,光,电一体表现更生动更形象更真实,是当前世界上流行的娱乐方式,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电影,流行歌曲的兴起和戏曲的灭落就是现实的反映。样板戏是特定时间的产物,表演形式落伍,已无生存空间,这是时代前进的必然。现代更是网络流行时代,谁还有耐心听你那衣衣呀呀的哼哼,如果怀古听一两段京剧,地方刷也就夠了,谁还愿听神剧的哼唱。


微风8525

八个样板戏使中国戏曲达到了艺术巅峰。可以说它是一个标杆衡量着今后艺术创作,它是综合性的突破和改革。谈到艺术是和政治不能割裂开来的,如果没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空前爆发,就没有样板戏的出现。正是它开启了人们思想上的认识,弄清艺术是为谁服务的初心。才使得艺术创作人员放下身段融入到人民中去汲取营养,创作出歌颂党和人民的一批现代戏。从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高度统一,可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世精品。如果说有人不服,请把文革前和文革后创作的戏曲拿出来同样板戏对比一下,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均不能超越。即使这些原班人马再也创作不出那样的作品,他们现在已经把魂丢掉了。有人把深入群众控诉为住牛棚受迫害,这样的人只能回到屋内胡编乱造一些歌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脱离人民群众的精神鸭片。样板戏在艺术成就上是全方位,至今也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特别是艺术创作人员重视。思想立意上体现歌颂党和人民以及人民子弟兵,艺术上唱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但又精炼深遂,作曲冲破旧戏剧伴奏束缚加入西洋交响乐,使戏曲艺术焕发新生。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做谈会上的讲话,应该永远作为文艺创作的原则。即艺术创作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只有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活接地气的艺术形象。永远同时代站在一起讴歌时代和人民。


手机用户76334832162

样板戏将传统艺术现代化;将革命题材文艺化;将革命历史题材的英雄人物升华为绚丽生动的心中偶像。总之一句话:普及了传统的京剧艺术,普及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通过艺术铭记了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的革命历史。舞剧《沂蒙颂》、《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百看不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