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丽江行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1990年人口31.9万,有纳西、汉、白、傈僳、普米、彝、藏、苗等民族。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已于2002年撤销。原因:2002年原丽江地区改为地级丽江市,一般地级市都设区,故划出原丽江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一部分设为古城区,其余地区改设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时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馀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湾而得名。

在明末时,丽江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置丽江县。

丽江峰高谷深,山河交错。森林资源丰富,产多种药材和珍稀动物。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