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語言魅力

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獲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廣泛認同和真心擁護,原因何在?除了這一思想體系具有科學性、真理性、革命性、實踐性、時代性、民族性等重要特徵外,也和該思想體系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總書記極具個性的語言風格和特色密切相關——這一特點使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容易被理解和傳播。

當前,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和特色,提高表達水平,使語言準確生動地傳達思想,推動黨中央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

►►簡短精練,要言不煩。習近平總書記提倡並踐行著“講短話”的理念。黨的十八大之後,針對如何解讀十八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語道破真諦,給學習研究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指明瞭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善於用高度凝鍊的字或關鍵詞,把思想濃縮其中,讓人能聽懂、記住。比如,他用“親誠惠容”這“四字箴言”,精闢概括多年來中國周邊外交的實踐;他用“真、實、親、誠”四個字高度概括中非關係的發展。

►►通俗易懂,接“天”連“地”。領導幹部講話既要傳達黨的政策,又要在群眾中收集民意,所以,要把黨的政策表述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通俗說,就是既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氣,以便於大家學習、理解和接受。

習近平總書記經常使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中國夢”成為凝聚13億多人民力量的“最大公約數”,“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些語言,既可以拉近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又收到畫龍點睛之效。

►►新穎別緻,推陳出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也很注重吸收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同的新表達方式,不斷推陳出新,做到新穎別緻,從而影響更多受眾。

►►幽默生動,妙語天成。無論是在外交舞臺上與國際友人交流,還是在國內基層考察調研時與普通百姓交談,習近平總書記常會以幽默睿智的表達,將想法傳遞出去,給人以輕鬆愉悅的感覺。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俄羅斯,在會見中國駐俄使館工作人員和中資機構代表時說:“我不是痛並快樂著,是累並快樂著。”他幽默地借用和改造了“痛並快樂著”這一流行語,以此表達他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樂觀主義精神,讓聽眾心領神會。

►►引經據典,詩情畫意。

為了更深刻地表達觀點見解和思想情感,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引經據典,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他用《晏子春秋》裡的“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說明黨員幹部要牢記宗旨的重要性;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告誡黨員幹部要從細節瑣事提高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以“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來說明黨員領導幹部要時刻擺正立場,真正站在人民立場,培養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

►►高瞻遠矚,縱橫捭闔。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中來看,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發展都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顯示了卓越的世界眼光和領袖風範。

習近平總書記以博大的胸懷思考“世界怎麼了?”“人類怎麼辦?”等事關人類命運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第一次向世界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隨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安理會決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正日益凸顯其時代價值,顯示出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

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特色從何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獨具標識和印記的語言風格的形成有著深厚的土壤和基礎。

►►來自於高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習近平總書記既有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戰略遠見,又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非凡理論造詣和深厚文化底蘊。習近平總書記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高超理論素養和卓越理論建樹是其語言特色的理論基礎。

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中央政治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中央政治局先後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問題等進行3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集中學習,以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進一步提高思想理論水平、戰略思維能力、科學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

►►來自於豐富的工作經歷。總書記的講話中,許多語言和百姓生活相關,讓人感到特別親切。這和他豐富的工作經歷有關。習近平總書記在農村插隊當了七年知青,對農村有深刻的生活體驗,引用農家“土語”駕輕就熟。他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部隊、地方各個層級黨委政府工作過,最後到中央工作,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可以說,很少有哪個國家的最高領袖能像習近平總書記一樣有如此豐富的工作經歷。這些給他以豐富的滋養,使他的許多講話讓百姓聽得懂、傳得開。

►►來自於治國理政的新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團結帶領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國家、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些治國理政的實踐滋養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

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與特色,學什麼?

習近平總書記獨具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給全體黨政幹部做出了榜樣,廣大黨政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該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講話的藝術。學什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貼近受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作為領導幹部,不論講話、寫文章都要先看對象。是群眾大會,還是小型座談;是黨內同志,還是國際友人……要根據特定環境和特定對象來決定與限制,不同的對象要使用不同的語言。

這就要求講話要適應受眾,貼近受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總體說來,就是站在人民立場,講人民想說的話、愛聽的話和能聽得懂的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的思想最鮮活、語言最生動。深入群眾,就來到了智慧的大課堂、語言的大課堂,我們的文件、講話、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體現群眾意願,讓群眾願意看、看得懂,願意聽、聽得進。”深入群眾,領導講話、寫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體現群眾意願。

►►善於講故事。講故事是領導幹部講話取得好效果的法寶。在講話和行文中穿插典型生動的故事,通過故事來講道理,可以達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效果,便於理解和接受。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經常寓理於事,以事實講道理。在《領導幹部必須做到“守土有責”》一文中,他講了清代守錢塘江大堤的塘官的故事。通過講這些故事,倡導領導幹部要像這些官員一樣,擁有強烈的責任感,敢於擔當,做到守土有責。

►►善於引用寓言和典故。講話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寓言、典故,會更加生動、發人深思。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之所以引人入勝,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善於運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通過廣泛採擷經典名句,巧加點化,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表現力和歷史感;同時,這些典故與其大眾化的語言配合使用,使得典故運用自然,與文意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而富有魅力的語言風格。領導幹部應努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藝術,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改進工作的營養和智慧。

►►以情感人。人民群眾在領導幹部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領導幹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分量就會有多重。有的黨員幹部認為群眾素質低、思想落後,看事情比較短視,看問題不夠深刻,從心底裡瞧不起群眾,思想上輕視,感情上不願接近,所以,在講話時頤指氣使、居高臨下,這種口氣、作風嚴重傷害了群眾感情,直接影響黨的政策的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在農村生活工作七年,熟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對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要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明白,“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只有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對群眾講話才能以情感人,講話內容才能有的放矢,講話方式才能為群眾所接受,黨的政策才能有效傳達到老百姓心坎裡。

►►善於調查研究。群眾中蘊藏著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智慧,只有到人民群眾中去作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從人民群眾的語言中汲取營養。現實中,有的領導幹部講話生硬粗暴、不接地氣,一個原因是沒有到群眾中做調研。俗語、俚語是群眾總結的對現實生活鮮活形象的描繪,是最接地氣的話語體系。到群眾中搞調研,學好群眾的話語體系,如此,才能把話聊到一塊兒,把心貼到一起。

习近平的语言魅力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