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大專題詢問19部門大氣汙染防治新動向

化工園區減量100以內 整頓半數在產企業

“前一段時間,我省公示了第一批33家通過認定的省級化工園區名單。但化工園區汙染案件所佔的比重仍然很高。省裡如何優化化工佈局,採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有效防治園區汙染和發展經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叢大鳴就化工行業汙染治理問題提問。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錢煥濤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他介紹,全省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都在做減量。前期統計需要整頓的化工企業有9500多家,遍佈全省。特點是企業規模小,非常分散,汙染比較重,標準比較低。實際上在產的有一半,大約4755家,其中有2090家在整頓,達不到標準都會關停。在園區減量上,沒有經過批准的化工園區199家,第一步整頓壓減到100家以下,這其中既有綜合化工園區,又有專業化工園區園區裡面的企業也要標準化,園區裡面的企業也要標準化,企業要搞“四評級一評價”。

另外,化工項目立項上,我省門檻提高到1億元。同時進一步提升符合標準化工的園區智能化水平,建設智能化園區、智慧化企業,目前也已經有專項行動。通過這些措施把化工園區的安全、環保進一步提升和改善。

遏制大氣汙染新“主力”臭氧標準待制定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林紅霞就省內大氣臭氧濃度持續上升向環保廳進行了提問:“2017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是臭氧汙染,特別是夏天的臭氧汙染在我省很多地區已經超越PM2.5,成為了首要大氣汙染物。截止到4月27號,全國338個城市臭氧累計濃度倒數前20名的城市中山東佔了6個。省環保廳將採取哪些措施遏制我省臭氧濃度持續升高的問題?”

“現在專家對臭氧的形成機理,認識還不是很一致,但是普遍認為主要原因是揮發性有機氣體和氮氧化物在空氣當中發生複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汙染物,另外一個原因是高溫和光照,這兩個原因導致臭氧的產生。”省環保廳廳長王安德回答。

王安德介紹,去年山東已消除的散亂汙企業當中大約有1.9萬家是排放揮發性有機氣體。全省對重點行業的治理加強監控,包括3000多家加油站安裝了油氣回收系統。“現在山東省需要在VOCs(揮發性有機物)方面需要制定的標準大約有13項,包括臭氣和各個方面的制定標準有6項,今年和明年大約還要出臺7項,這個標準要逐步制定起來。”

“當前我們山東省,包括全國,國控點、省控點只監測臭氧濃度,沒有監測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王安德表示,下一步有關部門會加大空氣當中VOCS的監測,一方面要加大企業排放的VOCS濃度的監測,同時要對它的成分和圖譜進行分析,它到底是烴類、烯類還是芳烴類,還是醛類,然後來對應精準治汙。

調整全省交通運輸結構 五年內建設高鐵3700公里

山東柴油車和重型柴油車的保有量均居全國首位,中央財經委第一次會議上提出“四減四增”,要求調整交通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在運輸結構上以公路運輸為主。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仉興玉據此提問,目前我省落實車、船、路、港節能減排環保要求情況如何?結合國家調整交通運輸結構的要求,在減少公路運輸上將採取哪些措施?

省發改委主任張新文回答時提到,我省現在公路運輸佔的比例比較大,主要原因是我們的鐵路運輸不夠發達。目前鐵路運輸只佔7%,通過努力爭取提高到15-16%以上。省委省政府已研究制定了關於鐵路包括高鐵調整的規劃,要求在未來五年內建造3700公里高鐵,同時對鐵路運輸路網結構進行調整,改變鐵路運輸組織方式。同時參照國際先進水平,完善綜合交通運輸設施,對魯北石油基地等園區進行配套,進一步減少公路運輸。

省交通廳副廳長司家軍接著表示,在綠色交通運輸上,去年開始,全省淘汰國三重型柴油車1.6萬多臺,通過加裝顆粒捕捉器等技術改造近300臺國三重型柴油運營車。同時,新能源、清潔能源運輸運營車達到12萬臺,數量名列全國前茅,但佔營運車輛的11%左右,佔比仍較低。此外,還制定營運車能量消耗的標準,對營運車輛耗能情況進行嚴格考核,該項工作正在持續推進。

在減少公路運輸量上,司家軍介紹,全省公路現在年運輸量大概為28.8億噸,佔比87.5%,公、鐵、水運輸比例很不合理。全省大宗物資的主要通道就是鐵路和港口,目前的主要問題就是疏港鐵路太少。“十三五”規劃調整後,有9個通港鐵路項目列入到其中。“根據初步估算,到2020年,加上疏港的這些新能源汽車,我們疏港的運輸量從現在的33%提高到60%,改變公鐵聯運的局面。其他的舉措就是推動多市聯運,培育一些現代化的運輸方式。”

一半垃圾處理廠超負荷新建廠一律不再搞填埋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城鄉建設與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傳亭提出,相比其他汙染源治理,生活垃圾、危化品、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的處置明顯滯後。近期執法檢查結果顯示,生活垃圾處置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滯後,能力不足,普遍存在超負荷運營的情況;二是垃圾分類不規範,垃圾處理工藝比較落後,相當一部分還是採取傳統掩埋方式;三是大部分垃圾處理廠都有滲濾液的留存,常年存放形成了數量巨大的新的汙染源。張傳亭詢問,如何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監管,合理處理現存的滲濾液,儘快提升垃圾的整體處置能力?

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對此回答說,垃圾處理能力的確存在缺口,目前全省一天的垃圾處理缺口1.5萬噸,80個生活垃圾填埋場中有48個超負荷運轉,37個生活垃圾焚燒廠中有10個超負荷運轉,超負荷運轉已經成為常態。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於城市垃圾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是過去沒有考慮到農村垃圾處置,處理廠的建設明顯滯後。

談到提升垃圾處理能力的問題,王玉志說,目前山東正在濟南、青島、泰安三個城市搞垃圾分類試點,爭取儘快形成垃圾分類處理的可借鑑、可複製的模式在全省推廣。但是,解決了分類收集的環節,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又成了難題。為此,有關部門除加強宣傳外,還從政策入手,編制了生活垃圾處理相關規劃。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一天要增加3萬噸左右的垃圾處理量,爭取到2020年能夠滿足垃圾處理增長的需要。同時,在財政投入方面,今年省財政專門拿出2000萬來支持生活垃圾處理的建設。

此外,考慮到垃圾填埋帶來的更大隱患,山東新增的垃圾處理廠將一律不再採取填埋方式,主要通過焚燒方式處理垃圾。對於垃圾滲濾液的處理,首先是處理已有的存量,目前250多萬噸滲濾液已經處理了69萬噸。二是及時建設滲濾液的處理設施,做到不新增滲濾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